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和物聯網時代的隐私僞命題

         随着越來越多的落地應用正在宣告大資料和物聯網、雲計算時代的到來,但是所謂隐私的法律陰影又一次徘徊在新生事物的上空。每一次網際網路的使用者資料洩密都是一場風波,在斷斷續續的風波裡,這次的隐私問題似乎成了一個待解的謎語。

         面對新時代的資料法律屬性,目前存在主要的兩種觀點:一種是認為資料不具有排他性,應該資料公共财産。因為資料的深度利用是可以造福人群的,是以應該是被鼓勵使用的。另一種認為資料是一種資産,具有排他性。不否認資料造福人群的價值,但是資料資産和任何實體資産的使用一樣,都必須經過所有者的允許。

         我們先抛開兩派的觀點不談,先考察一下醫生行醫過程中的隐私問題:當一個病人去看醫生的時候,就診過程免不了要采集一些來自病人身體的資料,并經過醫生的專業加工産生一些中間和最終診斷資料。雖然法律上沒有特别提資料資産,但是按照這個行業古老的行規,這資料代表的隐私是患者的,醫生一定要負責保密,除非在法律有特别明确規定的情形下。這樣的有限資料使用真的抑制了醫學的發展了麼?顯然沒有。因為醫生有匿名使用病例的自由。還有這就使用基于個體群的統計資料,也是一種隐藏資料來源的個體隐私的方法。這些方式雖然也不能說完美,但是的确達到了個人隐私和服務大衆之間的一種平衡。

         而且這種平衡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反複出現,每當社會分化出一個新的針對個體的專業服務,這個平衡就又被實作一次。

         那麼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呢?

         筆者的觀點:這些資訊科技的進度,極大地促進了新型的專業服務的出現,也是以把這種平衡也不斷帶入了新的專業服務領域。比如你可以将某網站買電影票的服務當作一種新的專業服務。在注冊時網站以更好地推薦電影的理由,會詢問你的一些個人情況。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實際上網站就可以有多種形式來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了:可以根據你已經看多的電影來推薦類似的題材、相同的演員的;可以根據你的居住地來提供當地最新上映的;可以根據你是否有子女來判斷你上次那個卡通片是買給自己還是子女的……最後,根據最可能的政策來主動推送新片廣告。如果從新型專業服務的角度來了解,它的确在利用你的隐私資料,但是你會真正的反感麼?沒準您的傾訴欲望還會發作,巴不得主動送出一些新的偏好呢。

         如果這麼了解,那麼個人和企業法人資料的排他性仍然是确定的。您在享用這些資料被新型專業機構利用所給您帶來的好處的同時,您并不希望這些資料被無節制地使用。它們任然是你和這個機構之間的秘密。

         那麼公共資料呢?比如天氣、污染物資料等等。泛自由主義者也許會認為,這些資料應該是客觀存在的、屬于公衆的,是以應該被公開。好吧,國家軍隊的部署也是公共服務部門的資料,不是麼?是以,即便是公共資料,仍然應該有一個開放尺度的界限和掌控機制。這個機制一般是賦予立法機構和政府的。

         是以,至此我們可以看到,資料的屬性其實和實體資産是類似的,而不是知識産權,不是那種到了某個階段就應該人類共享的東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