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華北電網負荷創新高,空調耗電占比近三成,還未到今夏尖峰時刻!

作者:金融界

6月中旬以來,全國多地普遍迎來高溫天氣,而華北地區高溫情況尤甚,用電量和負荷是以快速攀升。國網人士向财聯社記者透露:“雖然負荷和需求上升了,但今年整體缺口更小。”而省間電力現貨市場的平穩,也側面佐證目前電網保供壓力尚不明顯。

國網華北分部人士告訴财聯社記者,6月24日,華北電網最大用電負荷達28154萬千瓦,創入夏以來負荷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5.3%;其中,北京電網受氣溫升高影響,負荷同比大增約30%。

“目前還不是最緊張的時候。”國網相關人士表示,每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華北電網負荷頂峰,電力需求将進一步上升。根據國家能源局華北監管局6月下旬召開的2023年迎峰度夏工作會資訊,2023年華北電網迎峰度夏最大負荷預計将達到3億千瓦,今夏華北電網供電形勢整體趨緊;如遇到高溫高濕天氣,則華北電網最大負荷将達到3.1億千瓦,或出現明顯的平衡缺口。

盡管在支撐電源、電網加快配套建設的背景下,今年電力供需整體缺口更小,但高溫極值紀錄等因素的擾動仍将對華北電網平穩運作帶來考驗。

國家電力排程控制中心人士向财聯社記者透露,目前國網區域整體負荷在9億多千瓦,2022年最高約10.5億千瓦,今年預計将超過這一數值。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此前則預計,若出現長時段大範圍極端氣候,則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億千瓦。

“從華北電網情況看,除了某些時段新能源大發會向外輸電,正常狀态下都是受入型電網。”國家電網華北分部人士表示,華北電網用電負荷持續攀升的主要原因,是北京、河北等地空調等用電負荷增幅明顯,以及區域内矽産業、資料中心等耗能産業的發展。資料顯示,由于連續高溫,空調占北京電網負荷增長比例已達35%,而在河北,制冷負荷已超過總用電負荷的四分之一。

“今年整體缺口更小,主要原因是火電恢複加快建設和新能源出力。”國網人士表示,從目前看,東北、西北、華北區域電力供需基本平衡,存在電力缺口的區域主要是川渝、華東和長江中下遊地區。

建投能源(000600.SZ)證券部告訴财聯社記者,公司裝機容量915萬千瓦,目前處于滿發狀态。在新增電源建設方面,該人士透露,去年末監管層開始核準建設每年8000萬千瓦火電機組,公司今年3月獲核準的任丘熱電二期2×350MW項目和河北西柏坡電廠擴建1×66萬千瓦機組均屬于該行列,上述機組将于下半年建成投産。

京能熱電(600578.SH)對财聯社表示,公司此前已全面安排安全隐患排查等各項工作,確定迎峰度夏期間能源安全穩定供應。今年以來公司擴建2×1000MW涿州超超臨界機組項目和秦皇島二期2×660MW工程相繼獲得核準投資,将為華北電力供應提供更高保障。

晉控電力(000767.SZ)人士則表示,盡管目前煤價仍使公司火電項目整體處于虧損狀态,但公司機組現處于滿發狀态。公司2022年通過省間現貨外送浙江電量2.8億度,今年外送電量的規模和形勢尚不好判斷,但預計不會出現2022年時比較緊張的局面。

省間電力現貨市場一直保持平穩,側面也可佐證目前電網保供壓力尚不明顯。國網人士透露,目前省間現貨價格維持在0.4元/千瓦左右,尚無明顯波動。“雖然從各地能源監管機構的預測和中長期交易看,電力普遍存在一定缺口,但從目前看,現貨交易出清結算後都可解決缺口問題。”

今年6月1日和7月4日,國務院國資委兩次召開央企能源電力保供工作會議,要求各中央企業全力以赴做好能源電力保供工作,這也給電力保供尤其是華北電力供應提供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記者從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早在3月和4月,大唐集團就分區域召開兩次迎峰度夏電煤保供專題會議,截至6月24日,該公司電煤庫存高于去年同期584萬噸,可用天數高于去年同期5.5天,以實作夏季負荷高峰期間電煤穩定供應。國家電投則全力推進“綜合智慧零碳電廠”開發建設,開工41個零碳電廠,建成投産48個項目,形成裝機規模62.2萬千瓦,聚合可調負荷10.3萬千瓦。

國家電網華北分部人士表示,将全力保障建投明泰電廠、西上莊電廠和彙能百川電廠火電機組以及錫盟古日班風電場調相機等迎峰度夏重點工程按期投産,進一步提升區域發電能力;及時掌握瓦斯供應、燃煤庫存情況,超前做好發電機組出力受阻治理,嚴肅排程紀律,加強“兩個細則”執行,保障機組應發盡發。

而根據國網能源院此前釋出的《中國電力供需分析報告2023》,預計今年全國新投産發電裝機容量2.8億千瓦,比2022年增長40.3%,連續第二年創曆史新高。其中,抽水蓄能電站投産規模持續高位;燃煤發電新投産規模将超過4000萬千瓦,有力提升電力保供能力及系統靈活性;新能源發電投産規模常态化過億千瓦。總的說來,預計今年全國電力供需平衡偏緊,保障電力供應需要多措并舉。

電網和跨省電力交易成華北電力保供後盾

“目前,電廠燃料供應以長協煤為主,本輪煤炭現貨價格回調對火電經營改善程度有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主任張琳認為,火電企業的經營狀況影響其發電積極性。同時,近年來火電企業持續虧損導緻技改檢修投入不足,帶來裝置風險隐患上升,也會增加電力生産供應的不确定性。疊加氣候變化給其他電源發電帶來變數,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供應面臨一定挑戰。

華北某電力企業高管則對财聯社表示,去年省間電力現貨價格較高,有效減少了機組非計劃停運和出力減少的情況。“買最好的煤,山西一個電廠10天的檢修期甚至壓縮到了2天”,在電價引導的作用下,火電企業發電積極性得到保證,使2022年電力缺口得到很大緩解。

據電網排程人士透露,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制定今年省間現貨交易的價格政策,預計将較去年下調,但比平常電價仍漲幅明顯。2022年迎峰度夏期間,省間現貨報價上限10元/千瓦,結算價格基本在2元左右區間,而“今年省間現貨價格預計在1元左右。”

“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電力保供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完善跨省跨區電力交易機制,充分發揮大電網平台作用。”中電聯規劃發展部主任張琳進一步表示,形成靈活反映電力供需狀況和發電成本的現貨價格,是打破省間壁壘最有效的市場化手段,也是實作在更大範圍内優化資源配置和減碳的必要措施。

财聯社記者獲悉,今年國家電網加快推進了239項35千伏-750千伏迎峰度夏重點工程建設。為保障華北電網穩定運作,一批工程也已相繼建成投運。在山西,洪善至榆社500千伏線路改擴建工程等26項迎峰度夏重點建設工程已全部投運,将為京津冀、華東等地區迎峰度夏提供電力保障。在河北,北京東100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業已投運,該工程是内蒙古錫林郭勒盟送山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的重要中轉站,投運後京津唐受電能力将增加350萬千瓦,比之前翻了一番,将有效提升華北電網保供和抵禦嚴重故障的能力。

在今年電力供需整體偏緊和高溫極端天氣的背景下,需求側響應也被視為實作電力保供、迎峰度夏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據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釋出的《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到2025年,各省需求響應能力達到最大用電負荷的3%—5%,并明确需求側響應主體,通過尖峰電價等形式完善需求側響應價格形成機制、通過虛拟電廠等形式整合使用者側資源參與需求側響應。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國網各屬地公司正大力推動相關工作,其中,國網保定供電公司推進需求側負荷管理,已與千餘家工商業企業簽訂需求響應合作協定,引導工業企業合理安排錯峰檢修、大型商業綜合體高峰時段調整空調溫度。國網山東電力則在全國率先上線“惠用電”電費測算功能,以看得見的價格優惠引導居民錯峰用電,優化迎峰度夏電力負荷。

國網華北分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财聯社,正充分發揮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作用,利用跨區跨省輸電通道開展餘缺互濟,確定華北區域電力可靠供應。國家電網華北分部将多措并舉確定電力可靠供應和電網安全運作,守牢大電網安全生産生命線和民生用電底線。

本文源自财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