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生不等于長壽,很多人,對這個問題是有誤解的

作者:老馬從心開始
養生不等于長壽,很多人,對這個問題是有誤解的

網上對心血管領域大家洪昭光教授的逝世,惋惜的同時提出很多質疑,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如此高成就的醫學專家,卻隻活了83歲,專家的話能信嗎?

洪昭光教授現任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血管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心血管病防治科研上司小組副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研究員、教授、主任醫師、副院長。

一個活躍在人們視線的醫學專家活了僅僅83歲就去世了,這讓很多人對洪昭光教授産生了懷疑,對他生前的理論産生了懷疑。

昭光教授曾提出:健康四大基石:一,合理膳食,二,适當運動,三,戒煙限酒,四,心理平衡。

“四個最好”: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運動是走步,最好的心情是甯靜。

養生不等于長壽,很多人,對這個問題是有誤解的

我沒得腦梗前,對所謂名人無論哪個領域的都不太感興趣,可從我得完腦梗後,便喜歡看洪昭光教授的視訊,喜歡聽他講說醫學知識和養身理念。

洪昭光所講的每一段醫學知識都讓人很容易了解并樂于接受,這是需要博大的情懷和高深知識儲備才能做到化難為易、深入淺出表述的。

在很多人心裡,醫學或養生專家都應該活過百歲,甚至更長更久,隻有如此他們的理論才有說服力,他們才能從實質上解釋自己觀點和理論牢不可破的,同時效仿和學習的人也才有根可循,信任度才會大大提升。

但是,我們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并非純粹絕對獨立的個體,和外界千絲萬縷的聯系,讓我們每一個人這弱小的生命時刻都處于人力無法抗拒無奈的事實面前。所謂保健或養身,或長壽的方式方法也并非是生硬而不變量的格式化的東西,并非隻要你這麼做了,照這個公式套上去,你就不會有任何事,就會長壽或無病無災。

人的壽命是有很多因素決定的。如果按現在的理論,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而在百歲老人的長壽原因中,遺傳基因占15%、社會因素占10%、醫療條件改善占8%、氣候條件占7%,其餘60%則取決于老人自己。

也就是說,對于長壽,我們主觀上的養身隻占其中一部分,而不可抗因素也占了很大比例。

洪昭光教授據說是先感染新冠,再遭遇流感後高燒不退,最後被奪去了生命。洪教授和所有人一樣,都提倡未病先防,但不是隻要人學會和懂得了養身就會百毒不侵,刀槍不入的,養生它隻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盡可能讓你的健康名額達到最高最好,而不是萬無一失。

假如洪昭光教授不染疾病,也許還能繼續活下去,我們還能聽到他的一些養生理念,還可以從他那裡學到很多醫學知識。可惜,斯人已逝,願洪教授一路好走!

養生不等于長壽,很多人,對這個問題是有誤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