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倉儲系統中短保品如何管理?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零售電商中,一些商品的保存期限很短,容易發生變質,是以在倉儲部分需要進行特殊管理,避免損壞。如何管理短保品,完成整個流程閉環呢?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倉儲系統中短保品如何管理?

一、為什麼要管理短保品

在零售電商的倉儲系統中,短保品屬于需要特殊管理的一個環節。一般根據公司實際業務場景,可定義3/7/15/30天保存期限内商品為短保品。對短保品進行特殊管理,由于:

  1. 虧損高:短保品入庫後,報損頻次高,報損多的情況,會帶來較大的成本虧損;
  2. 影響消費體驗:沒有及時監管報損的情況,容易導緻短保品發貨至消費者手上,産生客訴并導緻使用者流失;
  3. 營運節奏:短保品的及時監測、報損分析,有利于商家對整個短保品上架、來貨節奏的控制。

是以,對于零售電商而言,短保品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好的短保管理,可以減少損耗、提升銷量、便于後期不斷擴充品類。

二、如何管理短保品

那麼如何去管理短保品,完成整個流程閉環,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下面我們會從短保品下采購單-入庫管理-出庫規則,在倉不同批次合理定價,針對過期批次盤點報損,進行步驟的流程說明。

1. 銷售預測和采購計劃

短保品也需要通過下采購單,進而有流向倉儲的資料。短保品來貨不宜過多,容易導緻報廢損耗;也不宜太少,需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以在下采購單之前,系統需要提供對應SKU的銷售預測,給予下單人員參考。

銷售預測,資料可來源于最近一段時間内,短保品的一個報廢率。通過計算SKU入庫數量,與報廢數量進行對比,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的計算。也可以計算短保品的收益率,即(SKU銷售數量*售價-SKU入庫數量*成本)/SKU入庫數量*成本*100%。

短保品下單也可以通過預售的手段,進行比較精确的預測來貨數量。通過采購計劃釋放一定的可銷售庫存,在預售活動期間統計已售銷量,再轉化為采購單,按需來貨,最低程度的減少損耗。

實際應用場景,主要還是通過銷售預測,并結合實際的營銷活動,下采購單。

2. 采購入庫

采購單到貨,由倉儲負責人員操作入庫。入庫需要注意幾點:

  1. 按照生産日期填寫對應入庫批次的入庫數量。注意抽檢是否來貨批次都是同個生産日期,不是的情況下,需要按照生産日期填寫入庫數量;
  2. 入庫校驗有效期,短保品為了不在保存期限最後一天/幾天,被送到使用者手上,是以有些SKU會設定可發貨天數、或者是報損預警。入庫的時候,需要校驗:生産日期-入庫日期≤可發貨天數(或者是報損預警天數);
  3. 存儲條件,按照SKU設定的存儲條件對應存放至冷凍庫/冷藏庫/常溫庫。大部分短保品都需要冷凍/冷藏存儲,在入庫的時候,檢查貨物之後需要及時存放至對應環境下;
  4. 入庫存放的時候,需要按照揀貨規律。同一個批次的貨物,出庫的時候需要先拿取最上面的貨物,是以在存儲擺放的時候,需要注意将生産日期最早的貨物,放在最上面便于取貨;
  5. 列印資訊,入庫後一般倉庫會列印資訊粘貼至批次貨物上面,便于庫内管理。列印内容一般包含商品資訊、生産日期、保存期限。

3. 先進先出和庫存管理

短保品在庫内按照批次、生産日期管理,出庫需要嚴格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即先出庫的是最早入庫的商品。要達到先進先出的标準,倉庫管理需要滿足以下幾點操作:

  1. 存放:同一個批次的貨,盡量放在一個區域,便于管理;
  2. 移庫:同個批次的貨,倉内進行移庫的操作盡可能一并移動,不要拆散移動至倉庫不同庫位上;
  3. 加工:短保品如箱規水果,需要在倉内進行加工作業,這個時候需要注意原材料加工領料按照批次進行領取,再進行加工作業,最後進行加工品回貨。加工品回貨作業,需要繼承原材料批次的生産日期、入庫時間。加工品也需要滿足先進先出的邏輯。這裡需要考慮一個入庫批次有多個生産日期的情況,則加工需要按照批次-生産日期,分别領取作業回貨;
  4. 盤盈:在庫内盤盈的SKU,需要選擇對應的入庫批次号,確定滿足出庫先進先出的邏輯,倉内所有新增的庫存,都有對應的入庫批次号。
  5. 回貨:如退貨回貨、多倉調撥回貨等,回貨入庫也需要選擇對應入庫批次号、或者建立新的入庫批次。

綜上,對于庫内短保品進行嚴格的批次管理,確定系統出庫的時候,可以按照先進先出的邏輯,降低報廢率和損失。

4) 合理定價

針對短保品,營運往往需要針對不同批次,設定不同的價格政策。

這種場景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定期來貨,即原有貨物全部銷售/報損之後,安排來新貨,確定倉内僅有一個批次,便于管理;另一種是滾動式來貨,即倉内原有批次還未銷售/報損完,又有新貨入庫,倉内有多個批次不同生産日期的貨品,對于整體管理把控能力要求較高。

定期來貨,則可以針對臨保SKU建立營銷活動,在活動時間區間内享受優惠價格、或者滿贈活動等。将倉内所有臨保SKU以優惠價格促銷,減少報廢損耗;

滾動來貨,這種情況需要營運人員、倉儲人員協作配合,短保品需要按照批次管理規範管理。

  1. 營運可以針對臨保SKU可銷售數量,建立營銷活動,活動結束/限制數量售罄後的情況,系統自動恢複原價。對于倉儲發貨,需要對發貨的批次進行标注,哪些是優惠價購入對應哪個批次,加大了對于倉儲作業的要求;
  2. 之前有看過一些電商平台設計,在消費者下單選擇規格的時候,提示多個生産日期選擇,不同生産日期對應不同售價,像豬肉,下單的時候會顯示今天生産、昨天生産2個日期選擇(此處需要注意日期不宜過多,對于消費者選擇不友好,增加倉儲管理難度)。系統需要建立一套靈活的價格政策,可自動根據不同類目産品的生産日期和保存期限,設定不同的價格政策。例如,保存期限過半的商品,系統進行折扣售價,新鮮的産品按照售價進行銷售。

5. 每天報廢和盤點

短保品為什麼需要每天的報廢和盤點,因為保存期限限制,在存儲和銷售過程中,容易出現變質、失新鮮等問題,影響品質和口感,是以需要每天進行這2個操作。

系統每天生成報廢清單:

  1. 根據SKU保存期限、生産日期、可發貨天數(或者是報損天數),三個條件執行判斷,每天發貨後,系統定點執行任務查詢哪些批次需要報廢。系統生産報廢清單,顯示SKU資訊、報廢數量、對應庫位。倉儲人員每天根據清單,去倉内拉出報廢商品;
  2. 報廢統計,記錄每個SKU在某個時間段内的報廢數量及比例,計算報廢率、報廢總金額。人工根據報廢統計,擷取報廢率高的SKU着重分析具體的報廢原因,調整SKU采購計劃或者考慮淘汰SKU不再采購。

人工抽取盤點:系統發貨+報廢之後,剩餘的SKU應該是可正常銷售發貨的。人工需要根據動銷,抽取SKU進行盤點,確定倉内SKU可以正常發貨。盤虧則記錄原由并及時回收可銷售庫存,盤盈同理,并且選擇對應盤盈SKU批次。

三、短保報廢

短保品報廢出庫之後,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

銷毀:保存期限2/3天商品過期、或者發生質變等情況,可直接銷毀;

回收:報廢的商品,不可銷售但是可以進行回收變賣(短保品這種情況比較少);

轉移:商品達到報廢的标準,但是在短時間内依舊可以正常食用/銷售,則可以考慮轉移到其他管道,可以捐贈給慈善機構或者其他組織;

降價:報廢但是未到保存期限,并且商品品質正常的情況,可以考慮進行降價銷售。

銷售方式:

  1. 限時折扣:将臨保庫存拿出來做打折銷售活動。建立優惠活動,設定活動時間區間、以及SKU對應優惠價、活動庫存;
  2. 組合銷售:将臨保庫存商品作為其他商品的做贈品或者低價捆綁銷售,增加銷量及利潤。如建立贈品活動,設定活動時間區間、主商品及對應贈品、設定贈品活動庫存,贈完即止。

庫存管理:

  1. 作為活動銷售的情況,需要設定贈品活動庫存,與非臨保的庫存隔離區分;
  2. 在發貨的時候,需要在發貨單進行标注,活動銷售商品與正常銷售商品的取貨庫位、取貨數量區分标注顯示。

寫在最後,短保品的管理,對于零售電商來說還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的尋找降本增效的方法,短保管理隻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不斷優化每個環節是我們需要一直前進的。

本文由@一米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