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3喜馬拉雅創作者大會召開,播客成為内容創作新藍海

作者:新京報

新京報訊 2月14日,2023喜馬拉雅創作者大會在浙江缙雲仙都景區召開,大會聚焦“播客”,上百名獲獎播客主及潛力創作者莅臨現場。喜馬拉雅創始人兼CEO餘建軍在大會緻辭表示:“喜馬拉雅将用科技彙聚優秀創作者,分享人類思想情感,提供高品質陪伴,讓每個人收獲精神富足。”喜馬拉雅将通過更新産品、工具、服務及流量扶持等舉措助力播客主成功。扶持原創内容及播客主成為喜馬拉雅内容生态拓展重要方向,播客成為内容創作新藍海。

2023喜馬拉雅創作者大會召開,播客成為内容創作新藍海

播客成為内容創作新藍海

此次2023喜馬拉雅創作者大會主題為“播客,我們玩個大的!”,意指在喜馬拉雅,播客主的閱聽人、成功幾率和想象空間都會更大,大會選擇2月14日召開也寓意喜馬拉雅希望與創作者關系更親密。

最近幾年,随着播客日益流行,播客逐漸成為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開始通過音頻播客來表達自我,分享知識、觀點和生活。就像我們可以用文字、圖檔或視訊來創作一樣,播客也逐漸成為内容創作的新藍海。

喜馬拉雅創始人兼CEO餘建軍在大會演講中說:“播客不等于小衆,也不一定是音頻,播客是一切語言類原創内容。喜馬拉雅遠遠不止是聽書,播客型主播有非常大的空間和機會。”

2023喜馬拉雅創作者大會召開,播客成為内容創作新藍海

在大會上,喜馬拉雅宣布推出“萬千星輝”原創扶持計劃:為創作者提供系統化成長課程、個性化營運指導、更多流量扶持、垂類賽道大咖交流機會等服務,全方位助力創作者入門冷啟動及長期成長,計劃扶持10000名潛力播客主,幫助他們在喜馬拉雅獲得更好發展。“萬千星輝”計劃将助力播客主在聲音世界閃耀星輝。

原創内容是維持喜馬拉雅多元内容生态的重要組成部分。據2022年底釋出的《喜馬拉雅:2022年原創内容生态報告》顯示,平台優質原創内容月均投稿量同比增長了146%,音頻已成為重要創作方式,扶持原創内容及播客主也成為喜馬拉雅内容生态建設的重要一環。

聲音媒介天然具有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當速食式短視訊快餐疲憊人們的視覺後,播客主通過聲音陪伴人們的生活,感染和浸潤人心,讓人們的碎片時間更有價值,收獲精神富足。這也是播客日漸受到年輕人追捧的原因,它已成為年輕人對抗孤獨、撫慰心靈、收獲新知的聲音陪伴利器,更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喜馬拉雅扶持原創内容,讓優質創作者被聽見,助力播客主成功,将優化平台内容成本,在滿足使用者多元内容需求的同時,也使得喜馬拉雅商業生态更加健康。

産品、工具、服務更新,助力播客主成功

播客日益滲透和影響着我們的生活,關于播客,喜馬拉雅有自己的了解。喜馬拉雅進階副總裁秦雷在大會提到:“播客不是一小撮人的創作和消費,播客應該是全民的。作為深受使用者喜愛的音頻平台,喜馬拉雅有責任和義務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歡播客,引領中文播客從小衆走向大衆。”對播客定義的擴延有利于擴大播客的閱聽人群體。

2023喜馬拉雅創作者大會召開,播客成為内容創作新藍海

為助力播客主成功,喜馬拉雅正逐漸更新産品、工具、服務及流量扶持,以創作者為中心,打造創作者引入和孵化的完整體系,提供從産品、營運到商業化的全程服務。據喜馬拉雅互動内容社群負責人吳岸介紹,喜馬拉雅的創作者扶持體系将從創作賦能、創作力等級牽引、變現管道、扶持通道等多方面發力。

2023喜馬拉雅創作者大會召開,播客成為内容創作新藍海

在創作賦能方面,喜馬拉雅通過大資料及營運手段,為創作者提供創作靈感。同時,喜馬拉雅通過AI技術極大降低創作門檻,提升創作效率。喜馬拉雅的音頻創作工具“雲剪輯”,無需下載下傳安裝,線上即可剪輯,并集合智能音量、智能配樂等強大功能于一身,是行業首款線上多軌剪輯輕應用,首次實作音頻文字化剪輯。通過AI技術手段,喜馬拉雅讓音頻創作變得更智能和人性化,把創作者從紛繁複雜的專業剪輯軟體中解救出來,讓創作者在站内實作了音頻内容線上錄制、線上後期制作、一鍵釋出的創作閉環。

同時,喜馬拉雅的創作靈感和話題功能也将繼續更新,通過站内大資料分析,實時挖掘使用者消費熱點,讓創作者創作的内容更能滿足使用者需求。

在創作者等級牽引方面,喜馬拉雅于去年11月推出全新創作力等級體系,通過不同次元綜合評估創作者等級并提供個性化内容診斷,全程守護創作者完成“萌新期、潛力期、成長期、成熟期”的成長,目前已有近6萬創作者通過扶持和創作力牽引實作等級躍升。

在變現管道方面,喜馬拉雅将通過全民話題任務、主播會員擴量計劃、提升商單撮合效率和覆寫面、扶持付費原創内容等多種方式為創作者提供商業價值賦能。喜馬拉雅通過商業能力教育訓練、商業工具教學、收入結構分析等服務,增強創作者商業化能力,拓寬變現管道。

在扶持通道方面,喜馬拉雅将通過“萬千星輝”計劃助力優質創作者冷啟動,并提供專項流量激勵、創作學院培養、觀點挑戰賽等服務和活動助力創作者快速成長。

與播客主共同挖掘聲音價值

今年是喜馬拉雅成立的第十一年,衆多創作者陪伴喜馬拉雅一路走來,與平台共同成長。在主播分享環節,已入駐喜馬拉雅十年的播客主佳期、曆史題材創作者謝濤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故事。

十年來,佳期的脫口秀節目《非常溜佳期》播放量超15億,轉型播客創作後的節目《人間觀察局》播放量也超過2000萬,同時還有數部播放量破千萬、破億的有聲書作品。佳期也成為喜馬拉雅年度最具商業價值主播之一,借由音頻創作踏上了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航向。謝濤在喜馬拉雅也耕耘多年,其曆史題材有聲書作品播放量超18億,目前也在嘗試以播客的形式創作内容。佳期和謝濤在喜馬拉雅的成功商業化,也讓播客主更加笃定播客更大的想象空間。

2023喜馬拉雅創作者大會召開,播客成為内容創作新藍海

在大會的圓桌論壇上,喜馬拉雅總編輯李炯定與知名經濟學家馬紅漫、國内領先的播客機構JustPod聯合創始人、首席營運官楊一、知名歌手黃齡、播客《大内密談》創始人相征四位處于不同創作階段的嘉賓一起,圍繞“播客可以更大”的話題展開熱烈對談。

2023喜馬拉雅創作者大會召開,播客成為内容創作新藍海

在聊到對播客的了解時,馬紅漫說:“我一直以為自己的原創商财内容是音頻節目,現在知道這也是播客。”楊一說:“我會用三個詞來形容我對播客的了解:親切、沉浸、想象。”相征說:“我對播客了解的三個詞是:朋克、人格化、情感聯結。”

黃齡在對談中聊到:“我很早就和喜馬拉雅結緣了,之前也有自己的播客節目。去年佟晨潔邀請我去她的播客做嘉賓,感受很有意思,播客像朋友,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播客中自在表達自己更容易遇到懂你的人。”

大會現場也來了很多主流媒體播客創作者。之前許多年一直在幕後的文字記者、編輯紛紛拿起話筒,成為播客,并以其熱點報道反應速度和專業權威性,迅速獲得了喜馬拉雅音頻使用者認可。目前,包括環球時報《環球十六章》、《補壹刀》,北京日報《長安街知事》,新民晚報《三分天下》,潇湘晨報《深壹度》,新京報《37号熱線》、參考消息《參考之聲》,經濟觀察報《偉偉道來》等在内的衆多媒體播客,總粉絲已逾百萬,總播放量超過四億。

大會過後,為服務好創作者,喜馬拉雅創始人兼CEO餘建軍帶領公司高管及各業務負責人在酒店舉辦“閉門直面會”,分組與播客主面對面溝通,直面大家的心聲和問題,以便後續為播客主提供更貼心更深度的服務。

此次大會在浙江省麗水市缙雲縣仙都風景區岩宕舉行。岩宕曾是當地廢棄采石場,經知名建築師設計改建已成為當地獨具特色的藝術打卡地,缙雲縣與喜馬拉雅去年在此合作開發了“喜笑岩開”岩宕書房,備受好評。

2023喜馬拉雅創作者大會召開,播客成為内容創作新藍海

大會期間,喜馬拉雅創作者還在仙都景區進行采風,創作者們對仙都景區優美的秀水奇峰和深厚的人文氣韻感歎不已,也将發揮播客“入耳入心”的作用,将仙都景區的絕美風光和文化内涵帶到作品中展現給所有聽衆。

作為國内深受使用者喜愛的音頻平台,喜馬拉雅緻力于用聲音分享人類智慧,用聲音服務美好生活,提供一家人一輩子的精神食糧,目前已用聲音連接配接和服務了數億使用者。喜馬拉雅在此次創作者大會聚焦播客,憑借其在音頻領域積攢的流量、營運服務能力及商業化能力等平台優勢,将以音頻行業頭部玩家的力量引領中文播客由小衆走向大衆。

喜馬拉雅播客主梵一如(番薯剝殼工作室)、祝唯庸(作者祝唯庸)、佳期(人間觀察局)及曹甯說法在現場接受新京報采訪:

新京報:短短幾年時間,中文播客行業湧入大量創作者。你認為中文播客的創作環境有了哪些變化?又面臨哪些新挑戰?

梵一如:随着中文播客的内容越來越多,生态圈也越來越多元化和複雜化。我們作為内容創作者來說,此前最難的一個挑戰就是堅持更新,即所謂的半年理論。然後近兩年,我覺得堅持下來的那些節目,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粉絲粘性和IP屬性,之後如何繼續增加和維持這種屬性,讓聽你節目的人一開始是為了你的節目去,最終變成為了主播去,這是我現在面對的一個挑戰,也是我想要重點突破的一個地方。

祝唯庸:播客還是一個比較新的事物,創作者和使用者都在互相适應,短時間内劇烈變化是必然的。播客是介于書籍和廣播之間的一個事物,有知識管道的屬性,也有廣播陪伴的功能。作為創作者,我們能做的可能就是有更好的準書籍内容和更舒适的收聽感受,這可能是我們需要努力的兩個方向。

佳期:以前很多人對播客沒有具體概念,更像是用音頻片段來記錄生活和情感,結構比較松散随意。後來大量播客創作者湧入,其中也不乏在各個領域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播客,甚至擁有了自己的播客節目。節目分類也漸漸細化,很多主播選擇在垂直領域裡深耕。平台也給予了很多推薦和扶持,讓好的内容能被更多人看見和聽見。

早期做節目沒有對标賬号,一切都是在不斷試錯中摸索着前進。創作者們分布在天南海北,彼此之間很少交流。現在越來越多專業人士入駐,大家都在内容和形式上開始競争。播客領域爆發式增長,是機遇也是挑戰。

曹甯說法:創作環境更加便捷、高效、細分。每一個播客都可以在廣大的使用者群體中找到自己的閱聽人,播客定位也更加清晰、明确,随着平台技術的發展與變化,創作也更得心應手,聲音能傳播得更廣,每個播客都應該感受到了更多的動力。

新京報:作為播客創作者,為什麼選擇喜馬拉雅作為主要創作平台?

梵一如:客觀的說,我覺得喜馬對于我這樣一個已經将近10年的播客創作者來說,他是非常資深的一個平台,然後也非常穩定,它的營運相對穩定,沒有經曆過非常大的波動,對于我們内容創作者來說是喜馬拉雅最大的一個優勢。畢竟相對于其他的一些小型的平台他更能經受得起一些沖擊,比如外部資本環境之類。

祝唯庸:喜馬拉雅作為音頻領域的絕對領頭羊,它對于每個播客工作者的吸引是天然的。我個人最感激的是對我這樣一個很草根的主播,隻要我能夠提供一些比較有價值的内容,喜馬都會給予大力的扶持,讓我邁開第一步。

佳期:入駐時間比較早,見證了喜馬拉雅從幾十人的小公司成為音頻行業龍頭。營運比較人性化,創作環境很自由,還有推薦和流量扶持,有成熟的商業化變現模式。 在我考慮轉型的時期,營運團隊幫我一起出謀劃策,梳理節目架構,邀請嘉賓配合等等,幫助我們做商業推廣和節目變現。

曹甯說法:喜馬拉雅作為國内首屈一指的音頻平台,不僅有着自己的曆史文化積澱,也有着廣大的使用者群體。從喜馬拉雅的普通聽衆,到喜馬拉雅的原創播客,切身感受到喜馬拉雅這個平台的魅力。在過往的合作中,喜馬拉雅給了我很多創作上的幫助。如配備專門人員進行内容創作指引,大大提升了播客的創作能力。

新京報:過去一年被認為是播客行業的商業化元年,從創作者角度出發,你覺得播客還有那些商業潛力亟待發掘?

梵一如:我覺得潛力的話,其實各方面都沒有被好好發掘,我同意商業化元年這個說法,但是從體感上來講的話,正是因為它是元年,是以說基本上每一個次元的商業化,它的潛力都還值得被發掘,全方面都值得大家去努力。

祝唯庸:過去的實踐證明,知識付費是最适合音頻管道的商業化方式,相當多使用者也有知識付費的習慣。我們能做的就是拿出更好的内容,讓使用者更主動的購買。如果随着播客群體逐漸形成,喜馬拉雅作為平台,或許可以考慮跟主播一起組織一些線下活動,跟主播合作,共同獲得收益。

佳期:人可以閉上眼睛,卻不能關上耳朵。播客作為長期陪伴使用者的産品,除了廣告植入,付費收聽等等,也可以嘗試做個人IP,孵化主播矩陣,盤活私域流量等等,讓創作者們獲得更多收益。

曹甯說法:如果播客能夠借助平台進行商業價值轉化,對播客和平台是雙赢。冠名、廣告、帶貨等商業價值轉化形式有待進一步挖掘。

新京報:如何看待AI在未來播客創作中扮演的角色?梵一如:我覺得還是回到第二個問題,就是主播如何把自己的 IP、客戶粘性,使用者粘性提高,這是最主要的。如果隻是沖着内容、一些人雲亦雲的或者說沒有一些個人真實表達的内容的話,被AI替代的可能性就很高。

祝唯庸:目前看好的節目都附帶有人格魅力的,即使将來AI能夠達到人的水準,那它也隻是魅力的一種。我們依然能夠提供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這個是不會改變的。而且一個使用者一旦接受喜愛某種風格,很長時間内是非常穩定的,不應該有太多這種焦慮。

佳期:AI在工作效率上确實讓人望塵莫及,能取代一些沒有鮮明個人特色或者内容不涉及太多原創的播客節目。但AI取代不了人類的情感和認知,可以作為一種提升效率的工具使用。

曹甯說法:AI不是播客的敵人,是播客的朋友。借助AI技術,能夠更好地輔助播客的内容呈現,目前的AI文稿已經給客戶帶來了很好的體驗。如果AI技術能夠幫助播客構思、排版、收集、組織一些材料,那麼播客的創作思維将會更加開闊。

新京報:關于播客内容未來的多樣性和創新性,你最期待什麼類型的新播客出現?

梵一如:我覺得最大的新發展是能夠再有一些針對播客的新品牌或者新平台,這些平台可以是大型音頻平台的一些子品牌,比如像喜馬拉雅播客頻道。但我們覺得現在看來播客還是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中文播客和國際上對于播客認知有一定的差別。一般路人對于中文播客的認知,還是一個網際網路聊天節目的認知,基于這種認知是不是還可以再有一些新的平台、新的玩法出現,這是我比較期待的。至于新播客的出現,我覺得如果是基于網際網路聊天節目的話,在類型上的創新可能已經非常窄了,無外乎就是新的人或者新的内容,但類型上确實可能比較少了。至于說聲音紀錄片,制作要求更高,對于一般創作者來說非常難,除非是一些機構入場來做這些内容。

祝唯庸:可能形式上一直都會有變化,但我認為播客的核心還是文本。即使是個純聊天節目,聲音和品質和表達技巧非常重要,但好的文案還是根本,播客的核心是靠文本驅動的,我期待有更好文本内容的播客。

佳期:希望更多有趣有思想的主播們加入,彼此之間多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期待能發掘出更多的商業模式。期待多人播客能跨越距離的障礙,期待能和聽友們更直覺的交流互動。

曹甯說法:最期待播客行業能夠有清晰明确的賽道劃分,每個領域都能有平台紅利和商業價值的轉換空間。期待更多的原創、專業或技術類的播客出現。

編輯 趙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