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産生的背景《生物多樣性公約》于1993年生效,截至2004年12月,共有188個締約方簽署了該協定。

作者:小黑知識局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産生的背景

《生物多樣性公約》于1993年生效,截至2004年12月,共有188個締約方簽署了該協定。

它最初是一項國際倡議,在美國的支援下,旨在保護原地動植物群,以回應物種滅絕率高得驚人的說法。

《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三個主要目标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其組成部分,以及公正和公平地分享利用遺傳資源所産生的惠益。雖然《生物多樣性公約》沒有緊急提及任何國際知識産權協定,但它包含與技術轉讓背景下的知識産權相關的條款。

《生物多樣性公約》最值得注意的方面之一是承認民族國家擁有開發自身資源的主權權利,并有權取消擷取這些資源的條件。

這一遺傳資源所有權條款與《國際承諾》之前設想的關于遺傳資源的“人類遺産”概念形成了鮮明對比。受對原位生物資源對藥品開發和營銷的邊際價值過于樂觀的期望推廣到農業的啟發,《生物多樣性公約》強調遺傳資源的知識産權保護和技術轉讓是利益共享的基礎。

如果授予這些權利,擁有資源權利的國家(或土著居民,如果他們的國家賦予他們權利)和那些有資格從剝削中受益的國家(發達國家的生物技術或制藥公司)之間可能存在合同。

請注意,《生物多樣性公約》強調國家的主權權利,而不是這些國家内農民的權利。它也沒有描述分享使用遺傳資源所産生的利益的機制。

自《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來,國家和區域兩級制定了幾個遺傳資源擷取架構。關于擷取和分享該國遺傳資源的立法已經出台或正在引入包括菲律賓、哥斯達黎加、安第斯公約國家和代表53個非洲國家的非洲統一組織。

然而,在實踐中,擷取和利益共享條款因國家而異。他們的力量似乎在經驗上與一個國家政府結構中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有關。

在這一點上,主要的實際效果是減緩或停止許多國家出于科學和商業目的的國際生物勘探活動,從制藥生物勘探開始,一直延伸到農業遺傳資源。

現在很明顯,制藥或種質生物勘探的财務價值通常不足以證明在邊際保護現場資源是合理的。事實上,該價值可能往往不足以超過目前與旨在實施《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擷取和利益分享規則相關的交易成本水準。

是以,擷取和惠益分享立法已成為對國家間遺傳資源轉讓的重要影響,但可能并不像《生物多樣性公約》所希望的那樣。

目前,農業研究的激勵和産權結構在範圍和速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全球轉型。對這一轉變的主要影響是一項名為TRIPS的協定,這是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的一項多邊協定。

截至2004年10月,包括148個國家。TRIPS于1986年至1994年作為關稅及貿易總協定(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的一部分進行談判。

TRIPS協定要求成員國為所有主要類型的知識産權(版權、商标、地理圖形标志、工業設計、專利、內建電路地形和商業秘密)設定最低标準。

此外,它詳細說明了各國應如何行使這些權利以及如何解決争端。當協定于1995年1月生效時,發達國家有一年的時間遵守,開發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有5年的時間,53年,最不發達國家有11年的時間(現在藥品專利延長到2016年)。

也許最重要的是,TRIPS條規定,隻要成員國采用替代知識,所有植物都可以被排除在專利之外财産立法被稱為保護植物的“有效特殊”制度。

Sui generis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同類”,在TRIPS中,該短語用于表示一種靈活性,成員國可以單獨設計适合本國的植物品種保護系統。

必須指出,所有植物都可以被排除在可專利性之外,而替代保護形式(或與專利相結合)隻需要涵蓋新的植物品種。留下了一個缺口,即非品種的植物可能得不到保護。使問題複雜化,TRIPS檔案中沒有定義“有效”和“植物品種”這兩個術語。

如上所述,各國對生物技術領域這些要求的解釋各不相同。歸根結底,對TRIPS規定在植物生物技術領域可申請專利的解釋需要在世貿組織的争端解決過程中得到解決。

将最低知識産權标準應用于農業的全球巨大努力正在給欠發達經濟體帶來重大挑戰。同樣明顯的是,這些最低農業标準對個别國家或整個世界造成的淨收益在通過之前從未得到認真解決。

一般來說,市場龐大的國家對國内創新保護更感興趣,而國内市場較小的國家則從國内對其創新的國内保護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是以,伴随國際貿易産品的技術改進而出現的技術進步已經使得複制和仿制簡單而經濟。在知識産權保護制度不完善的國家裡,冒牌與盜版産品生産猖獗,這極大地損害了正當權利人的利益。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加強知識産權的保護對促進經濟發展意義重大,《知識産權協定》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産生。

參考文獻

[1]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與制造業轉型更新路徑[J]. 郭克莎;田潇潇.中國工業經濟,2021(11)

[2]促進國内國際雙循環有效關聯的模式、機制與路徑[J]. 汪建新;楊晨.經濟學家,2021(08)

[3]試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與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良性互動[J]. 王維平;牛新星.經濟學家,2021(06)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産生的背景《生物多樣性公約》于1993年生效,截至2004年12月,共有188個締約方簽署了該協定。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産生的背景《生物多樣性公約》于1993年生效,截至2004年12月,共有188個締約方簽署了該協定。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産生的背景《生物多樣性公約》于1993年生效,截至2004年12月,共有188個締約方簽署了該協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