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色家風故事 │孫靜:傳承紅色基因 赓續平民家風

作者:河北新聞網
紅色家風故事 │孫靜:傳承紅色基因 赓續平民家風

我叫孫靜,河北省複興區龐村街道辦公室科員,出生于一個紅色革命家庭。我的祖父叫高世勳,曾參加過抗日戰争、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援朝出國作戰等等,英勇奮鬥,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勵着我,勤于簡樸、廉潔自律的平民作風指導着我。

我的祖父于2020年去世,享年92歲,我仍然記得他英勇殺戮的故事。1943年,年僅15歲的爺爺加入了八路軍,因性格大膽堅強,被選入野戰隊,成為一名重機槍手。在戰場上,他英勇地戰鬥着殺死敵人,在一場戰鬥中,為了保護戰友,他一隻耳朵被炮彈耳聾,另一隻耳朵患有嚴重的中耳炎。1947年,他跟随劉登的軍隊進入大比山,腳上穿着草鞋走了幾千裡。1952年,這位24歲的爺爺還參加了反美援助北韓到國外作戰,經曆了一場大火,數十天的食物和死亡測試。

紅色家風故事 │孫靜:傳承紅色基因 赓續平民家風

圖為孫靜爺爺高世勳的榮譽勳章。為該市的文明辦公室提供了地圖

新中國成立後,祖父随軍去了新疆。為了保護祖國的安全,他在地下設防工事,挖隧道,患上矽肺病,導緻六級殘疾。1979年調到河北省,擔任燕區煤炭局副局長直至離去。

經過艱苦的歲月,爺爺一直保持着老紅軍的性格,保持着艱苦淳樸實的作風,從不占用一點點廉價的公衆,而且經常告訴我們,不能因為條件而随意浪費。

珍惜水。在家裡,通常用于洗臉和蔬菜的水不能倒出來,而是倒入一個特殊的桶中儲存起來,用于清潔地闆,沖洗馬桶等。珍惜食物。吃飯時不允許留下一粒米飯,并盡可能多地吃飯。這些習慣,一旦爺爺堅持了幾十年。"那些死去的人沒有看到祖國的繁榮,我比他們幸福多了,是以我們現在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啊。爺爺也經常告誡我們,知之分是命,落後就是被打敗,我們要努力學習,為祖國服務。

紅色家風故事 │孫靜:傳承紅色基因 赓續平民家風

圖為孫靜與母親、嫂子、爺爺合影。為該市的文明辦公室提供了地圖

經過起起伏伏,我的祖父從未從革命戰争中獲得特權。"在那些日子裡,看電影特别困難,我們的幾個孩子通過戀愛偷偷溜進軍隊去看電影。你爺爺知道并嚴厲批評我,說他丢了士兵的臉,讓我想了想。從那以後,我沒有做任何事情來依賴任何關系。母親感慨地說,她永遠記得爺爺的教誨,記住個人的成長和進步要靠自己去争取,不要問組織。通過自己的努力,母親在平時崗位上取得了很多成績,多次獲得工作先進、優秀黨員等榮譽稱号。

爺爺和善良勤勞的母親的淳樸務實、嚴格的軍紀,讓我染上了紅血。我要從爺母手中接過"紅色接力棒",弘揚光榮的傳統,讓紅色精神火化。校園裡,我努力學習,努力追趕他們的腳步,積極貼近黨組織;

(旁白:孫靜,工作機關為鹽城市複興區龐村街道辦事處;作者:孫秀群,《每日新聞》記者)

(紅家風故事繼續收藏展示,歡迎各界貢獻!單擊下面的活動主題,了解有關活動要求的更多資訊。活動查詢:0311-67562519)

《紅家風故事》專題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省最新消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