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馬懿後代被殺戮殆盡、全族盡滅,司馬家族究竟得罪了誰?

作者:若愚史話

司馬懿,是司馬家族的榮耀,也是将司馬家帶入鼎盛的關鍵人物。

他靠隐忍、權謀、狠毒,為子孫後代鋪平了通往皇權的道路。

他死後15年,他的孫子司馬炎就廢了魏帝曹奂,自立為帝,改國号為“晉”,司馬家族終于揚眉吐氣、站在了封建權力的最頂端。

可僅僅百餘年後,司馬家就慘遭屠戮,幾被滅族,都說“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司馬一族到底做了哪些“缺德事",得罪了哪些人呢?

司馬懿後代被殺戮殆盡、全族盡滅,司馬家族究竟得罪了誰?

一、當街刺殺皇帝,得罪了曹氏宗族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

臨終前,他将年僅8歲的養子曹芳,托付給了兩位重臣,一位是宗室、大将軍曹爽,另一位是大都督司馬懿。

熟悉三國的朋友,對司馬懿肯定不陌生。

他文武雙全,智計過人,不僅是三國後期唯一能與諸葛亮相抗衡的魏國大将、也是輔佐魏國四代皇帝的托孤重臣。

曹操臨終前,曾對長子曹丕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不是甘為臣下的人,日後必會染指我曹家的事,你要對他提防些。”

曹丕對此不以為然:僅憑一個快要入土的司馬懿,能鬧出什麼幺蛾子?

就這樣,曹丕把曹操的話當成了耳旁風,不僅把司馬懿視為心腹,他臨死前,還交代他的兒子曹叡也将司馬懿視為心腹。

後來的事實證明,曹家的後人,自曹操死後,是一代不如一代,就這點識人之明,曹家後人沒一個能趕得上曹操。

司馬懿後代被殺戮殆盡、全族盡滅,司馬家族究竟得罪了誰?

新帝年幼,曹叡本想讓兩位托孤大臣互相制衡,誰知曹爽為了大權獨攬,一直明裡暗裡排擠司馬懿。

司馬懿見曹爽日漸勢大,自己又沒有必勝的把握,遂決定避其鋒芒,故技重施。

司馬懿是個很有野心、又很有能力的人,他之是以曆經曹操、曹丕、曹叡三朝而不倒,在于他有一個殺手锏,那就是——裝。

司馬懿素來身強力健,卻偏偏裝得孱弱不堪,給人一種随時都要挂掉的錯覺。

拿現在的話說,司馬懿絕對是個影帝級的人物。

司馬懿用這一招騙過了曹丕、曹叡兩代帝王,現在拿來騙騙曹爽,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曹爽真以為司馬懿病得也床連下不了,于是,放松了警惕,在朝中更加為所欲為。

公元249年2月5日,曹爽護送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祀魏明帝。

此時,京中群龍無首,又守衛空虛,司馬懿認定反撲的時機已到,于是,率兵攻入皇宮,逼郭太後下诏:廢黜曹爽,并收繳他的兵權。

曹爽聞訊大驚失色,遂率大軍火速趕回洛陽,決定與司馬懿決一死戰。

誰知,曹爽一見“病”了大半年,仍生龍活虎的司馬懿,瞬間明白了怎麼回事,自家氣勢先矮了半分。

司馬懿見狀,趕緊趁熱打鐵對曹爽承諾道:“隻要大将軍放棄抵抗,我自會奏請太後,保住将軍全家的性命和爵位。”

曹爽信以為真,思考片刻便繳械投降。

誰知,司馬懿翻臉比翻書還快,他公然背棄承諾,不僅斬了曹爽,還誅殺了其三族。

不僅如此,司馬懿還大搞株連,一下誅殺了曹氏宗族7000多人。

司馬懿後代被殺戮殆盡、全族盡滅,司馬家族究竟得罪了誰?

此後,魏帝曹芳,又成了司馬懿手中的傀儡。

兩年後,73歲的司馬懿一命嗚呼,臨死前,他留下遺言:不準後人為他掃墓!

陰狠詭詐如司馬懿,也怕司馬家步曹爽的後塵吧!

自司馬懿陰謀搞掉曹爽、成功奪權之後,司馬家的子孫們,就将“陰狠狡詐”當做了護身符和上升的階梯,這樣的家風一旦形成,對整個家族來說,無疑是緻命的。

從這個角度上說,司馬懿真的是給兒孫們立了一個壞榜樣。

之後的司馬師、司馬昭在弄權和打擊政敵上,比之老父親,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公元254年,曹芳聯合朝中大臣夏侯玄、李豐等人,準備發動政變,罷黜司馬師。

誰知計劃洩露,司馬師一怒之下,将魏帝曹芳廢為齊王、并将參與政變的朝臣,全部誅滅三族。

為了友善把持朝政,司馬師又立了13歲的曹髦為帝。

司馬懿後代被殺戮殆盡、全族盡滅,司馬家族究竟得罪了誰?

第二年,司馬師在平定毋丘儉、 文欽之亂時,病死在途中。其弟司馬昭不經朝廷下令,就接了哥哥的班,繼任為大将軍。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公元260年,曹髦已經19歲了,想起祖輩的輝煌和自己的窩囊,他不禁羞愧難當,于是,他決定向司馬昭反擊!

後來的事實證明,曹髦這個年輕人,還是太沖動了。

當曹髦率領為數不多的衛隊,向司馬昭舉起利劍時,一支長矛突然飛出,将曹髦死死釘在了車輪上。

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思想裡,在大多數人仍效忠曹魏的朝堂上,司馬昭此舉,堪稱大逆不道。

司馬昭,終于超越了父親和兄長,背負着“弑君”的惡名,在朝中一手遮天,另立曹奂為帝、滅蜀漢、受封晉王。

公元265年,野心勃勃的司馬昭不甘心地死了,接棒的長子司馬炎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直接廢了魏帝曹奂,終結了魏國的國祚。

經過祖孫三代人的“不懈努力”,西晉就這麼踩着曹家人的屍骨建立了。

與許多新生的政權不同,司馬家的掌權,顯得是那麼的陰狠毒辣、沒有底線。

它因殺戮而生,最終也會因殺戮而亡。

司馬懿後代被殺戮殆盡、全族盡滅,司馬家族究竟得罪了誰?

二、八王之亂,得罪了司馬宗族

盡管得位不正,司馬炎建立西晉後,還是靠譜了一陣子的。

首先,司馬炎吸取了曹魏滅亡的教訓,大封宗室王。

他認為曹魏皇帝之是以這麼不扛打,主要是因為宗室王爺手裡沒權,沒法保衛自己的皇帝。

為了重蹈曹魏的覆轍,司馬炎不僅大封宗室王,還讓王爺們手握軍權,“廣置軍士、以郡為國”。

其次,招募原蜀漢、吳國的流民到北方來,分給他們土地和種子,讓他們安居樂業、充實北方。

第三,扭轉曹魏末期以來追求豪奢的社會風氣,提倡節儉、普及律令。

就這麼“三把火”燒下來,西晉開始走上了偉大複興的道路。

如果老百姓是以過上了好日子,誰管你得位正不正?興許,時間長了,司馬家的幾位老祖宗也能“被洗白”了。

可惜,司馬炎被一個傻兒子司馬衷坑慘了。

更确切點說,司馬炎是自己挖了個坑,然後把自己和西晉給套進去了。

司馬炎共有26個兒子,按說,太子之位并不是非司馬衷不可。

但司馬炎就認定“嫡長子繼承制”,偏偏嫡長子早夭,嫡次子司馬衷是個傻子。

司馬衷傻到什麼程度呢?那句著名的“何不食肉糜”,就出自這位仁兄之口。

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晉書·惠帝紀》

司馬炎也覺得自己這位太子實在不堪大任,屢次有了動搖之心,但看到司馬衷唯一的兒子 司馬遹酷似祖父司馬懿時,司馬炎又堅定了信念:

隻有傳位給司馬衷,這晉朝的皇位才能最終落到好孫子司馬遹手裡!

司馬懿後代被殺戮殆盡、全族盡滅,司馬家族究竟得罪了誰?

公元290年,為了讓傻兒子坐穩皇位,司馬炎臨終前煞費苦心,選中了兩位輔政大臣,一位是國丈楊駿、另一位是汝南王司馬亮。

楊駿是太子的親外公,又沒有兒子,而司馬亮一向沒有野心,是朝中衆所周知的“老好人”。

他們一個代表了外戚勢力,一個代表了司馬王室,這對輔政,既能互相牽制,又一緻效忠于新皇,這樣的安排,簡直完美啊!

然而,讓司馬炎怎麼也想不到的是,自己引以為傲的“托孤計劃”,竟會毀在一個女人手裡。

這個女人姓賈,名南風,是司馬衷的妻子,據說長相粗犷,心狠手辣。

司馬炎一閉眼,楊駿就仗着國丈的身份,讓閨女楊太後頒布了一道诏書,甩掉了汝南王司馬亮,封自己為唯一的顧命大臣。

司馬亮明知楊駿背棄了先帝的旨意,在搞事情,但他決心将佛系進行到底,不僅不找楊駿對質,反而腳底抹油,一溜煙跑到了許昌,徹底過上了“躺平”的生活。

楊駿大喜過望,立即着手在朝中、在禁軍中,安插親信。

賈南風見楊家父女,把自己這位皇後當成了小透明,頓時惡從膽邊生,想給他們一點顔色看看。

但賈家畢竟不如楊家勢大,思來想去,賈南風決定在朝中找一個同盟者,這個人得有野心,還得有實力,更重要的得口碑不好、不能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這麼一番排除法之後,賈南風找到了楚王司馬玮。

他們的計劃非常簡單粗暴:司馬玮帶兵入京,防止京外作亂,而賈南風則趁機鼓動禁軍,殺死楊駿。

什麼權謀、智計,統統不要!

這是多瞧不起權傾朝野的楊駿啊!

可出人意料的是,楊駿竟這麼輕而易舉被幹掉了。

司馬懿後代被殺戮殆盡、全族盡滅,司馬家族究竟得罪了誰?

更出人意料的是,賈南風事後論功行賞,竟将這頭功記在了汝南王司馬亮頭上,楚王司馬玮氣得七竅生煙,卻也無可奈何,隻能将仇恨的種子,全部撒向了司馬亮。

司馬家這種“張冠李戴”的本事,真讓人看得目瞪口呆,“八王之亂”也就此揭開了序幕。

由于“八王之亂”太過混亂,為了友善了解,我就簡而化之,将“八王之亂”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借刀殺人。

賈南風成功挑起了司馬亮與司馬玮之間的沖突,然後借司馬玮之手除掉司馬亮,然後又打着晉惠帝司馬衷的旗号,除掉了司馬玮。

醜皇後賈南風,終于迎來了大女主時代!

第二階段:螳螂捕蟬。

由于賈南風在後宮裡太能玩,太不把傻子皇帝放在眼裡,司馬家的一些王爺看不過去了,遂決定廢了賈南風,這其中,尤以趙王司馬倫勢力最大。

司馬倫是個很有心機的王爺。

他先表明自己的立場,絕對跟賈皇後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然後,力勸賈南風殺了太子司馬遹,因為司馬遹不是賈南風所生,一旦他登基,虐待過他的賈南風肯定沒好果子吃。

賈南風一聽是這麼理,當即命人毒死了太子司馬遹。

誰知,太子的死訊剛傳出,司馬倫就以此為把柄,用一杯金屑酒逼死了賈南風。

不久,司馬倫把傻皇帝司馬衷趕下了台,自己登基稱帝。

一石激起千層浪,司馬倫算是起了個壞頭。

自此,司馬家的叔伯兄弟們紛紛摩拳擦掌,人人都覺得自己可以當皇帝。

司馬懿後代被殺戮殆盡、全族盡滅,司馬家族究竟得罪了誰?

第三個階段:司馬混戰。

經過司馬炎、司馬衷的大肆分封,司馬家的王爺們很多,但皇位隻有一個。

怎麼辦?隻管上場呗。

這時的西晉,完全失去了秩序,晉惠帝司馬衷像吉祥物一樣,被搶來搶去,成了各路王爺手中的“人質”。

齊王司馬冏因不滿司馬倫的統治,率軍攻入洛陽,捅死司馬倫,又扶持司馬衷上位,大權獨攬;

長沙王司馬乂後者居上,轉過頭殺了司馬冏;

緊接着,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東海王司馬越上場。

……

司馬複司馬,司馬何其多。

一堆司馬老爺們就這麼打來打去,整整混戰了16年。

最後,司馬越勝出,司馬衷失去了人質的價值,被一塊餅毒死了。

鑒于司馬倫的教訓太過深刻,司馬越并沒有自己當皇帝,而是又立了一個傀儡——司馬熾。

公元306年,打了整整16年的“八王之亂”,才總算勉強平息下來。

次年,23歲的司馬熾正式登基為晉懷帝,改年号為永嘉。

結果,司馬熾一登基,就翻臉不認人,将司馬越當做了頭号消滅對象。

司馬懿後代被殺戮殆盡、全族盡滅,司馬家族究竟得罪了誰?

俗話說:最是無情帝王家。

可自古多少帝王家,都趕不上司馬家的無情。

翻開晉朝的曆史,整個司馬家不僅沒有君臣之禮,更沒有兄弟、叔伯之義。

為了攫取最高皇位,他們不惜白刃相見,更不惜拉上整個國家陪葬!

上層統治者如此短視和兇殘,西晉的國祚焉能長遠?

就在司馬越、司馬熾二人鬥得不亦樂乎時,匈奴的首領劉淵已建立了“漢國”,并派大将劉曜 、劉欽、 劉聰 、 石勒等人占據了西晉北部的數座城池。

周邊的少數民族鮮卑、羯、氐、羌等伺機而動、紛紛起兵,都想在西晉的地盤上分一杯羹。

互相看不對眼的司馬家族,終于迎來了最後清算時刻!

司馬懿後代被殺戮殆盡、全族盡滅,司馬家族究竟得罪了誰?

三、五胡亂華,得罪了中原士族

公元311年5月,司馬越決意親率大軍讨伐石勒。

然而,司馬越剛離開京城,晉懷帝就給親信苟晞下了一道密诏,要他半路截殺司馬越!

司馬越悲憤不已,當即噴出一口鮮血,幾天後就死在了讨伐外敵的路上。

沒了統帥,大軍隻能帶着司馬越的棺椁,傳回東海國安葬,沒成想,石勒緊随而至。

雙方在苦縣甯平城(今河南鄲城)展開激戰,

石勒以騎兵圍住群龍無首的十萬士衆,下令用弓箭射殺,一時間,王公貴族、将領軍士和黎民百姓競相踩踏,十萬餘人全被殲滅。

司馬越的屍首,也被石勒開棺焚毀。

“勒以騎圍而射之,相踐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餘萬。”——《晉書》

之後,劉聰、劉曜、王彌等率大軍,攻陷西晉的都城洛陽。

晉懷帝司馬熾被俘,太子司馬诠及官員、百姓三萬餘人被殺,皇宮女子不論身份貴賤,盡數被擄走。

劉曜還下令将西晉皇陵盜掘一空,然後一把火燒了皇宮。

皇宮内火勢熏天,皇宮外更是屍骸遍野,宛如人間煉獄。僥幸活下來的百姓食不果腹、居無定所,隻能铤而走險,“以人相食”。

與晉懷帝一道被俘的,還有皇後梁蘭壁,晉惠帝司馬衷的繼任皇後羊獻容、已故太子司馬遹的妃子王惠風。

身為亡國之奴,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

晉懷帝被毒殺後,西晉舊臣在長安擁立了晉懷帝的侄子司馬邺,做了天子,他就是晉愍帝。

由于西晉早就被八王之亂傷了元氣,以緻國庫空虛、兵力不足,4年後,長安也被攻破,晉愍帝也被毒殺。

公元317年,建國僅51年的西晉,正式宣告滅亡。

國破家何在?城深草木深。

曾經盛極一時的司馬家族,最終慘遭滅門。

入侵的胡人待皇室尚且如此,更别提普通老百姓了。

“憐我漢家兒,慘做兩腳羊。

隻恨為人身,家破又人亡。”

胡人入侵晉地,從來不帶軍糧,他們每到一地就大肆掠奪漢家女子,稱其為“兩腳羊”,白天當軍糧宰殺烹食,晚上則當玩物取樂。

中原大地完全成了胡人競相獵殺的戰場,中華文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

據史學家統計,自西晉被滅,到冉闵滅羯趙,中原地區的漢人死亡人數達千萬以上。

西晉,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被夷族滅國的國家、第一個讓華夏文明受到血洗的國家、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皇室被全殲的國家。

一個“五胡亂華”,就足以将司馬氏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司馬懿後代被殺戮殆盡、全族盡滅,司馬家族究竟得罪了誰?

四、衣冠南渡,得罪了東晉百姓

永嘉之亂後,北方的士族為了活命,紛紛舉家南下。

琅琊王司馬睿在鎮東司馬王導的建議下,招攬士族,以建康為都城,建立了東晉,“王與馬,共天下 ”的格局形成,寒門士子的上升之路被攔腰掐斷,門閥政治就此開始了。

剛開始,皇權、豪族互相制衡,國内相對穩定,老百姓的日子還勉強過得下去。

但司馬家族有個毛病——隻要日子好過一點,就開始瞎折騰。

這不,東晉整個官僚集團開始腐化堕落,“奢侈之風直追西晉時期”。

晉孝武帝司馬曜在位時,為了維持皇族的豪奢生活,一面打壓世族,一面剝削農民,皇權、豪族的平衡局面被打破,農民的負擔也跟着水漲船高,以緻“生兒不複舉養,鳏寡不敢妻娶”。

結果,司馬曜一咽氣,東晉就爆發了孫恩、盧循起義和桓玄之亂。

寒門出身的劉裕,在先後平定了孫恩起義、桓玄之亂後,手握重兵,成了東晉實際上的當家人。

公元419年,為了掃平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劉裕先後命人毒殺了晉安帝司馬德宗、廢帝司馬德文,并下令盡誅司馬家族。

自此,劉宋王朝建立,司馬家族徹底退出了曆史舞台。

曆史是一個輪回。

司馬上位時,盡誅曹氏,他們何曾想過,有朝一日,司馬一族也會被人所滅?

司馬懿後代被殺戮殆盡、全族盡滅,司馬家族究竟得罪了誰?

總結:

晉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另類的一個朝代,也是完全被自己人作死的一個朝代。

孟子說: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一個統治者,之是以會丢掉天下,是因為他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援;之是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援,是由于他的統治不得民心。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句話,就是晉國存續百餘年最真實的寫照。

司馬氏自上位那一刻起,就上失天道,下失民心,既得不到宗族的有力相助,也得不到百姓的支援,這樣的人即便能得到天下,國運又怎能長遠呢?

常言道:福不可享盡,勢不可使盡,惡不可做盡,但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司馬一族就是個深刻的教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