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網絡--實體層

網絡5層模型: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鍊路層,實體層

 實體層的基本概念:

1. 基帶信号 (即基本頻帶信号) —— 來自信源的信号。像計算機輸出的代表各種文字或圖像檔案的資料信号都屬于基帶信号。

2. 帶通信号 —— 把基帶信号經過載波調制後,把信号的頻率範圍搬移到較高的頻段以便在信道中傳輸(即僅在一段頻率範圍内能夠通過信道)。 

基帶信号往往包含有較多的低頻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許多信道并不能傳輸這種低頻分量或直流分量。是以必須對基帶信号進行調制(modulation)。  

3.信号調制方法:調幅(AM):載波的振幅随基帶數字信号而變化;調頻(FM):載波的頻率随基帶數字信号而變化;調相(PM):載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帶數字信号而變化;正交振幅調制QAM.

4.信号源編碼,信道編碼,信道複用

信源編碼:在帶寬和信噪比一定的情況下,對資訊源進行編碼,可以增加資訊量,早期是莫爾斯電碼,ASCII碼和電報碼都是信源編碼。現代通信常見的信源編碼方式有:Huffman編碼、算術編碼、L-Z編碼,這三種都是無損編碼,另外還有一些有損的編碼方式。信源編碼的目标就是使信源減少備援,更加有效、經濟地傳輸,最常見的應用形式就是壓縮。 另外,在 數字電視 領域,信源編碼包括 通用的MPEG—2編碼和H.264(MPEG—Part10 AVC)編碼等。

信道編碼: 是為了對抗信道中的噪音和衰減,通過增加備援,如 校驗碼CRC 等,來提高抗幹擾能力以及糾錯能力。

 信道複用:解決信道使用率的方法,頻分複用FDM、時分複用TDM、統計時分複用STDM、波分複用WDM/碼分複用CDM(碼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5. 實體層下面的傳輸媒體

  5.1導引型傳輸媒體:屏蔽雙絞線STP(Shielded Twisted Pair)、無屏蔽雙絞線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50W同軸電纜、75W同軸電纜、光纜 

  5.2非導引型傳輸媒體:無線傳輸,短波和微波

f(HZ) :10^0        10^2        10^4        10^6        10^8        10^10       10^12       10^14      10^16      10^18      10^20      10^22      10^24

(10^4~10^8 無線電),(10^8~10^11微波),(10^11~10^14 紅外線),(10^14~10^16 可見光和紫外線),(10^16~10^22 x射線),(10^22~10^24 y射線)

6.  數字傳輸系統 PCM

7. 寬帶接入技術:ADSL技術、光纖同軸混合網(HFC網)、FTTx技術

8.常見實體層裝置:網卡、光纖,CAT-5線,RJ-45接頭,集線器有整波作用,Repeater加強信号,序列槽,并口

9.根網線的作用:

  • 100M以下,一般使用1、2、3、6,四根線。按标準是 橙藍綠棕 共四組線。其中1、3一組,2、6一組 4、5為備用線 7、8則為電話線

    T568A标準連線順序從左到右依次為:1-綠白、2-綠、3-橙白、4-藍、5-藍白、6-橙、7-棕白、8-棕。

    T568B标準連線順序從左到右依次為:1-橙白、2-橙、3-綠白、4-藍、5-藍白、6-綠、7-棕白、8-棕。

    常用的是T568B标準

    1 輸出資料 (+) 

    2 輸出資料 (-) 

    3 輸入資料 (+) 

    4 保留為電話使用 

    5 保留為電話使用 

    6 輸入資料 (-) 

    7 保留為電話使用 

    8 保留為電話使用

  • 連接配接時:
  • 輸出的1接輸入的3
  • 輸出的2接輸入的6
  • 其他4,5,7,8對接即可
  • 100M以上8根全用,占用電話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