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作者:紅頭發藍胖子

本文較長,後面含大量技術科普内容,建議點贊收藏,友善後期查閱。

SSD硬碟簡介

SSD使用電子晶片存儲資料,沒有HDD的機械式部件,是以在速度、時延、功耗、抗震等方面,與HDD相比有碾壓式優勢。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機械硬碟是以磁性存儲媒體來存儲資料的;固态硬碟出現以後,采取的是半導體晶片作為存儲媒體。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SSD固态硬碟主要包括控制器、閃存和固件,這是SSD的三大核心技術.

HDD,SSD,M.2 NVME開機啟動速度對比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SSD技術原理科普

SATA和PCIe的差別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SATA是一種實體接口類型,執行的AHCI協定标準,是目前最為廉價和常見的固态硬碟接口,缺點便是有着6Gbps的極限讀寫限制,無法滿足專業領域對于無延時、極緻讀寫的要求。

PCIe 一直是連接配接高速外圍裝置與計算機主機闆的标準接口。在實體表現上就是主機闆上那些PCIe接口,能夠直接連接配接CPU,因而幾乎沒有延時,PCIe還可分為X2/X4/X8/X16。目前主要分為PCIe 3.0和PCIe4.0。PCIe 4.0 資料速率是 PCIe 3.0的兩倍。

NVME和AHCI的差別

NVME和AHCI一樣,都是邏輯裝置接口标準,并不是接口,不是接口,不是接口。

NVMe即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是非易失性存儲器标準,是跑在PCIe接口上的協定标準。

對于SATA裝置來說,使用AHCI模式是正确的選擇,可以在主機闆BIOS中将SATA控制器模式切換為AHCI,可以發揮更好的性能。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PCIe 3.0和4.0的最大帶寬是多少?

PCIe 裝置使用“通道”收發資料,是以,PCIe 裝置可使用的通道越多,帶寬可能越高。PCIe 裝置支援的通道數量通常表示方式為:“x4”代表 4 個通道”,“x8”代表 8 個通道,以此類推。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PCIe 4.0 向後相容嗎?

PCIe 4.0 向後相容,是以,連接配接 PCIe 3.0 系統的 PCIe 4.0 裝置會以 PCIe 3.0 速度運作。這意味,如果你現在購買 PCIe Gen NVMe 4 固态硬碟,即便目前系統不支援 PCIe 4.0,也可以立即在系統中使用。如果你在今後更新為 PCIe 4.0 系統,則可以釋放你的 PCIe 4.0 NVMe 硬碟的全部性能。

SSD的外形尺寸與接口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在選購SSD硬碟時,主要考慮哪些?

一,主機闆支援的接口

1,老電腦更新(主機闆不支援M.2接口),就可以選擇SATA固态硬碟。

2,最近幾年的新電腦,主機闆基本都是支援M.2 NVMe的,預算充足可以直接上M.2接口(NVMe協定) ,PCIe 4.0的固态硬碟。

3,如果對速度沒有極緻的追求,又想控制成本,可以選擇M.2接口(NVMe協定) ,PCIe 3.0的固态硬碟。

如果主機闆支援M.2接口(紅色框中部分),優先選擇M.2接口的硬碟。通常主機闆上還有幾個資訊,2280,2260,2242或者有的主機闆是80,60,42,這是固定硬碟螺絲的位置。對應的是固态硬碟的長度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通常,M.2 SSD寬22毫米,長60毫米或80毫米,不過,卡片的長度會有所不同。卡片大小由四位或者五位數字辨別。前兩位數字是寬度,其餘數字是長度。更長的M.2 SSD通常可以容納更多的NAND晶片以提供額外的容量。

2280,為 寬 22毫米× 長 80毫米

2260,為 寬 22毫米× 長 60毫米

2242,為 寬 22毫米× 長 42毫米

2230,為 寬 22毫米× 長 30毫米

22110,為 寬 22毫米× 長 110毫米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M.2接口分兩種類型,分别支援SATA通道和NVME通道。

在傳輸速度上,M.2 SATA的讀寫速度和2.5英寸SSD差不多,差别隻在接口不同而已;NVMe PCIe SSD的讀寫速度平均高達3500和3000 MB/s,比前面提到的其他類型的SDD快得多。

1,M.2 SATA支援2個key,Key M + Key B。

2,M.2 NVMe将隻有一個Key M。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走SATA通道,資料會先從硬碟讀取到記憶體,然後提取資料到CPU内部計算,計算之後寫入記憶體,最後才存儲到硬碟中。

但走NVME通道,資料可以直接通過總線和CPU相連,省去了記憶體調用硬碟的步驟,是以全過程較為通暢,速度也就更快些了。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二、閃存(NAND)顆粒

NAND 是一種非易失性閃存,可在未連接配接電源時存儲資料。斷電後保留資料的能力使得 NAND 成為内置裝置、外置裝置和便攜裝置的理想選擇。

不同類型之間的差別在于每個單元可以存儲的位數。位代表電荷,電荷隻能存儲 0 和 1 兩個值(代表開/關)中的一個。

各種 NAND 類型之間的關鍵差別在于成本、容量和耐久性。耐久性是由一個閃存單元在開始磨損前可以完成的程式擦除 (P/E) 周期數量決定的。一個 P/E 周期是指擦除和寫入一個單元的過程,NAND 技術支援的 P/E 周期越多,裝置的耐久性越高。

NAND 閃存的常見類型是 SLC、MLC、TLC 和 QLC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SLC(Single Level Cell,簡稱SLC)

單級單元閃存俗稱SLC,這種類型的閃存在讀寫資料時具有最為精确,并且還具有持續最長的資料讀寫壽命的優點。

SLC擦寫壽命約在9萬到10萬次之間。 這種類型的閃存由于其使用壽命,準确性和綜合性能,在企業市場上十分閱聽人。 但由于儲存成本高、存儲容量相對較小,在家用市場則不太受青睐。

優點:

  • 讀寫速度最快的NAND閃存晶片規格。
  • 與任何其他類型的閃存相比,擦寫壽命和讀寫循環的周期最長。
  • 讀取/寫入錯誤的發生幾率更小,并可在跨度更大的溫度範圍内正常運作。

缺點:

  • 市場上最昂貴的NAND閃存類型。
  • 通常隻有較小的容量。

建議使用對象: 需要大量讀取/寫入周期的工業級負載,例如伺服器。

MLC(Multi Level Cell,簡稱MLC)

多級單元俗稱MLC,它的命名來源于它在SLC的1位/單元的基礎上,變成了2位/單元。 這樣做的一大優勢在于大大降低了大容量存儲閃存的成本,因為閃存作為SSD的核心,其生産成本通常都會反映在SSD的價格上并最終轉嫁到消費者的身上。

對于消費類SSD,憑借相對合理的容量/價格比,MLC閃存是家用電腦的首選,雖然擦寫壽命隻有約1萬次,但對于家用級别來說已經十分足夠。

優點:

  • 擴充的SSD的容量,也擁有合理的成本效益。
  • 比TLC閃存表現更加穩定。

缺點: 不如SLC閃存那般耐用可靠。

建議使用對象: 較頻繁地使用電腦的使用者或遊戲玩家。

TLC(Triple Level Cell,簡稱TLC)

TLC閃存是閃存生産中最低廉的規格,其儲存達到了3位/單元,雖然高儲存密度實作了較廉價的大容量格式,但其讀寫的生命周期被極大地縮短,擦寫壽命隻有短短的500~1000次,同時讀寫速度較差,隻适合普通消費者使用,不能達到工業使用的标準。

優點: 較低的生産成本開啟了廉價大容量SSD市場。

缺點:

  • 與SLC、MLC相比,儲存SSD顆粒的擦寫壽命要短得多。
  • 理論上讀寫速度與SLC、MLC相比最慢。

建議使用對象: 對存儲需求不大的輕度使用需求的電腦使用者,比如隻使用上網、郵件等簡單功能的上網本、平闆。

QLC(Quad-level cells,簡稱QLC)

QLC每個SSD顆粒可儲存4bit資料,跟TLC相比,QLC的儲存密度提高了33%。 QLC不僅能經受1000次程式設計或擦寫循環(與TLC相當,甚至更好),而且容量提升了,成本也更低。

優點: QLC總成本更低,進行存儲時依靠更少驅動器來實作。 此外,QLC還具有更多容量,儲存密度高,進而獲得更好的效益。

缺點:與SLC、MLC相比,QLC的性能和寫入壽命有所降低,但與TLC相當。

建議使用對象:比較适合把QLC SSD作為資料倉庫的使用者。 如果你對檔案資訊存儲量的需求較大、平時對電腦進行輕度使用(寫入操作少)、或者追求較低價格,建議選用QLC。

3D NAND

近十年來,3D NAND 是閃存市場最大創新之一。閃存制造商開發了 3D NAND 來解決縮小 2D NAND 時面臨的問題,進而以更低成本實作更高密度。在 2D NAND 中,用于存儲資料的單元水準并排放置。這意味着,可用于放置單元的空間量有限,試圖縮小單元則會降低其可靠性。

是以,NAND 制造商決定在另一個次元疊放單元,進而促成縱向疊放單元的 3D NAND 的産生。更高存儲密度可實作更高的存儲容量,同時不會導緻價格大幅上升。3D NAND 還提供更高的耐久度和更低功耗。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三,固态硬碟主要

主要的品牌

主要市場目前可以說被四大品牌壟斷,分别是慧榮、群聯、Marvell、三星。由于主要相當于電腦的CPU,其通過固件對固态硬碟進行管理,是以主要性能的優劣直接影響了固态硬碟整體的性能表現。是以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固态産品,基本上都是這四家的主要,其中三星的主要自産自銷,是以隻能在其對應産品上見到。剩下的三個品牌中,主要Marvell性能比較好,一直是主要市場上性能的佼佼者,當然價格也比較貴,但用過Marvell主要的消費者都稱贊其性能及穩定性。其次是慧榮和群聯,慧榮主要的市場主要在主流及以下的固态産品上,以不錯的性能和低廉的價格為主要特點,整體較為平衡。群聯主要則算是這幾款主要中的成本效益比較好,在中低端市場表現也不錯。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主要的作用

主要首先就是一個執行固件代碼的嵌入式處理器,用來控制閃存顆粒的存儲單元連接配接到電腦。其具體的作用表現在以下三點:

  1. 合理調配資料在各個閃存晶片上的負荷,讓所有的閃存顆粒都在一定的負荷下正常工作,協調和維護不同區塊顆粒的協作,減少單個晶片的過度磨損
  2. 承擔資料中轉,負責連接配接閃存晶片和外部的接口
  3. 負責固态硬碟内部的各項指令,比如trim、錯誤檢查和糾正、磨損均衡、垃圾回收、加密等。

四,硬碟性能名額

順序讀寫

  在所有測試軟體中,最高的那個速度成績,一般被叫做順序(Sequential,簡寫為Seq)讀取/寫入速度,也就是資料都集中在一起、排好了隊、按照最優化的速度讀寫,這是SSD最好的狀态。在幹淨SSD裡剛裝好的作業系統、大型遊戲、大型檔案等,在前幾次使用時應該能有近似的速度。

随機讀寫

  與之對應的當然就是随機(Random,簡寫為Ran)讀寫了,用了一段時間的SSD,大部分資料都零散地存在各個地方,這時展現出的速度就是随機讀寫了,它當然比順序讀寫差一些。雜牌SSD的軟體開發能力差,資料整理做得不好,這項得分在使用後會快速下降。

4K讀寫

  4K讀寫主要指的是小檔案,它們都是東一個西一個的,總是讓控制器忙得不可開交,是以讀寫速度當然也最差。有些SSD寫入時先資料拷貝到高速緩存裡,是以速度比讀取要更快。在我們打遊戲、寫文檔、做設計的過程中,硬碟更多的工作都是一些小資料的存取,是以這個速度決定了我們使用中是否會有很小的卡頓。

IOPS值

  在一些測試中還會看到IOPS值,它是每秒對SSD的操作數,也影響着資料存取會不會卡頓,比如IOPS很高的話,4K讀寫速度也自然會比較快一些。為了提升IOPS,SSD大都支援多線程和隊列,也就是同時處理多個資料,并且讓資料排隊。是以線程(T)隊列深度(Q)越大,通常IOPS和速度也就越高。

五,SSD使用壽命和質保

衡量SSD壽命主要有兩個名額:一是DWPD(Drive Writes Per Day),即在SSD保存期限内,使用者每天可以把盤寫滿多少次;另一名額是TBW(Terabytes Written),在SSD的生命周期内可以寫入的總的位元組數。

DWPD

DWPD全稱為Drive Writes Per Day,即每日全盤寫入次數,指在預期壽命内可每日完整寫入SSD固态硬碟所有容量的次數。在企業級固态硬碟産品裡DWPD這個參數比較常用。比如intel的企業級P4500這一款,DWPD為4.62,也就是說,按照5年的保修期計算,使用者每天可以把硬碟寫滿4.62遍,足以勝任伺服器這種需要大量資料寫入的應用場景。

TBW

TBW可以拆開來看,TB代表資料量,W(Written)代表寫入,組合起來就是多大的資料寫入量,這個寫入量不是對閃存的寫入量,而是電腦對硬碟的寫入量,也就是CDI中的那個“主機寫入量總計”。而這個資料一般廠商用來确定保修壽命,以三星970 EVO Plus 500GB這款SSD為例,它的保修條款寫的是“5年或300TBW”,也就是說保修條款有2條限制:5年時間、或硬碟總共寫入300TB資料,達到任一一條,廠商就不再提供保修服務。

SSD推薦區,固态硬碟選購指南

預算充足,對速度有極緻的追求,就選PCIe4.0 M.2的固态。不過PCIe4.0需要配套的主機闆和cpu支援才能發揮最大速度。如果價格比較敏感,可以選擇PCIe3.0,現階段成本效益非常合适。主機闆如果不支援M.2接口就選SATA固态。

碼字不易,覺得有點用就點個贊吧

2023年,SSD固态硬碟選購指南及技術科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