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能否助力美股長牛? 關鍵得看AI帶來的利潤增量

作者:智通财經

智通财經APP獲悉,華爾街大行高盛近日釋出了一份題為《人工智能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美國股市?》的重磅報告,高盛研究團隊在報告中寫道,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AI)可能将提高企業利潤,這一點對于美股走勢來說至關重要。高盛的經濟學家團隊預計,人工智能的采納和普及可能在10年内每年将生産率提高1.5個百分點,高盛研究團隊的分析師們則預計,未來20年标普500指數每股收益的複合年增長率将為5.4%,而目前他們的股息貼現模型假設的每股收益複合年增長率為4.9%,這意味着标普500指數的公允價值将比現在高出大約9%。

AI能否助力美股長牛? 關鍵得看AI帶來的利潤增量

在投資者就可生成人工智能的優點展開辯論之際,一個關鍵問題是,它對股市可能意味着什麼。以英偉達(NVDA.US)為例:上個月,這家晶片巨頭表示,由于人工智能對其先進晶片的需求,預計目前季度銷售額将達到110億美元,比市場普遍預期的70億美元高出53%。英偉達現在是美國标普500指數中的第五大市值公司。高盛研究團隊表示,英偉達前景的大幅飛躍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鼓舞人心的發展,他們正在評估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對其他公司的營收增速,以及至關重要的盈利能力産生多大影響。

今年以來,全球市場圍繞人工智能的投資狂潮愈演愈烈,其中,美股市場圍繞人工智能(AI)的狂熱情緒已經将美股推入“技術性牛市”——美股基準指數标普500指數自2022年10月份低點累計反彈超20%,這一數值為普遍意義上的牛市門檻。此外,随着英偉達和微軟(MSFT.US)等“AI領頭羊”股價飙升,推動美股科技股基準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早已步入技術牛市,今年漲幅超37%。AI晶片上司者英偉達今年以來股價漲幅更是高達200%。

AI能否助力美股長牛? 關鍵得看AI帶來的利潤增量

高盛表示,全球晶片公司可謂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直接受益者,因為AI系統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來驅動大型語言模型算法。此外,高盛科技行業分析師們預計,假設采用率為30%,生成式人工智能企業軟體的總潛在市場約為1500億美元。這一潛在營收池僅占目前标普500指數總銷售額的大約1%,并且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獲得。然而,高盛的分析師們寫道:“整體經濟産出的增量可能會轉化為标普500指數成分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大幅增加,甚至超過那些最直接參與人工智能開發的公司。”

鑒于很難預測公司從人工智能中獲利的時機和能力,高盛的分析師們表示,投資者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完全消化人工智能帶來的樂觀情緒。根據一系列生産率情景,标普500指數公允價值的上漲幅度可能小至+5%,大至+14%。此外,AI帶來的利潤率提振也可能放大對美國股市的提振。

與此同時,高盛表示,提高稅率等政策反應可能會削弱人工智能帶來的營收增速。高盛的經濟學家們預計,由于采用人工智能,一些工作崗位将會消失。與此同時,美國企業利潤占GDP的比例相對于曆史水準處于較高水準,而工資占GDP的比例仍接近曆史低點。盡管高盛經濟學家們也預測——曆史也表明,許多被人工智能自動化取代的勞工最終會重新就業,但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時間。高盛研究團隊寫道:“政策制定者可能對勞工臨時失業的經濟和社會影響足夠關注,因而采取行動支援這些勞工。”

更高的利率也可能抵消标普500指數公允價值的潛在增長趨勢。高盛研究團隊寫道:“生産率增長導緻價格下降,可能會抑制通貨膨脹,并對基準利率構成下行的壓力。”然而,大規模的政府支出計劃,如全民基本收入,也可能給利率帶來上行壓力。高盛的經濟學家們指出,人工智能可能會增加投資需求,進而提高對中性利率(既不刺激也不限制經濟的利率)的預期,而這是美聯儲貨币政策制定者的關鍵參考因素。在高盛分析師們的股息貼現模型中,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基準利率上升30個基點将完全抵消采用人工智能在中心場景中的應用帶來的利潤增量。

AI能否助力美股長牛? 關鍵得看AI帶來的利潤增量

與此同時,股價往往與商業周期的動态密切相關聯——投資者對人工智能的長期看漲,與因經濟衰退風險而出現的短期股票低迷的市場形成鮮明對比。高盛的分析師們寫道:“經濟增長惡化可能會抵消人工智能應用帶來的潛在長期提振,尤其是考慮到人工智能實施計劃的極端不确定性。高盛表示,若經濟陷入衰退,則有可能意味着AI帶來的利潤無法抵消衰退造成的利潤損失,采納人工智能意味着分析師們需要将長期每股收益增速預期提高大約1.5個百分點,然而這無法抵消經濟衰退期間短期每股收益增速預期通常下調15個百分點帶來的負面預期擾動。

此外,生産率的提高并不總能提振标普500指數。高盛的分析師表示,五年期的生産率增長資料隻能解釋标普500指數五年回報率變化的1%。高盛的經濟學家們注意到,美國股市似乎反映了20世紀生産力繁榮實作後電力時代帶來的影響。相比之下,在上世紀末,随着個人電腦在企業的廣泛采用以及網際網路的早期使用,标普500指數反映了“創新”這一因素帶來的影響,因為生産率的繁榮已經實作,1994年至1999年間,該指數每年上漲26%,而生産率增速已接近峰值。

雖然人工智能驅動的人類進步大有希望,但高盛的分析師們指出,網際網路泡沫顯示出投資者過高預期帶來的風險曆曆在目。在上世紀90年代末,快速增長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雖然銷售額有所增長,但由于未能達到投資者樂觀的預期,它們的估值出現了暴跌。高盛的分析師們寫道:“具有高增長潛力的股票會獲得較高的估值,但隻要有最輕微的迹象表明增長率可能不可持續,投資者就會大批逃離,進而造成多重暴跌。”

高盛表示,目前市場情況似乎并非如此,至少從整體指數層面來看并非如此。高盛表示,标普500指數的股票風險溢價和長期每股收益增速預期大緻與标普曆史平均水準一緻,表明投資者對人工智能應用的樂觀情緒并未達到極端水準。然而,高盛警告稱,一些個股,比如一些最大規模的人工智能受益者,與網際網路繁榮時期的估值與網際網路公司的估值開始有了相似之處。

高盛對于目前美股市場的判斷與Vanda Research的判斷有相似之處。Vanda Research的報告顯示,預計未來幾周,英偉達等人工智能類科技股也将面臨散戶投資者的持續買入壓力,由于散戶投資者的買入活動尚未達到令人擔憂的水準,人工智能類的科技股仍有上漲空間。Vanda Research表示:“美股沒有看到令人擔憂的散戶投資流入額,一個月期間流入人工智能類科技公司的資金剛剛超過過去一年通常與‘低’散戶資金流入量相關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