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球不大,全球治理為何那麼難?當今人類社會的三大主要沖突

作者:使用者3061494197796600

對于一個人的外表來說,歲月是一把鋒利的殺豬刀。對于一個人的工作來說,歲月是一個苛刻的過濾器。風和陽光,大浪的沙浪,隻有幾絲精華才能留下來,代代相傳。記得一位魯迅研究專家說過,魯迅一生55歲,寫作、翻譯大概有1500萬字,但現在為讀者所知,但隻有20萬字左右。

風總是被雨水吹走。對我來說,過去20年裡最具政治性的文章已經飄飄欲仙。現在在網際網路上可以找到,大部分時間是過境,不再有價值。然而,在2011年5月發表的《半個月談話内刊》中,《世界三大沖突複雜的危機社會》卻是個例外。

再讀一遍10年後,你也能感覺到這篇文章中的資訊量比較大,思想洞見比較深,語言概括比較細化。十年前,吃苦耐勞,善于吸收,10年後,不得不承認,由于注意力的轉移和工作環境的變化,江朗隻是筋疲力盡,暫時寫不出這樣一篇宏觀的文章。

本文也存在許多缺點。例如,财務分析是不夠的。

<當今人類社會的三大沖突,<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7"</h1>

人們有限的消費能力與資本利潤的無限需求之間的沖突

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人們有限的消費能力凸顯出來,受制于人的生理能力(比如一日隻能吃三餐),特别是人的收入水準,但資本控制下的生産力越來越發達。資本謀利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但消費力遠遠跟不上,是以躁動不安的資本造就了一個"魔鬼"。

江沖分析說,現代資本主義特别是金融資本主義的發展,導緻勞工或消費者在收入配置設定中所占比例下降,進一步加劇了資本主義的基本沖突,即生産擴張與人民購買力相對較小的沖突。金融資本主義已經取代了過去依賴收入的消費,通過貸款幫助消費者維持消費甚至過度消費。金融資本主義的貪婪驅使着"牛三皮",即通過資産和債務的證券化和金融化,獲得更多的收入,但貪婪和不道德的金融資本卻将金融風險轉移到了世界。

美國的次貸危機說明了另一個方面。為了刺激市場,金融機構設計了種類繁多的金融産品,讓許多沒有購買力或還款能力嚴重的消費者購買房産,泡沫不斷積累,最終爆發為全球金融危機。全球危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許多國家已經複制了美國的虛拟經濟模式。資料顯示,在2007年至2008年期間,英國45%的抵押貸款是在沒有消費者收入證明的情況下發放的。

以肥胖為例。這也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全世界至少有8億人挨餓和營養不良,16億人超重!

地球不大,全球治理為何那麼難?當今人類社會的三大主要沖突

美國是頭号胖子國家。2007年公布的資料顯示,在過去20年中,美國在世界預期壽命排名中從第11位下降到第42位。這與美國人的不健康飲食有關。在過去的二十年裡,美國的軟飲料、糖和高脂肪食品的價格急劇下降。其中,軟飲料價格下跌了20%。對健康更有益的水果、蔬菜等,由于沒有得到政府的補貼,已經上漲了40%。

與此同時,食品和飲料公司正在推出宣傳機器來"轟炸"消費者,描述什麼是"健康"和"時尚"。2004年,美國農業部的營養教育預算為3.33億美元。然而,百事可樂當年的廣告支出為12億美元,食品集團的廣告成本高達66億美元。誰教育消費者是不言而喻的。

食品跨國公司正在世界各地推廣美國快餐等食品和飲食習慣,食品營養系統的虛假性為全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英國23%的人口患有肥胖症;

在資本的支配下,食品、衣、房的消費方方面面都會朝着有利于資本利潤的方向發展,人們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能力就會被虛假地擴大。

資本全球化與勞動力與高科技非全球化的沖突

什麼是經濟全球化?經濟生産要素包括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資訊等,如果經濟真正全球化,那麼這些要素就可以自由流動。事實是,除了資本和資訊的自由流動外,勞動力、高科技等因素在一個國家内基本上是固定的。

APEC中國前代表王玉生指出,美國竊取了全球經濟治理的概念,其關于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建議不是一回事。經濟全球化是指高科技、資訊技術的發展,地球變得更小、更互相依存,而美國所說的世界經濟一體化是美國,其代表是"華盛頓共識"。

"'華盛頓共識'名義上是拯救拉丁美洲的'失去的十年',基本上是向拉丁美洲國家敞開大門,并為美國金融資本的擴張掃清道路,"王說。一位來自墨西哥的大使曾經告訴我,美國人為他們制作的"衣服"都不合身。"

地球不大,全球治理為何那麼難?當今人類社會的三大主要沖突

1994年元旦,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生效,決定在未來15年内逐漸消除貿易壁壘,實作貨物和服務的自由流動。然而,同年,克林頓政府在美墨邊境修建了一堵牆。從那時起,美國曆屆政府都建造了隔離牆,并且從那時起一直在這樣做。美國不遺餘力地阻止墨西哥勞工自由入境。2009年,在柏林牆倒塌20周年之際,《外交政策》雜志評估了世界四大"新柏林牆",即美墨邊境牆。

肆無忌憚的資本全球化(美元過多)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風險。今年4月,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創造了曆史,允許成員國采取自己的措施來限制外國資本流入,并制定具體的政策架構。這一重大轉變表明,人類正開始糾正資本全球化。

美國也在中美之間築起一道"高牆"。兩國的商品本來會高度互補,中國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産品具有優勢,而美國的高科技産品則滿足了中國的需要,但自2007年以來,美國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了20類高科技出口到中國,這是中美長期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美國違反市場規律,西方國家壟斷高科技,遏制開發中國家的行為,表明了它們對經濟全球化的真實态度。

"世界是平的"?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布蘭科在2010年出版的《富人和窮人:全球不平等簡史》一書中指出,80%的收入差距是由地理位置造成的。

那些高估金磚國家發展的人應該看看書中的幾組數字:如果美國國内生産總值增長1%,印度需要增長17%,中國需要增長8.6%,以防止與美國的絕對收入差距擴大;

即将離任的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總裁施特勞斯-卡恩(Strauss-Kahn)承認:"全球化有黑暗的一面,那就是貧富差距的擴大。兩極分化對社會穩定構成嚴重威脅。中東的動亂證明了這一點。盡管一些産油國的個人所得很高,但貧富差距很大,這已經播下了不穩定的種子。

勞動力和平等勞動力的跨境自由流動可以有效調整貧富差距。2008年,菲律賓海外勞工的彙款超過160億美元,約占該國國内生産總值的10%。根據世界銀行3月底釋出的一份報告,移民彙款已成為非洲大陸發展的生命線。

在經濟全球化得到糾正之前,美國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Jeffrey Sachs)的話可能仍然有效。"世界上貧困和不幸的兩個主要原因是不利的地理位置和不利的國内政治,"他說。"

相對無限的人類生産力與地球絕對有限的生命力之間的沖突

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制造工具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大,無論是向太空發射衛星,還是在深海鑽探石油,都在朝着一個無窮強大的方向發展。但面對高科技的強大力量,地球顯得脆弱而無助。

2010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地球活力報告》以令人震驚的數字和事實告訴世界:"目前的消費模式将把我們推上不歸路。"

地球活力指數衡量的是2,500多個物種和近8,000個種群的健康狀況,這是地球生态系統的基礎。這份兩年期報告顯示,地球的生态供應嚴重失衡,到2030年需要兩顆行星來滿足人類需求。

報告還顯示,富國消耗的能源是窮國的五倍,它們不可持續的消費和"虛假的天堂"主要基于對窮國資源的利用。

"現在是人類反思工業文明的缺點的時候了,因為工業文明下不斷擴大的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和科學主義,把人與自然、人類和人類本身放在了對立面,"江說。

工業文明的支撐是高科技。在推動人類進步的同時,高科技也在以極快的速度消耗着人力資源,破壞着生态系統。

地球不大,全球治理為何那麼難?當今人類社會的三大主要沖突

就淡水而言,缺水可能是對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在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發表60多年後,全世界仍有10多億人無法享受最基本的人權之一,即充分的水淨化。

許多行業都在争先恐後地取水。要生産一輛汽車,平均需要40萬升水。而汽車施工産生的廢水,汽車使用壽命期間的洗車水,停車場的建設,道路使地表"硬殼"而降水減少,很難得到準确的統計。

電腦晶片等電子産品的生産會嚴重污染地下水。在美國,美國環保署"有害污染源"名單上的公司比美國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為了增加原油産量,需要将含水層中的水泵入井中加壓,每年消耗的水可供70,000名當地居民使用20年;

1998年,諾貝爾化學家李元哲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日上發表講話,為全球治理敲響了警鐘:"為了在高科技支援的經濟競争中獲得優勢,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提升本國競争力,希望在短時間内趕上先進國家。但是,如果發達國家已經走或正在走的道路不是世界能夠繼續發展的道路,那麼不發達國家或開發中國家趕上發達國家似乎毫無意義。因為這個難以追趕的旅程,很可能是人類共同的旅程走到了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