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艾永亮:你會打造超級産品嗎?關于打造超級産品的正确思路是這樣

在艾老思的文章中,我們談到了在打造超級産品前的思路架構,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那麼,今天這一部分,我将直接進入主題:企業管理者該如何打造超級産品。

一、産品的概述

在網際網路時代,就拿App類産品而言,無非就是使用産品所需要的機型,系統,疊代App版本…

關于如何介紹産品也就簡單幾句話告訴使用者這個App是幹嘛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想要打造超級産品,據艾老思所提及的方法論,我們可以闡述一下這個App品牌的故事,例如,我想傳達什麼樣的理念或資訊,為什麼會出現這個App,同時貼上品牌的官方智語,談談企業管理者對智語的看法,進而讓使用者對這款産品有一個宏觀層面的認知。

除此之外,在打造超級産品過程中,我們要明白這點,那就是産品為誰提供了怎樣的功能或我們為誰提供了怎樣的服務,解決了核心使用者群體的什麼需求。

将這個問題的答案理清後,就可以進入下一步,那就是分析使用者需求,即使用者為什麼會出現這個需求,産品該如何解決這個需求?

二、關于使用者需求

先找到核心使用者群體,弄清楚哪些人是産品的核心使用者,這些使用者具備哪些特征,他們現在有什麼樣的需求?我的産品能夠滿足哪些使用者需求,還有沒有未滿足的使用者需求?我的産品能夠做到嗎?看到這裡,我們自然就能引出解決該類App的使用者需求的方法或方案。當你的産品或服務無法很好地滿足使用者需求,甚至是根本無法滿足使用者需求時,使用者就會找到一款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産品或者更好的服務。

由于使用者需求的多樣化在市場環境中一旦沒有達到更好的滿足,那麼産品該如何更好的滿足使用者需求,在這裡我們可以從兩大方面進行思考:

1)産品的核心功能,即我的産品有哪些特色或創新,它的優勢是什麼?能夠為使用者帶來怎樣的服務?

2)關于産品的使用體驗,無論是視覺方面還是互動這塊,又能夠為使用者帶來哪些更好的體驗?

注意,在這裡我們想要打造出超級産品需要結合自身産品的屬性來進行具體的操作。

三、進行分析

既然我們為使用者提供了産品,那麼我們就要分析使用者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使用我們的産品,這款産品的使用者對于産品使用的場景有哪些?分别是什麼樣的情況?

不僅如此,分析行業趨勢預測市場空間成為造就超級産品的關鍵,例如,行業現狀如何,市場環境如何?這個市場有多大,使用者需求有多少,未來的發展空間怎樣,能不能成為新風口,這些都可以根據資料進行檢視。

當這個行業發展前景較好,市場廣闊,使用者需求較大,同質化産品較少,這就意味着這是不錯的拓展機會。

根據我們對産品的了解,将産品結構圖畫出來,通過結構圖我們就可以得出App的各類功能所在的層級以及核心功能的深淺,對功能進行分析,哪些功能合理,哪些功能不合理,哪些功能入口太深,不容易被使用者察覺,哪些不重要的功能放在明顯的地方,我們都可以對此進行調整。

把自己當成使用者,熟悉産品的所有功能,将使用者使用産品的流程圖畫出來,通過流程圖我們會發現使用者在實作需求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哪些功能或經曆哪些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當App隻解決一個使用者需求時,那麼,使用者流程圖的路線基本上隻有一條,當這款App較為複雜,功能很多能夠解決的需求也比較多,那麼,使用者流程圖的路線就會出現很多條,但我們不可能将所有路線進行分析,是以,隻需要挑選出核心使用者群體所關注的需求進行分析即可。

從宏觀層面來看,上述方法意味着我們對産品的整體有了一定的認知,而從具體層面來看,我們更容易發現産品的優缺點,對于缺點進行改善。

四、使用者角度出發

在打造超級産品過程中,很多人都會從這幾個角度出發:

1)戰略層:分析産品的核心使用者群體,對使用者進行分析,明确産品定位。

2)結構層:分析産品在各個功能的層級,功能的深淺、功能入口以及功能之間的關系。

3)範圍層:根據産品提供的功能或服務來看,分析産品的主要功能并說明功能之間的關系。

4)表現層:分析産品的整體風格對頁面進行布局等方面。

5)架構層:對産品的設計進行分析并得出優缺點。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搜尋關于使用者對産品的評論和意見方面的資訊,挑選出比較有代表性的整理出來,目的就是借助使用者所說的意見來驗證我們關于産品功能方面的分析。

五、總結

把自己定位在使用者的角度看待産品,我們就需要站在戰略層面對産品進行分析,同時還可以将自己使用産品的感受記錄下來,談談對核心使用者群體的了解以及未來有沒有什麼可深入挖掘的使用者需求。

想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要對産品和市場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否則最好不要涉及太過于戰略性的内容,熟悉産品,認識使用者,是每一個企業家必備的技能,唯有這樣才能打造出讓使用者喜愛的超級産品,這才是保障企業發展的生存之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