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總裁馬雲對于第5個經濟體技術有着獨特的見解 - welloon

阿裡總裁馬雲對于第5個經濟體技術有着獨特的見解

去年橫掃全球圍棋九段高手的AlphaGo,把人類帶入了對于未來生活的無限恐慌之中,科幻片中很多機器人大戰人類的橋段,讓我們自身産生了對于生存的恐懼,無論奇點何時降臨,人工智能已經将人類帶入了新的時代。

正如發現蒸汽頂開鍋蓋到蒸汽機的發明,再到蒸汽機車等機器的發明,工業革命時代也并非一撮而就,而是經曆了漫長的過程。我們毫不懷疑人工智能的未來會如何,但真正迎來人工智能帶來的超級紅利,這也是需要時間去演變。對于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說,人工智能的風口漸起,不管是從國家戰略還是本身的企業發展,如何進行自己的頂層設計和具體應用實作,對于BAT級别的企業而言,是決定未來生死的戰略,每次的資訊披露都展現了當下國内人工智能發展狀态。

阿裡提出“通往智能之路” 說明了什麼?

一年一度的IT領袖峰會在深圳開幕,今年的主題“邁進智能新時代”聚焦于網際網路最熱門的人工智能領域。但對于AI一詞,馬雲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未來要思考的不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而是Machine intelligence(機器智能)。

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上,科學家們定義了人工智能:嘗試找到如何讓機器使用語言、形成抽象和概念、解決現在人類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升自己等等。對于當下的人工智能來說首要問題是讓機器像人類一樣能夠表現出智能。

時至今日,人類依舊為實作機器像人類一樣表現出智能而努力,這是一個目标的設定:人工智能始終要走進人類的生活。這個與這兩年大火的“IOT”物聯網的概念有點像,也就是大家經常表述的“萬物互聯”時代,很顯然,物聯網的發展也并不如大家所預期的速度非常快,盡管已經有了60年以上的理論基礎,或者打個比方,目前人工智能的完美程度如果按照100分來評判的話,可能正在從0到90分的路上,并且國内的企業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領先于世界的,但是0到90的過程會很快,而90分到100分的路上,卻是越來越難,這也是市面上人工智能商用産品不多的原因。

對于阿裡的人工智能戰略來看,剛剛結束的深圳雲栖大會上,阿裡也提出的“通往智能之路”的主題,透露出阿裡對于未來的人工智能的布局方向,這與這次IT峰會的主題不謀而和:

人工智能是阿裡總體戰略的一個重要基礎,從馬雲去年提出了“五新”戰略: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他認為原來機器吃的是電,未來吃的是資料,這是機器變成了人工智能,資料變成了新的能源。而阿裡巴巴也不再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而是在做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于未來的各行各業。

人工智能的曆史已經有60年曆程,但制約其發展的是計算和資料能力,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颠覆性的機遇,阿裡在這方面的不并不晚尤其在雲的布局上,已經是基于全球的布局,阿裡雲的市場占有量已經是全球前三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3A陣營:AWS, Azure和Alibaba cloud并進,是國内其他公司所沒有的前提和基礎,“通往智能之路”說明了阿裡的人工智能戰略的格局,其實是基于全球的一個戰略思維,并且是基于全行業的。

智能醫療和智能制造 傳遞了什麼聲音?

阿裡總裁馬雲對于第5個經濟體技術有着獨特的見解 - welloon

未來不是AI,而是MI: Machine intelligence(機器智能),讓機器成為人類的合作夥伴和好拍檔,這并不是幻想,阿裡已經進行了嘗試和布局:在深圳的雲栖大會上,阿裡釋出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成為最大的亮點,阿裡雲總裁胡曉明現場介紹了ET醫療大腦如何輔助醫生判斷甲狀腺結節點,大屏上投出的視訊示範顯示ET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在甲狀腺B超影像上圈出結節點,并給出良性或者惡性的判斷。阿裡雲宣布聯合英特爾、linkdoc啟動天池醫療AI系列賽,在這個彙集了6萬多名AI算法科學家的平台上,尋找早期肺癌診斷的智能化判斷最優算法,讓機器可以通過原始CT影像圖檔協助醫生進行診斷。

現代醫學幫助人類實作了壽命的延長,但是人類對于自身的認識還是很淺薄,除非非常有經驗的醫生,如果僅僅靠一張CT影像片就去判斷患者的惡性良性腫瘤是否癌變,這在過去幾乎不可想象,一方面是醫療成像水準的落後,當今醫療造影CT已經能把指定位置的器官以及血管、神經系統的影響通過3D的方式判斷,而人工智能的介入,通過大量的案例深度學習,可以把更多量級的資料進行統計和分析,找出共通點,這樣的判斷對于診斷尤為重要,往常可能需要“拉一刀”,切除組織進行生物化驗才能得到結果,現在能準确的提前判斷,這是人工智能帶來的革命性變化,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基于未來是否能進行靶向治療,對于人類攻克疑難雜症,人工智能給予了更多的預期。

人工智能對于制造業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如果制造業能夠整體提升1%的良品率,按2016年全國工業總産值計算,這将為中國制造總體提升上萬億的利潤空間,其實這樣的提升不僅僅是成本的提升,還有效率。阿裡釋出的ET工業大腦通過分析工業生産中收集的資料,優化機器的産出和減少廢品成本。通過并不昂貴的傳感器、智能算法和強大的計算能力,ET工業大腦解決的是制造業的核心問題,這意味着大多數現代化工廠,并不需要另外高額的投入,就能把生産效率和成本控制到一個絕佳的狀态。

阿裡雲釋出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可以預見,加上去年釋出的城市大腦,阿裡雲的人工智能大腦,還将出現在更多的行業裡,對于這些行業是颠覆性的提升,用21世紀的人工智能技術去解決20世紀遺留的問題,這是阿裡雲在人工智能上展現的巨大價值顯現。

從ET到NASA, 技術成為第五大經濟體核心

不久前,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内部啟動代号為“NASA”的計劃,面向未來20年儲備核心科技,機器學習、IoT、生物識别等領域智能化領域被放在突出位置。這也就意味着阿裡的最終目标是:全球商業史上将首次出現一個由企業單體推動、多方共同參與的世界級貿易市場,也就是第五大經濟體,技術将會是長期的戰略。

馬雲從不掩飾自己對于未來的野心和戰略判斷,阿裡目前的體量和發展軌迹其實都證明了之前的判斷是正确的,在“五新”理論之前,2010年馬雲就提出了做網際網路的“水電”基礎設施,這才奠定了現在阿裡的市場地位,這麼來看NASA,馬雲提出的技術儲備,包括未來針對這些技術的開發,實際上又是圍繞未來20年的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進行技術布局:網際網路技術改變了世界貿易格局,在人工智能大資料之下,全球經濟的發展已經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中國人已經能坐在家中,享用剛剛從遠海運送到家的澳龍,而俄羅斯的姑娘也在利用淘寶購買中國制造,表面上,這是電商平台的作用,歸根結底,還是基于制造業、物流行業、金融行業等領域的網際網路變革,真正形成了實體世界的互聯。

從城市大腦,再到阿裡雲釋出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大會上智能醫療和智能制造展示的成果,為技術驅動的未來打開了無數想象空間:NASA展現了未來阿裡在技術儲備和行業布局的格局,聽上去有點:“虛”,但是這樣的“虛”已經變成了基于城市資料管理、工業和醫療的深度場景應用,已經讓“虛”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變革。更重要的一點,運用越早,越有先發優勢,這對于人工智能尤為關鍵:不僅僅是基于市場風口時間的搶占,還有一點是對于資料的擷取,以醫療而言:中國的人口基數,各類疾病的病例要比國外多不少,這給未來攻克這些疾病提供了很多關鍵資料,這也意味着,阿裡對于行業的捆綁,其實也是對于人工智能未來技術驅動的“資料”新資源的搶占。

如此來看,阿裡的“通往智能之路”對于未來世界的想象空間已經展開:這是基于全球、全行業的新技術革命,這些才是阿裡的“殺手锏”,NASA計劃是阿裡對于“第五大經濟體”的技術儲備,這一切正如馬雲在大會上演講所表示,是對于未來十五年後所考慮,未雨綢缪,對于馬雲如何通過MI改變人類生活,值得拭目以待。

發表于

2017-04-11 10:45 

welloon 

閱讀(96) 

評論(0) 

編輯 

收藏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