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梵高臨摹“浮世繪”具有創造性意義

作者:亮網

王偉(著名學者)

1884年,法國作家裕固在小說《寶貝》的序言中提到:"日本主義"是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美學運動之一。當時,梵高在荷蘭南部小鎮紐南的父母家中看到了幾幅日本版畫,并閱讀了向往日本藝術的裕固的小說。

1885 年 11 月底,梵高離開家鄉紐南,前往比利時北部的港口城市安特衛普。5月,安特衛普舉辦了世界博覽會,日本的浮動版畫暢銷。梵高一到安特衛普就開始收集漂浮的版畫,他在給他的兄弟,巴黎畫家西奧的一封信中說:"我的工作室很好,特别是因為我有少量的日本版畫釘在牆上,我非常喜歡:在花園或海灘上畫很少畫的女人, 騎馬者,鮮花,帶刺的樹枝。

1886年2月底,梵高從安特衛普來到巴黎,在那裡他接受了印象派和點畫的影響,對日本浮動版畫的興趣日益濃厚。1887年春天,他和西奧參觀了巴黎畫家齊格弗裡德·賓(Siegfried Bin)的閣樓,那裡收藏了10,000多幅日本版畫,并以低價購買了約500幅日本版畫。梵高在巴黎期間熱衷于日本版畫。從1887年7月到9月,梵高以日本原版畫為藍本,畫了三幅畫,"花","雨中的橋"和"開花的梅樹"。《花魁》是日本畫家志美悠(Shigeo Shimiyu,1790-1848)的版畫,最初出版于1886年5月,《巴黎人》《日本》特刊封面。梵高首先用半透明蠟紙來擴大印刷人物的輪廓,然後将其放大成油畫。

在用油着色的過程中,梵高在日本藝妓周圍添加了彩色邊框,這些藝妓被塗上了厚厚的竹子,盛開的池塘,鶴和青蛙。法語單詞鶴和青蛙是雙關語的同義詞,這可能暗示了花的職業。起重機是由梵高根據佐藤的印刷品創立的。"雨中的橋"和"開花的梅樹"都是梵高自己收藏的大量木刻版畫。《雨中的橋》是廣中在1857年創作的版畫之一,《江戶地方的100個場景》,《千人生活在橋上的夏暮雨中》。

梵高的油畫與粗放的原作更加強調色彩對比,他将版畫的藍黑色調改成了黃綠色的繪畫色調,遠處的群山、雨絲和海浪也混雜着印象派的筆觸,整幅畫面從荒涼到溫暖,邊框上裝飾着借鑒其他日本版畫的書法。《開花梅花樹》臨沂幅幅廣闊,版畫《江戶景點百景》之一的《龜屋》中,梵高也是最早用蠟紙将梅樹的輪廓放大再放大成油畫,色彩對比也比原來更強,樹枝的線條也更加僵硬。

梵高的油畫中臨沂日本版畫基本上保留了原作的平淡和裝飾效果,但并沒有完全局限于原作,而是部分地改變了原作的結構和色彩,加上印象派的筆觸和自身強烈的色彩感,是以可以稱為富有創意的臨沂。

(根據移植與變異 - 東西方藝術交流,标題在原文中被編輯和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