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6年的第一場雪

雪,冷酷,沒有冰霜慘烈,

輕飄舞,是那般溫柔,那般純潔。

從天上降落人間,一塵不染,

始終保持固有的高風亮節。

你把江山變得更加壯麗,

賜予人類來年豐收的喜悅。

       2006年的第一場雪,其實這應該是今年冬天(2005-2006)北京的第三次下雪了,可能因為北京太大了,前兩場我連雪花,連地面的些許潮濕,都沒見到。

       今天,我看到了你,2006年的第一場雪,而明天我就要離開這裡,離開北京,離開祖國,去我們的鄰邦日本。也許這雪正是在為我送别。。。。。。

       北京今年冬天确實沒怎麼下雪,可我就要去的日本,聽說最近剛下了一場3到 4 米 深的大雪。雖然我要去的城市沒下,但據說,他們的鄰縣就下了 4 米 多深。3到 4 米 的雪,我活這麼大都沒有見過,隻是聽老家在東北的父親說過,說他小的時候,有一年就下了這麼大的雪,他們都要掏洞出去。

我要去的城市是日本的仙台,是中國文學巨匠魯迅曾經留學的地方。我從收入中學國文課本的魯迅文學作品《藤野先生》中就知道了它的名字。

仙台,日本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宮城縣的首府。位于東京以北300千米的太平洋沿岸,面積788.05平方千米,人口98萬。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1.9℃,年降水量為1204.5毫米。

仙台市區主要街道兩側的榉樹、清澈的清流廣濑川等充滿綠茵樹木的環境,與“森林之都”名符其實。繼劄幌後第二個被指定為“政令指定城市”的仙台,擁有全國第二大面積的市區中,從北到南橫跨市區的奧羽山、船形山等1,000米以上高度的山脈連綿起伏,四季自然風光非常優美。該市位于本州的北部,一年四季溫暖如春,氣候宜人。

該市郊區以美麗的自然景色而聞名全國,有日本三大溫泉之一的秋保溫泉、作并溫泉等溫泉度假村和日本三大景觀——松島、藏王國定公園、神社等全國聞名的旅遊勝地。還建有高爾夫球場和滑雪場等設施,一年四季都因前來進行體育活動和旅遊的遊客而門庭若市。

夏季的“七月七夕節”、冬季的“光之慶典”等,每個季度都有豐富多彩的節日,讓您盡情享受節日的歡樂。

市花:胡枝子

市樹:榉樹

市鳥:布谷鳥

市蟲:日本鐘蟋

據史料記載,1889年該市正式建立。1955年以來成為日本東北地區的行政中心。1989年4月,被日本政府命名為日本11個大城市之一。1992年被日本政府列為東北地區第一個計劃單列市。昔為16世紀~17世紀初武士伊達政宗的居城,如今在仙台市依然可見當時的建築。

仙台是日本著名的“學研城”,擁有18所大學和短期大學以及47000多名來自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學生。在學術研究方面以東北大學最為著名,設有若幹研究機構、研究是以及實驗室,而且在應用技術開發方面均有突破性的成就。

仙台人有日本東北人的豪爽,熱情好客。魯迅曾經在仙台留學,他與恩師藤野嚴九郎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留下了中日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話。在仙台,隻要提起魯迅的名字,幾乎無人不曉。在仙台的土地上,處處都能感受到日本人對魯迅的敬仰之情,及仙台人對中國人的友好情誼。魯迅在這裡播下的中日友好的種子已經開花結果。仙台人尊敬魯迅,對中國有特殊的情結。仙台市有十幾個日中友好協會,仙台人非常熱心于發展日中友好事業。

1904年9月,在東京弘文學院求學的魯迅來到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1906年10月離開仙台棄醫從文。雖然在仙台隻有一年半時間,但他在仙台與恩師、解剖學教授藤野先生的知遇,成為他人生的一大轉機,中國人通過魯迅的作品《藤野先生》而了解到他與恩師的友情。魯迅是日本仙台東北大學曆史上的第一名外國留學生。藤野先生每個星期都認真地批改魯迅的解剖學筆記,這使魯迅深為感動。魯迅離開仙台之際,藤野先生以一幅題有“惜别”字樣的照片相贈。魯迅回國後一直将照片挂在書齋裡,牢記藤野先生的教誨,激勵自己。後來,魯迅寫了《藤野先生》一文,表達對恩師的友情。

2004年正值魯迅留學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仙台東北大學的前身)100周年。仙台市和仙台東北大學舉辦了系列隆重的紀念活動,緬懷中國文學巨擘魯迅的功績。為此,還舉辦了《魯迅──動蕩曆史中的留學生》特别展覽,其中展出了魯迅的學業履曆書、入學志願書、與友人的通信等不少珍貴曆史資料。當年藤野先生為周樹人用紅筆密密麻麻添改過的筆記就陳列在特别展覽室裡。1904年的《東北新聞》報道說,“清國人周樹人本年22歲,1902年遊學本邦,這次允許入本市醫專,日前來仙,眼下因找不到有中國料理的寄宿地頗感困惑……周氏雖來日不久,卻操流利日語,秉性快活……”雲雲。魯迅在入學不久寫給友人的信中說,“校中功課大忙,日不得息。以七時始,午後二時始竣。所授有實體、化學、解剖、組織種種學,皆奔逸至迅,莫暇應接”。他談到對周圍日本學生的印象,“近數日間,深入彼學生社會間,略一相度,敢決言其思想行為決非居我震旦青年上,惟社交活潑,則彼輩為長。”表明當時周樹人已走入日本學生的社會。

10 月 19 日 是魯迅辭世的日子,仙台人民每年在此前後都集中在魯迅紀念碑前舉行“碑前祭”。紀念碑建在仙台的青葉山下,高 5 米 ,上方鑲嵌着魯迅的青銅像,字由郭沫若題寫,碑文介紹魯迅從1904年至1906年就讀于仙台醫專,由于痛心于故國之危機,深深醒悟到拯救民族之魂乃當務之急,于是棄醫從文的經曆。

為了紀念魯迅留學東北大學100周年,東北大學新設了專門給中國留學生的“魯迅紀念獎”的獎勵,每年頒發給4名品學兼優的在校中國留學生。另外還設立了“魯迅獎”,獎勵為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做出貢獻的中國人。

1980 年 10 月 27 日 ,長春市與仙台市締結為友好城市。20年來,雙方友好交流與合作與日俱增,不斷發展,曾多次互派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體育、城市建設、行政等友好交流團組,并且互派政府從業人員、技術人員等進行研修、語言教育訓練、交流,多次舉辦繪畫展覽、文藝演出、體育賽事、交換動物等。

許多朋友對我說,到了日本,别給我們中國人丢臉,丢臉?!我想肯定不會的,但我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從骨子裡不喜歡日本人,而且最近中日的關系由緊張了,他們那個小泉,動不動就要去那個神社看看,真是沒有辦法。

也許這場雪正是在告訴我,讓我“始終保持固有的高風亮節”。但我其實更喜歡梅子在《聖誕夜的雪》裡寫的那樣,

       雪白雪白,

晶瑩的六角,

那是你不變的姿态。

沒有半點聲息,

帶給大地的卻是潤澤。

默默地奉獻是你的本質,

懂你的隻有那枝上梅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