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結:資料分析規範(經典)

作者:正正雜說
總結:資料分析規範(經典)

01結構規範及寫作

報告常用結構:

總結:資料分析規範(經典)

1. 架構清晰、主次分明

資料分析報告要有一個清晰的架構,層次分明能降低閱讀成本,有助于資訊的傳達。雖然不同類型的分析報告有其适用的呈現方式,但總的來說作為議論文的一種,大部分的分析報告還是适用總-分-(總) 的結構。

總結:資料分析規範(經典)

推薦學習金字塔原理,中心思想明确,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行文結構先重要後次要,先全局後細節,先結論後原因,先結果後過程。對于不太重要的内容點到即止,舍棄細枝末節與主題不相關的東西。

2. 核心結論先行、有邏輯有依據

結論求精不求多。大部分情況下,資料分析是為了發現問題,一份分析報告如果能有一個最重要的結論就已經達到目的。精簡的結論能降低閱讀者的閱讀門檻,相反太繁瑣、有問題的結論100個=0。報告要圍繞分析的背景和目的以及要解決的問題,給出明确的答案和清晰的結論;相反,結論或主題太多會讓人不知所雲,不知道要表達什麼。

分析結論一定要基于緊密嚴謹的資料分析推導過程,盡量不要有猜測性的結論,太主觀的結論就會失去說服力,一個連自己都沒有把握的結論千萬不要在報告裡誤導别人。

但實際中,部分合理的猜測找不到直覺可行的驗證,在給出猜測性結論的時候,一定是基于合理的、有部分驗證依據前提下,謹慎地給出結論,并且說明是猜測。如果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以通過調研/回訪的方式進行論證。

不回避 “不良結論” 。在資料準确、推導合理的基礎上,發現産品或業務問題并直擊痛點,這其實是資料分析的一大價值所在。

3. 結合實際業務、建議合理

基于分析結論,要有針對性的建議或者提出詳細解決方案,那麼如何寫建議呢?

首先,要搞清給誰提建議。不同的目标對象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比如高層更關注方向,分析報告需要提供業務的深度洞察和指出潛在機會點,中層及員工關注具體政策,基于分析結論能通過哪些具體措施去改善現狀。

其次,要合業務實際情況提建議。雖然建議是以資料分析為基礎提出的,但僅從資料的角度去考慮就容易受到局限、甚至走入脫離業務忽略行業環境的誤區,造成建議提了不如不提的結果。是以提出建議,一定要基于對業務的深刻了解和對實際情況的充分考慮。

再進一步,如果可以給出這個建議實施後的收益,下單轉化提升多少、交易提升多少、能節省多少成本等,把價值點直接傳遞給閱讀對象。

上面講了報告的寫作原則,舉個例子,參考艾瑞網,《留存與未來-疫情背後的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報告》:

總結:資料分析規範(經典)

Tips:嘗試站在讀者的角度去寫分析報告,内容通俗易懂,用語規範謹慎。如果彙報對象不是該領域的專家,就要避免使用太多晦澀難懂的詞句,同時報告中使用的名詞術語一定要規範,要與既定的标準(如公司名額規範)以及業内公認的術語一緻。

02資料使用及圖表

資料分析往往是80%的資料處理,20%的分析。大部分時候,收集和處理資料确實會占據很多時間,最後才在正确資料的基礎上做分析,既然一切都是為了找到正确的結論,那麼保證資料準确就顯得格外重要,否則一切努力都是誤導别人。

1. 分析需要基于可靠的資料源

用于鑒别資訊/資料的可靠性,主要有四種方法:同類對比、狹義/廣義比對、相關對比和演繹歸謬。

  • 同類對比:與口徑相同或相近,但來源不同的資訊進行對比。
    • 示例:最常見就是把跑出來的資料和報表資料核對校驗。
  • 狹義/廣義對比:通過與更廣義(被包含)或更狹義(包含)的資訊進行對比。
    • 示例:3C品類銷售額與商城總銷售額比較,3C的銷售額更高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商城總銷售額包含3C銷售額;某些頁面/頻道的UV與APP總UV比較也類似。
    • 相關對比:通過與具有相關性、關聯性的資訊進行對比。
    • 示例:某平台的Dn留存率,對于同一個基準日期來說,D60留存率一定低于D30留存率的,如果出現大于的情況,那就是錯誤資料了。
    • 演繹歸謬:通過對現有證據的深入演繹,推導出結果,判斷結果是否合理。
    • 示例:比如某平台的銷售客單價2000左右,總銷售額1億左右;計算得出當日交易使用者數10萬,通過乘以客單價,得到當天銷售額2億,顯然與業務體量不符,為錯誤的資料。

    Tips:以上都是常用的方法論,最核心是足夠了解業務,對關鍵名額資料情況了然于心,那麼對資料準确性的判斷水到渠成。對此,建議是每日觀測核心業務的資料情況,并分析波動原因,培養業務了解力和資料敏感度。

    2. 盡量圖表化,提高可讀性

    用圖表代替大量堆砌的數字,有助于閱讀者更形象直覺地看清楚問題和結論,當然,圖表也不要太多,過多的圖表一樣會讓人無所适從。

    讓圖表五髒俱全,一張圖必須包含完整的元素,才能讓閱讀者一目了然。标題、圖例、機關、腳注、資料來源這些圖表元素就好比圖表的五髒六腑。

    要注意的條條框框。

  • 首先,避免生出無意義的圖表。決定做不做圖的唯一标準就是能否幫助你有效地表達資訊。
    • 第二,不要把圖表撐破。最好一張圖表反映一個觀點,突出重點,讓讀者迅速捕捉到核心思想。
    • 第三,隻選對的,不選複雜的。
    • 第四,一句話标題。

    常見的圖表類型選擇:

    總結:資料分析規範(經典)

    圖表使用Tips:

  • 折線圖:選用的線型要相對粗些,線條一般不超過5條,不使用傾斜的标簽,縱坐标軸一般刻度從0開始。預測值的線條線型改為虛線。
    • 柱形圖:同一資料序列使用相同的顔色。不使用傾斜的标簽,縱坐标軸一般刻度從0開始。一般來說,柱形圖最好添加資料标簽,如果添加了資料标簽,可以删除縱坐标刻度線和網格線。
    • 條形圖:同一資料序列使用相同的顔色。不使用傾斜的标簽,最好添加資料标簽,盡量讓資料由大到小排列,友善閱讀。
    • 餅圖:餅圖使用場景相對少,如需使用,注意以下事項:把資料從12點鐘的位置開始排列,最重要的成分緊靠12點鐘的位置。資料項不要太多,保持在6項以内,不使用爆炸式的餅圖分離。不過可以将某一片的扇區分離出來,前提是你希望強調這片扇區。餅圖不使用圖例。不使用3D效果。當扇區使用顔色填充時,推薦使用白色的邊框線,具有較好的切割感。
  • 警惕圖表說謊
  • 虛張聲勢的增長:人們喜歡研究一條線的發展趨勢,例如股市、房價、銷售額的增長趨勢,有時候為了吸引讀者故意誇大變化趨勢,如圖1通過截斷數軸誇大增長速度,從正常數軸的圖2看到增長是緩慢的。
  • 總結:資料分析規範(經典)
  • 3D效果的僞裝:3D圖形容易造成視覺偏差,如圖1有3D效果,看上去 A->B->C->D->E依次遞增,實際是D>E,要格外小心圖表的僞裝。
  • 總結:資料分析規範(經典)

    03常見資料分析誤區

    “用資料說話”,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語。

    在很多人的心裡,資料就代表着科學,科學就意味着真相。“資料不會騙人”,也成了說服别人時常用的口頭禅,事實果真如此嗎?讓我們來談談那些常見的誤區。

    1. 控制變量謬誤

    在做A/B測試時沒有控制好變量,導緻測試結果不能反映實驗結果。或者在進行資料對比時,兩個名額沒有可比性。舉個例子,為測試不同營銷時間點對下的轉化的影響,但A實驗使用短信營銷、B實驗使用電話營銷,未控制變量(營銷方式),導緻實驗無法得出結論。

    2. 樣本謬誤

  • 樣本量不夠
  • 統計學的基礎理論基石之一就是大數定律,隻有當資料量達到一定程度後,才能反映出特定的規律。如果出現樣本量極少的情況,建議把時間線拉長,獲得足量的樣本。或者将不重要的限定條件去掉,增加樣本數。

  • 存在選擇性偏見或者幸存者偏見
  • 統計學的另一大理論基石是中心極限定理。簡單描述就是,總體樣本中,任意一個群體樣本的平均值,都會圍繞在這個群體的整體平均值周圍。

    舉個例子,在應用更新期間,衡量登入使用者數、交易使用者數等名額,來判斷使用者對新版本的喜歡是否優于老版本。聽上去非常合理,但這裡實際就隐藏了選擇性偏見,因為新版本釋出時,第一批更新上來的使用者往往就是最活躍的使用者,往往這批使用者的名額較好,但不代表新版本更好。

  • 混入髒資料
  • 這種資料的破壞性比較大,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通常我們會采用資料校驗的手段,屏蔽掉校驗失敗的資料。同時,在分析具體業務時,也要針對特定業務,對所使用的資料進行合理性限定,過濾掉異常離群值,來確定擁有比較好的資料品質。

    3. 因果相關謬誤

    會誤把相關當因果,忽略中介變量。比如,有人發現雪糕的銷量和河溪溺死的兒童數量呈明顯相關,就下令削減雪糕銷量。其實可能隻是因為這兩者都是發生在天氣炎熱的夏天。天氣炎熱,購買雪糕的人就越多,而去河裡遊泳的人也顯著增多。

    4. 辛普森悖論

    簡單來說,就是在兩個相差較多的分組資料相加時,在分組比較中都占優勢的一方,會在總評中反而是失勢的一方。

    總結:資料分析規範(經典)

    5. 個人認知謬誤

    主觀臆斷、經驗當事實、個體當整體、特征當全貌、眼見當事實。

    舉個主觀臆斷的例子:某個産品A頁面到B頁面的轉化率30%,直接判斷為很低,推導出可以提高到75%。但實際類似産品或者使用者行為決定頁面的轉化率就隻有這麼高,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

    标準至關重要,資料+标準=判斷。有了判斷才能深入分析。通過分組對比找标準(象限法、多元法、二八法、對比法),有标準通過分析對比,找到“好/壞”的點。

    統計學規律和理論不會錯,犯錯的是使用它的人。是以,我們在進行資料分析時,一定要格外小心,錯誤的資料,披上科學的外衣,就很難分辨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