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公園建設,明确時間表路線圖(美麗中國)

作者:新華網

《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釋出,遴選出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

國家公園建設,明确時間表路線圖(美麗中國)

國家公園建設,明确時間表路線圖(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近日,國家林草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遴選出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含正式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總面積約110萬平方公裡。方案指出,到2025年,統一規範高效的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大陸将基本完成國家公園空間布局建設任務,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

近日,國家林草局、财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态環境部聯合印發《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遴選出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含正式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确定了國家公園建設的發展目标、空間布局、建立設立、主要任務和實施保障等内容。

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是怎樣産生的?如何更好推動國家公園的保護與建設?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

将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

據介紹,《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堅持生态保護第一、國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國家公園理念,實作自然生态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維護國家生态安全,為建設美麗中國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築牢生态根基。

為什麼說大陸的國家公園體系是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國家林草局副局長李春良表示,中國國家公園保護規模最大、保護生态類型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且惠及面最廣。

在空間布局上,遴選出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含正式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總面積約110萬平方公裡,其中陸域面積約99萬平方公裡、海域面積約11萬平方公裡,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0.3%。充分銜接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生态工程,其中,青藏高原布局13個候選區,形成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占國家公園候選區總面積的70%;長江流域布局11個候選區,黃河流域布局9個候選區。全部建成後,中國國家公園保護面積的總規模将居世界第一。

《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覆寫了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統,以及自然景觀、自然遺産、生物多樣性等最富集區域,共涉及現有自然保護地700多個,10項世界自然遺産、2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産、19處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分布着50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和2.9萬多種高等植物,保護了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栖息地。

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直接涉及28個省份,全社會将共同參與國家公園建設,通過特許經營、志願服務、生态管護公益崗位等形式吸納原住居民、社會公衆,直接加入國家公園的保護建設管理中,共享國家公園帶來的生态福祉。

明确大陸需要嚴格保護的自然生态空間

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中科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雲表示:“國家公園是大陸自然保護地體系的主體,其空間布局直接關系到大陸國土空間規劃和自然保護地體系建構。國家公園候選區的遴選經曆了一個科學評估、分區篩選和對标确認的過程。”

在國家公園布局研究中,首先建立了生态系統重要性、珍稀瀕危物種代表性以及自然遺迹和自然景觀獨特性的評價方法;識别了大陸重要生态系統、代表性的珍稀瀕危物種以及獨特的自然遺迹和自然景觀的集中分布區,明确了大陸需要進行嚴格保護的自然生态空間。

同時,以大陸自然氣候、地形與植被類型空間分異規律為基礎,将具有相似自然生态系統類型與生态過程的自然區域劃為同一自然生态地理區,全國共劃分為4個生态大區39個自然生态地理區;在此基礎上,從生态重要性、生态脆弱性、保護可行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将生态功能極為重要、生态系統極為脆弱、急需要保護的生态空間作為極重要自然保護關鍵區域,陸域面積大約192萬平方公裡、海域面積大約30萬平方公裡,規劃納入自然保護地體系進行系統保護。

按照《國家公園設立規範》提出的國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管理可行性三大準入條件和9項認定名額,從各自然生态地理區中遴選出了49個需要嚴格保護的自然生态空間作為國家公園候選區。

“在編制《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過程中,經曆了多輪專家論證、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及第三方評估等嚴格程式。同時,征求了科研機構、大學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非政府組織以及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社會各方面意見,并結合2021年2月在人民日報用戶端開展的‘選出你心目中的中國國家公園’大衆網絡投票結果,進行了修改完善。可以說整個編制過程既充分展現了研究的科學性、布局的系統性,也充分展現了公衆參與性。”歐陽志雲說。

将持續完善自然保護地生态環境監管體系

生态環境部自然生态保護司副司長郭瑾珑介紹:“國家公園彙集了大陸自然生态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産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是以,更要堅持‘生态保護第一’的理念,把最應該保護的地方保護起來、保護好。”

如何保護?郭瑾珑表示,一是強化保護地人類活動監管,充分發揮遙感監測的“千裡眼”作用。從2018年開始,持續對試點的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的人類活動情況開展監測,減少人類活動對保護地生态環境的影響。截至2021年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生态環境問題的整改完成率達到94.7%,其中17個省份高于95%。二是嚴查生态環境違法行為。近年來,通過中央生态環保督察、生态環保綜合執法,查處了一批影響保護地生态環境的違法違規問題。三是健全生态環境監管體系,持續完善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生态環境監管體系、提升監管能力。

談及國家公園空間布局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關系,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孫雪東表示:“《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是國土空間規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國家公園建設的根本遵循。”孫雪東介紹,通過各級國土空間規劃與《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的緊密銜接,明确了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生态保護紅線的空間對應關系,首次實作了所有國土空間統一規劃和統一用途管制。(記者 李曉晴)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