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川崎病護理 - sky410

川崎病護理

時間:2012年12月29日資訊來源:本站原創 點選:668次 我要評論(0) 【字型:大 中 小】

 下載下傳資訊  [檔案大小:16.21 MB 下載下傳次數:0 次]
 點選下載下傳檔案:KD 整理 婧88.rar

川崎病護理

良好的護理對于川崎病的恢複至關重要,在整個疾病過程中,護士的精心護理起到促進康複積極的作用。要求護士細心觀察症狀,及時報告異常變化,輕柔準确地操作,全程進行健康教育,關注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健康。

一、常見護理診斷與問題

  1. 體溫過高    與感染、免疫反應等因素有關
  2. 皮膚黏膜完整性受損    與小血管炎有關
  3. 潛在并發症     心髒受損

二、護理措施

1.發熱的護理  患兒以發熱為首發症狀,與免疫功能失調有關。體溫呈稽留熱或弛張熱,體溫達38℃~40℃,入院後測體溫4次/d,直到體溫正常後改為2次/d。監測體溫、觀察熱型及伴随症狀,出現高熱時及時向醫生報告。體溫38.5℃以下可采用實體降溫,溫水擦浴、冰袋降溫、多飲溫開水,如體溫不降,持續升高達38.5℃以上,應采用藥物治療達到降溫。 

高熱護理  患兒發病早期多為高熱,體溫持續38.5℃~40.0℃之間,持續7~10d,個别可達2周,使用丙種球蛋白和阿斯匹林後2~4d體溫下降。高熱時以實體降溫為主,可使用冰袋降溫,溫水擦浴,同時鼓勵患兒多喝開水,靜脈補充液體。       

   2.皮膚粘膜的護理   觀察皮膚粘膜情況,患兒出現皮疹,且出現指(趾)端脫皮,應保持皮膚清潔,保持床機關清潔、平整、幹燥,被褥衣褲輕軟。剪短患兒指甲,防止抓傷皮膚。對半脫痂皮者,用清潔剪刀剪除,并囑家長及患兒避免人力撕脫,應待其自然脫落,以免引起感染。衣被質地柔軟而清潔。每日用硼酸棉球擦洗雙眼,必要時用眼膏。口腔咽部黏膜彌漫性充血,舌乳頭突出呈楊梅舌,扁桃體呈輕度或重度腫大,每日口腔護理2-3次,鼓勵多漱口,口唇幹裂時可塗護唇油。注意口腔衛生,盡量避免食用生、硬類食物,以流食、軟食為主。

    石蠟油擦口唇,以生理鹽水清洗口腔,每天2~3次,避免生硬刺激性食物,以溫涼飲食為宜。患兒在發熱的同時出現紅色荨麻疹,多形性紅斑,四肢出現硬性水腫,應保持皮膚清潔,要求患兒衣服柔軟、幹淨,同時保持床單幹燥平整。

   3.觀察病情  監測患兒面色、精神狀态、心率、心律、心電圖,必要時進行心電監護,密切關注有無心血管損害。在疾病過程中,持續觀察皮疹進展情況,淺表淋巴結大小及質地,四肢末端變化,患兒在1周内可能出現手指、足趾硬腫、指趾關節變化。

   4 .飲食護理  患兒發熱期間機體消耗能量較大,予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雞蛋糕、果汁飲料、豆漿等,注意飲食的色、香、味,增加患兒食欲,鼓勵病人多飲水。避免食用生、硬、過熱、辛辣的刺激性食物。急性發作期以少量流食、多餐為主,必要時補充營養物質如脂肪乳、氨基酸,保證有足夠營養進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促進疾病早日康複。

   5. 心理護理 由于該病反複高熱不退,患兒家屬易急躁、焦慮、情緒不穩定,應耐心勸說解釋。了解患者及家屬的需要,及時向病人交代病情,對疾病的症狀進行解釋,以取得配合。患兒年齡尚小,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其思想及情緒易受外界影響,應及時了解患兒的心理狀态,以和藹的态度、友善的語言與患兒進行有效溝通,幫助患兒渡過恐懼階段,增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也可采用“移情法”,轉移患兒對疾病及家長态護理人員應為患兒安排适當床上的娛樂活動,多給患兒精神安慰,增加良性情緒。

三、重症患兒護理

  部分患兒可進展為重症,肢端、肛周、軀幹等處大面積脫皮,指甲脫落。發病後1~5d皮膚出現多形性紅斑損害,以猩紅熱樣皮疹最常見,但無水泡及結痂,約1周左右可消退,在此期間應注意與其他傳染病性皮疹及藥物引起的過敏皮疹現象相鑒别,此時保持皮膚的清潔尤為重要,按時換藥,避免發生彌漫性皮肺感染,引起敗血症發生。

     部分重症患兒指趾關節呈梭形腫脹、觸痛,口腔及口唇潮紅、幹燥、皲裂、出血、結痂,甚至張口困難,疼痛劇烈。應對患兒加強護理,每日口腔護理4-6次,并用高滲鹽水外敷口唇,外塗維生素E膠丸保護。以淡鹽水漱口,避免食用煎炸、帶刺或含骨頭的食物、帶殼的堅果類食品以及質硬的水果(如甘蔗)等易造成口腔粘膜機械性損傷的食物。對于口唇皲裂出血者可在進食前用液狀石蠟塗口唇,以減少疼痛。避免使用過熱食物。集中進行護理操作,減輕患兒痛苦。

   患兒有嚴重眼結膜充血或球結膜充血,不伴有分泌物及腫脹,可用生理鹽水清洗,甲氯黴素滴眼液滴眼,避免直接強光刺激、疲勞過度。  冠狀動脈瘤樣擴張、冠狀動脈最大内徑>8mm的患兒,發生冠狀動脈狹窄、血栓的幾率增加,較重時可出現猝死,必須減少心髒負荷,嚴格卧床休息,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 健康教育

   1. 疾病知識宣教  大部分家長對本病缺乏了解,當得知本病可引起冠狀動脈病變進而導緻缺血性心髒病、心梗和猝死時,有不同程度的緊張及焦慮,此時應耐心傾聽家長的訴說,主動解答家長的問題,及時澄清家長的疑惑,并且積極告知本病的常見症狀、發病機制、治療方案、護理措施、療程及預後。

   2.藥物宣教  (1)阿司匹林為環氧酶抑制劑,具有較強的抗炎和抗血栓作用。但是ASA的酸性可直接導緻胃粘膜損傷,故囑患者在飯後服用本藥,并服用制酸劑或胃粘膜保護劑。多數患者在服用中等劑量ASA數天後即見大便隐血試驗陽性,應密切觀察患兒大便的色、量及性質。長時間服用ASA的患兒注意觀察其有無出血傾向。

  (2)丙種球蛋白 研究已證明早期靜脈輸入丙種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療可降低川崎病冠狀動脈瘤的發生率。必須強調在發病後10天之内用藥。 注射前完善相關檢查,注意過敏反應發生。

  (3)皮質激素  腎上腺皮質激素有較強的抗炎作用,病情嚴重時可緩解症狀,聯合應用強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療,有效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發炎反應。應用皮質激素應嚴格遵照醫囑,做好消毒隔離,避免患兒發生交叉感染。

    3.出院指導

指導家長觀察病情,遵醫囑服用ASA,定期複查血小闆、血沉。無冠狀動脈病變的患兒,于出院後1個月、3個月、6個月及1年全面檢查一次。對所有殘留有冠狀動脈病變的患兒密切随訪,每3-6個月做一月做一次超聲心動圖檢查;規律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遵醫囑服用阿斯匹林,避免漏服,觀察藥物副作用;注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定期作超聲心動圖,每隔6~12個月複查一次;定期複查血小闆、血沉,并強調按期複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