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際網路資訊裸奔時代 安全訴求将由幕後走向前台

  過去一年系列的資訊洩露事件,讓網絡資訊安全問題一再撥動大衆的神經。進入新年,資訊裸奔形勢依然嚴峻。近日釋出的《2016年中國網站安全漏洞形勢分析報告》披露,在補天平台收錄的漏洞中,除了2015年的1400餘個可造成個人資訊洩露的漏洞外,2016年又新收錄了300餘個漏洞,總共約可洩露個人資訊上百億條。

竊密無所不在,保密通訊需求井噴

2016年網際網路資訊洩露事件層出不窮,最讓人關注的是南都報道的個人資訊交易産業鍊事件。記者花700元就能買到同僚10項資訊,包括開房記錄、名下資産、乘坐航班、上網記錄資訊,甚至還能買到手機定位、手機通話記錄。在網際網路連接配接一切的力量下,個人資訊保密之牆顯得異常脆弱。

“維基解密”的創始人、著名黑客朱利安·阿桑奇判斷“我們現在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截聽任何人已經成為可能,每條短信、每封郵件、每次通話。”出于強烈的個人隐私與财産保護需求,網絡資訊安全成為社會性的普遍隐憂。尤其是日常通訊的保密性需求,已由幕後走向台前。

這個需求吸引了軟體開發者和科技從業者,開發更加安全的即時通訊工具。在國外,許多軟體開放者開始着手在軟體層面,加強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的安全性。比如,Cryptocat、Signal、Telegram、Skype……均是在加密社交通訊方向發力。

改變雲端存儲架構,通訊私有化

然而在現行的雲端存儲主流架構下,要保證絕對的安全社交通訊并不容易,而單靠軟體加密,其安全有效性也存疑。有研究顯示,超過76%員工攜帶自己的移動裝置處理工作上的任務,是以考驗國内外開發企業如何建構移動安全防護。對此,國内企業深圳算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算雲智能”),首創了軟體與硬體防護相結合的方式,推出一款安全通訊工具——算雲私信通。其最大的特色在于便攜式伺服器與APP共同組成了一個全新的通訊系統,通過伺服器私有化,運用APP對使用者關系進行全方位管控。

記者發現,私信通的伺服器形同一個大屏手機,存儲着使用者的通訊資料,可随時遠端删除。與之相配套的,還有私信通APP,功能類似于輕量化的微信,但其資料傳輸路徑已經過加密。在群組聊天時,私信通APP采用傘狀的通訊結構,管理者與組員之間實作單線聯系,與會普通使用者無法私下聯系,確定不暴露彼此的人脈圈。将APP安裝在手機上,這套完整的安全通訊解決方案便可投入使用。

“我們讓使用者通過自己私人的伺服器來建立一個更可信更安全的網絡,然後還可以用傳統的類似微信的聊天方式來解決一個安全通信的需求。”算雲智能總經理楊輝洲表示,私信通為使用者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一般的事仍然用微信,重要涉密的事則可用私信通。

重要的事“私聊”成未來市場主攻方向

應該說,“私信通”的開發理念與當今個人資訊“失控”現象密切相關。新近上映的美國電影《絕對控制》對此有形象叙述:當資訊聯網,将資料交由他人,你的隐私将不再受自己控制。在《絕對控制》展現的物聯網世界裡,當人們動動手指、刷刷臉便可掌控家庭所有資源時,則意味着個人的資訊安全保障面臨着巨大的挑戰。

也正是以,私信通從根本架構上改變了傳統的依靠雲端伺服器的做法,把伺服器輕量化、私有化、便攜化,為使用者提供一種更為私有化的通訊方式,以滿足使用者更深層次的需求。

當然,《絕對控制》所暴露的社會問題不可能僅靠通訊工具解決,但這也折射出網絡安全市場之大。無論是即時通訊軟體加密,還是私信通的軟硬體相結合的安全通訊系統,其所深挖的不過是安全通訊市場領域的冰山一角。

      作者:佚名 來源:51CTO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