天天看點

兩大捐贈模式 六大關鍵步驟 首部《零售企業開展餘量食物捐贈實踐指南》釋出

作者: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王小萱

  填補零售企業在餘量食物捐贈流程标準化方面的空白,為相關方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工具包,未來希望能有更多企業參與到餘量食物捐贈開拓者計劃,推動行業凝聚共識,形成行業共振。11月28日,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主辦、沃爾瑪中國協辦的“關注餘量食物 共建低碳家園——2022零售行業減少食品浪費主題論壇”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會上,該協會正式釋出了行業首部《零售企業開展餘量食物捐贈實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并攜手會員企業釋出了“加強食品營運管理,推進零售業食物浪費減量化行動倡議書” (以下簡稱“倡議”)。 填補零售企業在餘量食物捐贈流程标準化方面的空白,為相關方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工具包,未來希望能有更多企業參與到餘量食物捐贈開拓者計劃,推動行業凝聚共識,形成行業共振。11月28日,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主辦、沃爾瑪中國協辦的“關注餘量食物 共建低碳家園——2022零售行業減少食品浪費主題論壇”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會上,該協會正式釋出了行業首部《零售企業開展餘量食物捐贈實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并攜手會員企業釋出了“加強食品營運管理,推進零售業食物浪費減量化行動倡議書” (以下簡稱“倡議”)。

将減少食物浪費行動落到實處将減少食物浪費行動落到實處

  今年4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啟動“餘量食物捐贈開拓者計劃”,此次《指南》和“倡議”的釋出也展示了項目取得的階段性進展和成果。

  《指南》以反食品浪費法等法律法規要求為依據,在分析國内外行業領先企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國際相關機構餘量食物的再配置設定路徑,并結合連鎖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企業經營特點進行編寫,旨在為連鎖零售企業及相關方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項目管理方案,動員多層次社會資源和力量,将減少食物浪費行動落到實處。

  記者在《指南》中看到,其适用範圍包括認可餘量食物捐贈理念并自願參與捐贈實施的組織,包括零售企業(如連鎖超市、便利店等)、第三方公益機構(如公益基金會、慈善機構、公益性民非機構等)及其二級合作機構等。其目标是幫助企業了解餘量食物概念和食品循環再利用的多元解決方案,認識開展餘量食物捐贈行動的可行性,確定物盡其用以發揮食物最大價值;幫助企業識别潛在的餘量食物捐贈機會,激發企業自願參與餘量食物捐贈的内生動力;為企業提供科學的方法和流程,用于制定和管理餘量食物捐贈的有效政策,指導企業建立完善的捐贈機制,實施标準化的流程,提高風險管理可控性,降低操作成本;提高不同企業和合作機構之間在餘量食物捐贈流程上的一緻性和透明度。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表示:“自反食品浪費法釋出以來,協會與食品經營會員企業一道,積極落實主體責任,通過釋出共識倡議、開展行業調研,分享企業最佳案例、編寫報告及指南工具等工作,促進減少食品浪費工作展開和不斷深化。《指南》的制定,有助于填補零售企業在餘量食物捐贈流程标準化方面的空白,為相關方提供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工具包。”

  沃爾瑪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朱曉靜表示:“沃爾瑪一直肩負讓顧客生活得更好的企業使命,餘量食物捐贈項目創新性地将可持續發展與業務進行深度融合,是我們向資源可再生型公司轉型的本土實踐,也是一個有益于社群、環境、行業發展和門店降本增效的多方共益項目。希望我們的全球經驗和本土案例,能為行業貢獻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推進餘量食物捐贈在全國的發展,共建低碳、友愛、可持續發展的社群。”

  作為負責此次《指南》編寫機構之一,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團隊認為,沃爾瑪的模式是一種可複制、可推廣、可共享、可持續的大循環模式。希望把以沃爾瑪中國、見福便利店、肯德基、奧樂齊中國、好特賣等為代表的零售和餐飲連鎖企業在餘量食物捐贈方面的成功經驗和成熟模式體系化地整理出來,加以凝練總結,形成行業可以對标和借鑒的指南,助力大陸零售企業開展減少食物浪費和推動低碳發展方面的工作。

兩大模式及關鍵步驟清晰指引兩大模式及關鍵步驟清晰指引

  《指南》明确“餘量食物”定義,總結兩大捐贈模式,聚焦六大關鍵步驟,并加以配套典型案例說明。其中,沃爾瑪中國所建構的“捐贈企業→第三方公益機構→受益人”的捐贈模式作為重要的企業實踐案例,收錄于《指南》當中。

  《指南》提供了兩大模式:集中捐贈(大循環式)和分散捐贈(小循環式)。集中捐贈(大循環式)主要是指通過第三方公益機構參與餘量食物收運和分發的捐贈過程。捐贈企業在識别經營範圍内餘量食物中的可捐贈食物後,委托第三方公益機構,以固定頻次将餘量食物分發至比對的受捐贈機構(接收方)。此過程中,第三方公益機構可依靠自由網絡,組織從業人員或招募志願者進行食物分發,也可進一步與二級分發機構合作,完成分發。

  該模式構築了“捐贈企業→第三方公益機構(含二級分發機構等下設或授權實施組織)→接收方”的餘量食物捐贈大循環。在捐贈實施過程中,各參與方承載不同的功能。

  捐贈企業:主要負責識别适宜捐贈的食物,确定其數量和類别等資訊,妥善整理儲存。同時,與第三方公益機構共同讨論,商定食物的運輸與分發流程,關注捐贈食物的去向。

  第三方公益機構:主要負責對捐贈接收方的審查,決策時應充分考慮捐贈企業的捐贈目标人群與需求的比對意願。當捐贈企業有特殊捐贈傾向時,第三方公益機構可輔助識别和評估。同時,還應承擔相應二級分發機構、志願者或從業人員的教育訓練管理和監督。最終,回報捐贈結果給相應的企業。

  二級分發機構:主要負責捐贈食物的發放、記錄、回報等。

  為保障捐贈全流程的食物安全,捐贈實施過程中建議設定3次食物安全檢查,分别是捐贈企業自我識别過程(由捐贈企業負責)、第三方公益機構自捐贈企業提貨時(由第三方公益機構負責)、食物分發過程(由分發機構或分發志願者負責)。對未通過食物安全檢查的餘量食物進行及時報損,轉入末端處置環節。

  分散捐贈(小循環式)主要是指依托于捐贈企業自身門店網絡或管道實施的餘量食物捐贈過程。捐贈企業通過實體經營門店、貨倉,對經營範圍内的可捐贈食物進行識别和整理後,直接分發至接收方;捐贈企業也可将餘量食物由各門店收集至總倉,經總倉集中審查、整理、調配後,再配送到各分店進行分發。

  該模式可分别構築“捐贈企業分店→接收方”或“捐贈企業分店→總店、大倉→接收方”的内部小循環。該模式下不涉及第三方公益機構參與,全流程主要由捐贈企業自主完成。對未通過食物安全檢查的餘量食物進行及時報損,轉入末端處置環節

  《指南》對餘量食物捐贈實施的六大關鍵步驟進行了具體指導,通過對典型企業實施餘量食物捐贈全流程進行梳理總結,結合零售企業日常營運中的标準化及流程化要求,立足風險防控,識别出六大關鍵實施步驟,即:識别捐贈機會、确立捐贈模式及目标、選擇合作夥伴、制定并改善流程、衡量與評價以及消費者意識倡導,并對每一步驟展開介紹,以有針對性地為捐贈企業提供實施政策和方法指南,助力企業更加規範化開展餘量食物捐贈工作。

行業積極踐行呼籲發聲

  在此次論壇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正式釋出“加強食品營運管理,推進零售業食物浪費減量化行動倡議書”,攜手會員企業共同呼籲:貫徹落實反食品浪費法,推進食物浪費減量化行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強農産品供應鍊建設,優化臨期食品的管理和處置,全鍊路降低食品損耗與浪費;支援餘量食物捐贈開拓者示範項目,發揮連鎖企業的網絡優勢,推動公益捐贈管道建設;推廣創新舉措,分享最佳實踐,開發工具指南,助力企業食品經營精益化水準的提高;開展公衆宣傳,普及綠色低碳消費理念,帶動供應鍊上下遊及全社會關注糧食節約,減少食品浪費。

  此外,本次論壇還圍繞餘量食物捐贈這一話題展開深度探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