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什麼是有源器件 三極管 場效應管 為什麼 是 有源器件

所謂有源就是必須單獨供電才能發揮正常作用的元器件,常見的半導體,像三極管,隻有恰當供電的情況下,才有放大狀态。是以,它們統稱為有源器件

而像電阻、電容這些,即便沒有供電,電阻值和電容值這些參數也是存在的,這種就屬于無源器件

關于模電方面的東西,我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去回答,或者說不敢回答,因為模電貫串了我的整個童年,青年,成年,以及現在做的工作就是硬體電路設計方面。

我覺得很難用三言兩語去說清楚模電,以及該如何去學習。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 有很多人可能上大學前都沒聽說過三極管,沒有見過真正的電阻。極少數人聽說過,或者能夠認出哪個是二極管、三極管,而我早在剛上高中階段就能夠清楚的了解三極管放大電路的原理,以及實際做過放大器來放大音頻信号。除此之外, 我還做過揚聲器,電動機,功放,車模,船模(通電就跑,不能控制的那種),飛機模型(撲翼機)等,另外,我還拆了無數的廢舊電器(因為我爸有很多年以收廢品謀生,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每天傍晚我爸回家後,我都會例行檢查,任何帶電的電子垃圾都會被我扣下),而且部分電器還能修好,那feel真是倍爽(傲嬌臉),這也決定了我大學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電子資訊工程專業。

是以上大學後, 模電,數電,電分對我來說都不是難事,對于這方面的學習的話,我的建議由這麼幾點:

1.興趣,興趣,興趣。。。(像我這樣有興趣的話估計你就不會在這問這個問題了)

2. 人學習新鮮事物的順序是 感性認知—>熟練使用—>懂原理—>會設計—>會優化

是以,我強烈的反對一開始就去啃那些晦澀難懂的公式,這隻會嚴重的打消你的信心。是以可以先去試着使用,比如自己實際動手搭個電路啥的。有了感性的認知之後你就能自然而然的明白工作原理,然後公式推導就隻是數學問題了。是以入門書籍我義無反顧的推薦日本鈴木雅臣的《半導體電路設計 上 下》,整本書以實驗為基礎,着重講原理,而不是公式推導。

3.心态要調整好,不要上來就把自己吓到了。

4.如其他知友所說,可以使用multisim多做仿真,對于了解原理很有幫助。

對于模電本身的幾點了解:

1. 模電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折中”,因為他不像數電那樣明确,1就是1,0就是0,更多的時候是,比如你電路某個參數(比如偏置電流),設定的大一點,功耗就變大,輸入端驅動會難一些,設定的小一點,功耗小了,但是輸出電阻必然就大了,輸出電流能力也弱了,是以你需要折中的考慮這個問題,兩邊甚至是多邊都得兼顧到,這是區分模拟工程師水準的地方。

2. 最重要的兩個定律就是 KCL KVL,隻要深刻了解這兩個定律,後面的各種複雜的電路都能夠計算出來了。

3.模電的核心器件是三極管和MOS管,因為他是有源器件,是多數電路的核心,就如同人的心髒一樣。是以需要深刻的了解他們的工作原理。

4.運放隻是理想化的模型的現實實作,隻需要記住 虛短和虛斷就能夠計算大多數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