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存儲ic載闆_IC載闆工藝

IC封裝基闆或稱IC載闆,主要是作為IC載體,并提供晶片與PCB之間的訊号互聯,散熱通道,晶片保護。是封裝中的關鍵部件,占封裝工藝成本的35~55%。IC基闆工藝的基本材料包括銅箔,樹脂基闆、幹膜(固态光阻劑)、濕膜(液态光阻劑)、及金屬材料(銅、鎳、金鹽)等,工藝與PCB相似,但其布線密度線寬線距、層間對位精度及材料的靠性均比PCB高。

IC封裝基闆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 1989-1999,初期發展。以日本搶先占領了世界IC封裝基闆絕大多數市場為特點;第二階段, 2000-2003 快速發展。台灣、南韓封裝基闆業開始興起,與日本形成“三足鼎立”;第三階段, 2004年起,此階段以FC封裝基闆高速發展為鮮明特點。

全球IC基闆生産以日本為主,産值占60%,包括第一大廠IBIDEN、SHINKO、NGK、Kyocera、Eastern等;台灣廠商位居第二、占30%,包括NanYa、Unimicron、Kinsus、ASE等;南韓則以SEMCO、Deaduck、LG為主要生産者。基闆依其材質可分為BT(BismaleimideTriacine)和ABF(AjinnomotoBuild-up Film)兩種。BT材質含玻纖,CTE小,不易熱脹冷縮,材質硬、線路粗。主要用于手持裝置、通信裝置和存儲;ABF材質線路較精密,導電性好、為Intel主導使用,廣泛用于PC産品。生産BT基材(wire bond)主要為日商MitsubishiGasChemical(三菱瓦斯化學)、Hitachi Chemical(日立化成)各占全球市場50%、40%。 ABF基材,日本Ajinomoto(味之素)是唯一供應商。

基闆結構:

疊層結構,由不同厚度的材料堆疊而成,有導電材料和非導電材料;過孔,用于連接配接不同層信号的孔。結構包含Via Hole(鑽孔)、Via Land(孔環)、Hole Wall(孔壁)、Hole Cap(鑽孔封帽)、Plugging Ink(塞孔油墨)等;表面處理(Surface Treatment),EG(電鍍金)、Ni thickness(鎳層厚度)、Au thickness(金層厚度)等……

存儲ic載闆_IC載闆工藝

基闆加工涉及的主要問題:

Layer structure capability(疊層結構能力),Trace/Pattern capability(圖形/走線能力),Fingerpitch capability(金手指間距能力),CF/SM registration capability(阻焊加工能力)Drill capability(鑽孔能力),Surface treatment(表面處理),Dimension tolerance capability(尺寸公差控制能力)……

基闆線路制作工藝:

減成工藝(Subtractive Process):全面電鍍(PanelPlating),圖形電鍍(PatternPlating),混合電鍍(Panel-PatternPlating)。

加成工藝(Additive Process):全加成(Full Additive ),半加成(Semi-Additive),部分加成(Partial Additive)。

通過下面幾種常見的載闆制作流程,大家可以對載闆工藝有個大概了解。由于載闆加工工藝流程複雜,隻對其主要步驟進行了羅列,不明之處可以到微信群——“IC封裝設計”中去交流。對于加工步驟的詳細解釋說明,可以部分參考《IC封裝基礎與工程設計執行個體》第5章的内容。

存儲ic載闆_IC載闆工藝
存儲ic載闆_IC載闆工藝

========================================

存儲ic載闆_IC載闆工藝
存儲ic載闆_IC載闆工藝

========================================

存儲ic載闆_IC載闆工藝
存儲ic載闆_IC載闆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