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 | 北京視野咨詢中心主任鐘朋榮:守護老百姓的錢袋子,保貨币的前提下增加有用GDP

作者:新華日報财經
專訪 | 北京視野咨詢中心主任鐘朋榮:守護老百姓的錢袋子,保貨币的前提下增加有用GDP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遠景咨詢中心主任鐘鵬榮,因其傑出的學術成就,被譽為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學"四條小龍"之一的鐘鵬榮,在2019年全球經濟學家年會上為來賓分享了許多關于宏觀經濟學的幹貨。在接受财經頭條、新華社《金融客戶》和《Junction News》的聯合采訪時,他詳細闡述了通貨膨脹與貨币、GDP與福利之間的辯證關系。

CPI不能完全反映通貨膨脹,價格有時會受到停滞的影響

鐘鵬榮是中國最早研究通貨膨脹的專家之一,他1987年出版的《中國通貨膨脹研究》一書是我國第一本關于通貨膨脹的理論專著。在這次采訪中,鐘鵬榮開宗明義:"很多經濟專家對通貨膨脹有偏見,認為是否有通貨膨脹對CPI沒有上升,漲多少。首先要做的是弄清楚通貨膨脹是什麼。"

"貨币是流通中的貨币,通貨膨脹是流通中的貨币,通貨緊縮是流通中的貨币較少。"通貨膨脹就像更多的雨水,但它流向不同的地方:有的流向洞庭湖,有的流向鄱陽湖,有的流向長江三峽,"鐘先生描述道。我們不要因為洞庭湖沒有被淹沒而斷定昨晚沒有下大雨,隻是因為更多的雨水流入長江三峽或鄱陽湖。"

"貨币要高得多,CPI不一定會上漲,就像昨晚的大雨一樣,鄱陽湖不一定被洪水淹沒。因為水以多種方式流動。"同樣,流通中流通的貨币也有幾種表現,"鐘先生說。

"首先是門票更多,錢更多,但價格不會上漲。因為計劃經濟,固定價格。但你不能用錢買任何東西。比如鐘鵬榮說,"1979年,我在武漢市買了兩公斤豬肉,兩個晚上不睡覺排隊,結果第二天早上沒有豬肉。"

"第二種表現是CPI的上升,即消費者價格的上漲。例如,豬肉和消費品的價格已經上漲。"

"第三個表現是房價在上漲。錢多了,為了保值,我們都去買房子。你買的房子越多,你買的就越多。許多家庭世世代代将儲蓄投資于一個單一的房屋。是以,貨币主要被房價吸收,人們沒有錢花,CPI漲幅很小。這就是我國頭十年左右發生的情況。"鐘鵬榮說。

"判斷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是否不僅與CPI有關,還與貨币增長率和增加的貨币數量有關。"截至2019年9月底,中國貨币總額(M2)為195.23萬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8.4%,"鐘說。GDP增長僅為6.2%,貨币增長比GDP增長快2.2個百分點。"

"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不僅僅是兩回事,它們在時間上是不一樣的。鐘鵬榮進一步指出,"中國通脹到物價上漲一般都有近一年的時間滞後,即今年錢多了,明年物價漲了。如果更多的資金主要流入房地産市場,推高房價,那麼滞後時間就會更長。錢多了房價不是馬漲,而是經過幾年的金錢積累集中上漲,漲價80%甚至翻了一番。比如幾年前,廈門、合肥等地房價上漲就是這樣的情況。"

經濟是為了福利,堅決制止"傷經濟"

"我建議經濟學家明确兩個概念。"第一個概念是,低CPI增長率并不意味着沒有通貨膨脹,"鐘先生強調。不要混淆通貨膨脹是更多貨币的概念,通貨膨脹,更多的錢,其表現不一定是CPI上漲,房價上漲,門票更多的是它的表現。"

"第二個概念是,GDP增長不等于福利增長,有的GDP增加福利,有的GDP降低福利。"GDP增長,福利不一定增加,但錢漲得快,居民的福利肯定會下降,因為人們買的錢越來越少,"鐘先生補充道。

鐘鵬榮在"保錢還是GDP"的主旨演講中明确指出:"正如央行行長易綱最近所寫,要以人民為中心,守護人民的錢袋,不要讓人民的選票'毛茸茸'。"

"經濟學家不僅要看統計資料來研究經濟,還要看人們的工作來研究經濟,看看人們的工作是否包含或多或少的東西。"經濟是為了福利,"鐘先生叫道。

"通過投資基礎設施以保護DGP,所有類型的基礎設施投資都将增加這一時期的GDP,但并非所有基礎設施投資都會增加人們的福利。"一些基礎設施項目不僅降低了目前的福利,而且從那時起每年都會降低普通人的福利,因為這些基礎設施項目長期虧損,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政府補貼,"鐘先生解釋說。這樣的經濟部門被稱為傷口經濟,流血經濟。"

"中央政府提出了三大戰役,首先是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如何預防?這是關于減少傷口經濟,而不是制造新的傷口。"在鐘鵬榮看來,那些既沒有經濟效益也沒有社會效益的項目應該堅決停止,"低效低下的投資成了金融風險的根源"。"

鐘鵬榮建議,通過投資提高GDP,需要對投資進行幾項改革:"主要投資從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到民營企業,投資資金來源從貸款到股權投資和資本市場融資,投資的主要領域從傳統基礎設施到新基礎設施,再到企業技術改造, 轉型更新。他補充說:"穩定和鼓勵民營企業的信心。"

"為了在保留貨币的同時保留有用的GDP,我們需要保留增加普通人福利的GDP。鐘鵬榮總結道。

專訪 | 北京視野咨詢中心主任鐘朋榮:守護老百姓的錢袋子,保貨币的前提下增加有用GDP

(作者 吳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