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HDD使用介紹

MHDD隻支援第0個接口的SATA硬碟

SATA在相容模式下MHDD才認硬碟

MHDD是一個G表級的軟體,他将掃描到的壞道屏蔽到磁盤的G表中。(小知識: G表,又稱使用者級清單,大約能存放幾百個到一千左右的壞道;P表,又稱工廠級清單,能存放4000左右的壞道或更多。)

不依賴主機闆BIOS,支援熱插拔。熱插拔的順序要記清楚:插的時候,先插資料線,再插電源線。拔的時候,先拔電源線,再拔資料線。

SHIFT+F3:   掃描IDE口上的所有硬碟。

F4: 是掃描硬碟。

  1. 設定開始的LBA值:(常用,按空格鍵輸入新的LBA值)
  2. Remap:是否位址重映射:ON/OFF 是否修複壞扇區(如果打開這一項,可以不破壞資料修壞道。此項與第十二項不能同時打開)。 打開這項功能後會把被檢測硬碟中的壞扇區的實體位址寫入硬碟的GLIST表,并從硬碟的保留區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區來替代,是以使用該功能并不會造成硬碟總容量的減少,資料也不會丢失(前提是你沒有太多的壞道,100以下),預設為OFF關閉狀态;将檢測出的壞道位置映射到硬碟廠家保留的區域(相當于忽略原來的壞道位置,資料會儲存到新映射的廠家所保留區域内的新位置,硬碟容量不變,本質上是屏蔽壞道,并不是修複)
  3. 設定結束的LBA值(常用) 設定逾時值(秒):25 Erase WAITS的時間預設為250毫秒。即讀取某扇區塊時如果讀取時間達到或超過該數值,就認為該塊為壞道,并開始試圖修複),一般情況下更改此數值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4. 掃描完後是否關閉電機:ON/OFF 掃描結束後關閉硬碟馬達,這樣即可使SCAN掃描結束後,電機能夠自動切斷供電,但主機闆還是加電的。一般不用
  5. Loop the test/repair:是否循環測試,修複:ON/OFF(如果此項為ON,當第一次掃描結束後,就會再次從開始的LBA到結束的LBA重新掃描,修複,如此循環)循環測試和修複(通過類似消磁的手段來修複壞道,如果不能修複,則進行 Remap,一直重複 Remap 直到将壞道映射到功能正常的廠家保留分區)
  6. Erase DelaysDESTRUCT IVR是否删除等待:ON/OFF(此項與第五項不能同時打開,此項主要用于修複壞道,而且修複效果要比REMAP更為理想尤其對IBM硬碟的壞道最為奏效,但要注意被修複的地方的資料是要被破壞的。主要用于修複壞道(不能和Remap同時使用,修複效果要比Remap更為理想,尤其對IBM硬碟的壞道最為奏效,但要注意被修複的地方的資料是要被破壞的,因為它以255個扇區為機關低格)

 修複硬碟壞道

注:根據MHDD說明手冊,先使用 ERASE 指令全盤擦除,然後運作掃描(SCAN/F4)并打開 Remap 選項。考慮到全盤擦除耗費時間,并且對磁頭壓力大(全盤ERASE相當于低級格式化),是以我選擇使用兩次掃描來修複。

第一次掃描/修複:

把 Star LAB 和 End LAB 定位到壞道出現的區域打開 Erase Delays 掃描一遍(使用空格鍵來切換開/關):

MHDD使用介紹

掃描中打開 Erase Delays 和運作 ERASE 的差別:Erase Delays 選項會先檢測扇區響應時間,逾時則擦除(預設為350毫秒),ERASE 指令不會檢測,直接擦除。

打開 Erase Delays 通常可以修複紅色塊和棕色塊。掃描中出現“W”的位置表示 MHDD 執行了 Erase Delays (擦除區塊)

MHDD使用介紹

第二次掃描/修複:

對于此類錯誤(?/X/!/S/A/0/*),Erase無法修複。

項目 具體含義
? TIME 逾時的個數
X UNC 校驗錯誤
! ABRT 指令被非正常中止
S IDNF 未找到扇區的 ID 标記
A AMNF 未找到扇區的位址掩碼标記
0 TONF 未找到 0 磁道
 * BBK 壞塊标記錯誤

硬碟出廠時會有一部分保留扇區,重映射的原理即将錯誤所在的扇區重新映射到保留扇區内(好扇區)。

是以第二步打開 Remap ,通過映射扇區來修複。和第一步一樣先設定壞道出現的大概區域,打開 Remap 選項運作掃描。

  • 在彈出的掃描選項界面通過方向鍵選擇 Remap(重映射),使用 Enter 鍵将其值設定為 ON
  • 同樣,将 loop test/repair(循環測試/修理)設定為 ON
MHDD使用介紹

掃描中出現藍色塊的位置表示 MHDD 執行了 Remap (重映射區塊),Remap 非常耗費時間,一個扇區的Remap 也要5分鐘甚至更久,執行 Remap 的時候 MHDD 進入看似當機的狀态,需要耐心等待。

MHDD使用介紹

通常硬碟狀态不是特别差都可以通過上面兩步操作修複成功。

硬碟産生壞道後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即使修複後壞道也有很大的可能性進一步擴散。是以修複後的硬碟不要儲存任何重要的資料。

檢視 S.M.A.R.T 資訊

運作 SMART ATT 指令或按 F8 快捷鍵可以檢視硬碟的 S.M.A.R.T 資訊。

重點檢視 “Reallocated Sectors Count”的數值,這個數值說明硬碟重映射 (Remap) 了多少個扇區,通常這個數值為0(新硬碟一定是0)。

UDMA CRC error rate,表示資料傳輸錯誤,通常是因為資料線導緻,此數值通常為0,如果不為0建議更換資料線。

在螢幕第一行的中間(在BUSY和AMNF之間)有一段空白區域,如果硬碟被加了蜜碼,此處會顯示PWD;

如果硬碟用HPA做了剪切,此處會顯示HPA;

螢幕第二行的左半部分為目前硬碟的實體參數(虛拟的),

右半部分為目前正在掃描的位置;螢幕右下角為計時器,

Start表示開始掃描的時間,Time表示已消耗的時間,

End表示預計結束的時間,結束後會再顯示Time Count,表示總共耗費了多長的時間;

這裡要解釋一下CHS:cylinder head

sector ,意思是柱面、磁頭、扇區。LBA:扇區(線性位址)。

正常情況下,應該隻出現第一個和第二個灰色方塊如果出現淺灰色方塊(第三個方塊),則代表該處讀取耗時較多;

如果出現綠色和褐色方塊(第三個和第四個方塊),則代表此處讀取異常,但還未産生壞道;

如果出現紅色方塊(第六個,即最後一個方塊),則代表此處讀取吃力,馬上就要産生壞道;

如果出現問号?以下的任何之一,則表示此處讀取錯誤,有嚴重實體壞道。

在掃描時使用箭頭鍵可以靈活地控制掃描的程序,↑快進2%;↓後退2%←後退0.1%;→快進0.1%。

ERASE:快速擦除指令,在使用中我發現有低格和清零的功效,但此指令一點不影響硬碟壽命,有時對壞道和紅綠塊擦除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AERASE:進階擦除,也叫完全擦除,跟ERASE的用法一樣。快速擦除如果修不了壞道就用進階擦除。

剪切容量HPA指令,注意,MHDD隻能從後面開始剪切。

硬碟被剪切了之後,以後在任何機器的BIOS中隻能檢測到被剪切後的容量,即使重新分區也不能恢複先前容量。假如一個硬碟,經掃描發現從70%以後全是壞道,而且怎麼修也修不過去,這時候就可以把後面的30%給HPA了。

輸入HPA,回車

這是問你是軟改還是硬改,軟改是改到記憶體,斷電不會生效。硬改是改到硬碟,斷電立即生效。輸入1(硬改),回車

這是問你用那種方式改,我們選擇1 ,LBA方式,回車

輸入新的LBA值,我們就輸入2000000(原來的容量是4124736),

輸入Y,完成

用ID指令看一下,螢幕最上方有一個藍色的HPA燈亮起來,表示這個硬碟的容量被做過修改。 

此時,我們需要給硬碟斷一下電生效,退出指令是EXIT.

斷電再重新加電,進入MHDD

RHPA指令是察看硬碟原始容量,

NHPA:恢複硬碟原始容量,輸入指令按回車

PWD指令:給硬碟加M指令,注意,硬碟加Mi後,不能讀寫,任何操作對硬碟都不起作用,包括低格清零。輸入PWD按回車

我們按F2重新整理,可以看到螢幕最上方有一個紅色的PWD燈亮起,硬碟參數“SECURITY:High,on”off變成了紅色的on,表示此硬碟被加M

進入MHDD,再掃描,發現全是紫色感歎号,這就表示硬碟被加M

MHDD29的日志功能,記錄了MHDD掃描和維修硬碟的全部過程,以及哪個LBA處有壞道,哪個地方有紅綠塊。

在MHDD290目錄中鍵入CD LOG,回車,就進入了日志目錄

用DIR指令察看裡面有一個檔案MHDD.LOG,就是日志檔案,如果要想編輯或察看此檔案的内容,輸入指令EDIT MHDD.LOG 回車。

要想退出,先按ALT鍵,再按↓鍵,選EXIT,回車就退出了。

這個檔案每次在掃描硬碟的時候會自動生成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