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58億買爆!"日光基"再現,戶均認購近15萬!權益基金發行大提速,精兵強将出戰

作者:證券時報

基金發行市場正在逐漸回暖,今年首隻指數基金“日光基”誕生。

近日,國泰中證1000增強ETF公告成立,該基金僅發行一天便提前結束募集,單日募集14.58億元,成為年内第二隻單日募集完畢的權益型基金,也是今年首隻指數基金“日光基”。

随着市場回暖,權益基金的發行明顯提速,多家基金公司也搬出了精兵強将來收集“子彈”。僅本周(2月13日至2月17日)就有17隻權益類基金進入發行程式,其中不乏富國基金的孫彬、博時基金的曾豪、華寶基金的劉自強、創金合信基金的李遊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陸續登場。

“日光基”再現

近日,國泰中證1000增強ETF公告成立,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僅在2月6日發行一天便提前結束募集,單日募集14.58億元,成為繼中庚港股通價值後,年内第二隻單日募集完畢的權益型基金,也是今年首隻指數基金“日光基”。

具體來看,國泰中證1000增強ETF的基金成立公告顯示,該基金合同生效日為2月9日,募集有效認購總戶數為9831戶,募集期間淨認購金額為14.58億元,戶均認購金額約14.83萬元,這一發行成績在目前仍處于“倒春寒”的基金發行市場相當不俗。

對于這隻基金為何如此受到資金關注,國泰基金表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回暖,投資者情緒比較積極,新發産品募資環境比較好,以剛剛結束募集的國泰中證1000增強ETF為例,寬基ETF可以幫助投資者把握比較均衡的投資機會,受到資金關注。

另一方面,今年部分新發的增強ETF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國泰中證1000增強ETF指數曆史估值和相對估值都處于曆史低點,投資安全邊界較高。從政策端和大小盤輪動模型出發,預期未來小盤風格會具備相對優勢。而随着國内經濟恢複性複蘇持續,在“專精特新”政策驅動下,未來盈利預期可期。

與此同時,最近一周(2月6日至2月10日)的基金發行市場也有所回暖,全市場新成立基金10隻,合計募資103.48億元,其中含權債基新成立數量最多,為4隻,合計募資24.71億元。

精兵強将紛紛出戰基金發行

随着市場回暖,多家基金公司也搬出了精兵強将來收集“子彈”,權益類基金的發行看點越來越多。

據Wind資料統計,僅本周(2月13日至2月17日)就有17隻權益類基金進入發行程式,其中不乏富國基金的孫彬、博時基金的曾豪、華寶基金的劉自強、創金合信基金的李遊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陸續登場。

例如,李遊拟管理的創金合信産業臻選平衡于2月13日開啟發行,李遊是業内少見的強周期風格基金經理,主攻資源品和材料投資,他自2016年11月管理的創金合信資源基金任職回報136.78%,年化回報14.69%。

華寶基金的劉自強則被基民親切地稱為“溜溜總”,以擅長行業輪動、風格切換著稱,他從2008年3月開始獨立管理的華寶動力組合,在2019年到2022年連續四年排名靠前,剛過去的2022年還實作了6.44%的正收益,他拟管理的華寶遠見回報混合基金已經于2月13日開啟發行。

而在本周四(2月16日),富國基金孫彬拟管理的富國融豐兩年定開混合即将開始認購。孫彬管理的多隻産品普遍采用“主動管理的指數增強”這一政策,受到投資者認可,截至2022年末的管理規模約230億元。他從2019年5月開始管理的富國價值優勢任職回報169.78%,年化回報30.44%。

此外,多家基金公司也把2023年首隻權益基金放在了最近一段時間發行。例如,交銀施羅德基金開年首隻權益基金——交銀啟信混合發起于2月13日起發行,拟任基金經理是在交銀旗下剛剛從研究員履新基金經理的郭若,深耕機械闆塊近5年;興證全球基金計劃将于3月1日發行2023首隻權益基金——興證全球欣越基金,拟任基金經理童蘭自2020年7月起共管興全趨勢投資基金,這次将是她首次獨立掌舵。

後市怎麼看?

展望後市,上述多位正在發行産品的基金經理也在近期表達了相對樂觀的态度,并闡述了基金未來的操作思路。

劉自強預期,2023年是一個向上的年份,但因為處在周期調整的末端,以及下一個新周期的初始,是以整體偏向震蕩,且這種轉折之年或很難出現很強勢的闆塊貫穿全年的機會,更多是市場在不斷地試探。是以,市場中會有充分換手的過程,而且也需要打好新一輪牛市的基礎。

有一句俗語,“藍籌搭台,成長唱戲”。劉自強認為,2023年上半年還是偏價值的方向更優, 如果經濟複蘇順利,價值股修複也順利,随着市場信心逐漸恢複,下半年會向成長切換。其中,成長方面,劉自強認為,傳統的大家喜歡的賽道,現在存在着老化的問題,他更傾向于前期大家關注度不那麼高,調整程度較深、估值較低的賽道,包括電子、半導體,還有高端制造。

郭若指出,目前時點,需要關注複蘇的節奏和強度,最終的市場方向仍然跟基本面的成長成色緊密相關,是以需要持續關注預期與基本面的比對,尋找基本面能超預期的方向和标的。

一方面,國際化和國産化提供了需求的确定性,随着中國制造的體量,尤其是品質的提升,期待不斷湧現優秀的公司以及投資的機會。另一方面,電動化、智能化、可持續能源等都處于持續的技術變革中,成本和性能提升在快速推動滲透率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優秀的公司受益于新産品和新技術的疊代脫穎而出。

基于核心能力圈,郭若将重點關注以機械和中遊制造為核心的優質賽道,郭若認為制造闆塊核心還是追求利潤彈性,自下而上弱化賽道,關注成長的彈性、确定性與估值,未來,将從“需求端”、“成本端”挖掘投資機會。

責編:糯糯

校對: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