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過萬億而不入

馬斯克過萬億而不入

馬斯克過萬億而不入

馬斯克想要帶領特斯拉重回萬億美元的希望,落空了。

中原標準時間7月20日,特斯拉釋出2023年第二季度财報。受此影響,特斯拉股價盤後下跌逾4%,股價回落至280美元左右。

财報釋出前夕,有特斯拉粉絲在推特上分享了一張模仿電影《300勇士:帝國崛起》的圖檔,并配文:“明天,讓特斯拉沖上300美元。準備好了嗎,斯巴達人?”馬斯克在回複中稱:“确實在盯着這個rn号(即特斯拉訂單号,reservation number)”。

一旦特斯拉股價如期沖上300美元,這将意味着,繼2021年10月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後,特斯拉将重回萬億美元俱樂部,也将是2023年上半年内除英偉達外,第二家邁入萬億美元門檻的上市公司。

盡管特斯拉二季度營收、淨利潤雙雙增長(營收249.27億美元,同比增長47%;淨利潤27.03億美元,同比增長20%),但大幅降價的代價仍在持續。

特斯拉毛利率連續三個季度下跌,二季度滑落至18.2%,創三年以來的最低水準,且短時間看不到回升的可能性。

馬斯克過萬億而不入

财報電話會上,馬斯克稱,如果經濟環境惡化,特斯拉将不得不進一步降低汽車價格,“願意為了增加産量,繼續犧牲利潤率。”

在點評二季度汽車傳遞量略高于第一季度時,投資銀行家Vitaly Golomb就分析指出,背後的唯一原因是特斯拉以犧牲利潤率為代價的大幅降價,“很明顯,特斯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家汽車公司,與其他制造商一樣面臨着供應鍊和需求壓力。特斯拉甚至有越來越多的Model 3和Model Y的庫存,似乎真的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需求飽和點。”

比降價導緻毛利率可能進一步下滑更糟糕的消息是,馬斯克還在财報電話會上預示,由于特斯拉将在夏季停工以完成工廠更新改造,這一舉動将導緻第三季度汽車産量的下降。但馬斯克依然重申了年内完成180萬輛汽車傳遞目标的任務。

在持續下滑的毛利率和汽車産量危機面前,早已被外界消化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試量産消息,以及Dojo超級計算機即将投産的計劃,都難以在短時間内攪動資本市場的情緒。

或許是為了鼓舞投資者,馬斯克開始宣揚起巴菲特的長期主義,稱自己對特斯拉的長期價值有着非常高的信心,“公司價值有望達到現有規模的五倍,甚至10倍。現在買特斯拉股票,漲了再賣,就像巴菲特選股那樣。”

A

二季度内,除了特斯拉超預期的汽車銷量帶動股價上漲以外,推動股價暴漲的更多動力則來自馬斯克畫出的一張張大餅。

7月3日,特斯拉公布二季度傳遞量,全球共生産47.97萬輛新車,同比增長約86%;傳遞量超過46.61萬輛,同比增長約83%,重新整理單季度傳遞紀錄,也超過了華爾街預期。受此影響,特斯拉股價當天大漲6.9%。

這隻是二季度特斯拉股價暴漲的一個縮影。從5月份以來,特斯拉股價已經大幅增長超六成,更大的利好因素來自汽車銷量之外。

二季度,福特、通用等一衆美國車企,以及在美生産銷售的車企,紛紛開始接入特斯拉充電網絡,并适配特斯拉充電标準。這直接助推特斯拉在服務和其他收入方面營收增長47%,達到21.5億美元。

華爾街分析師預計,盡管此舉對特斯拉當下營收貢獻不大,但有望在未來提振特斯拉營收。Piper Sandler估計,到2032年,特斯拉充電網絡營收将達到96.5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的營收将來自其他汽車制造商使用其充電網絡産生的營收。

另一利好因素則要歸功于終于走向量産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近期,特斯拉對外釋出的一張照片顯示,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工廠正式下線了第一輛Cybertruck。

馬斯克過萬億而不入

财報電話會上,馬斯克提到,Cybertruck 将包含大量新技術,擁有上萬個“獨特的零件和流程”,并給出了新的傳遞時間表,“今年三季度傳遞,明年大批量生産。”

推動特斯拉股價暴漲的最大利好,當屬AI熱潮的新一輪爆發。

以Chat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浪潮到來後,馬斯克身先士卒,成為宣揚AI威脅論的頭号旗手。

為了打造号稱更為安全可信賴的AI産品,7月12日,馬斯克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公司xAI,并表示未來将與特斯拉晶片團隊共同開展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且xAI還将在加速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能力方面起到助力。

xAI之外,馬斯克推動特斯拉自動駕駛能力落地的另一大助力,則是Dojo超級計算機。馬斯克表示,Dojo超級計算機将于7月份正式投産,特斯拉明年還将在Dojo上投入超過10億美元,且Dojo還将幫助訓練大模型能力。

AI大模型技術變革的到來,還讓外界進一步看到了機器人更加智能化的新路徑,英偉達黃仁勳甚至直接将大模型+機器人所建構的“具身AI”,稱為下一波AI浪潮。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馬斯克在演講中再次提到機器人,并預測未來地球上的機器人數量将會超過人類的數量。在馬斯克看來,未來人形機器人和人的比例可能會達到2:1,屆時機器人需求量将超過200億台,幫助人類從無聊、重複且危險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根據馬斯克預計,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有望在明年年底進行适度的批量生産。

B

為了進一步俘獲資本市場芳心,馬斯克還在持續擴大産能和銷量,以及降本上不斷發力。

二季度财報釋出前夕,特斯拉德國工廠爆出産能擴建的消息。據德國環境和水務部門公開的一份申請檔案,特斯拉已經請求德國地方當局準許其柏林工廠的擴建計劃,包括建設一個水循環利用設施,并擴建電池組生産設施。

根據申請檔案,特斯拉德國工廠汽車産能将達到每年100萬輛,電池産能将達到每年100千兆瓦時。上述改造将于2024年上半年開始實施。

馬斯克過萬億而不入

目前,特斯拉柏林工廠主要生産Model Y,其年産能為37.5萬輛。在已經投産的全球四大汽車超級工廠中,産能最大的仍屬上海,年産能超過75萬輛,遠遠高于加州工廠的65萬輛,以及得州工廠的25萬輛。

除了擴建産能,特斯拉還被爆出正在努力開拓新的銷售市場,7月特斯拉已經在馬來西亞開售Model Y,今年8~9月份,國産版Model Y還将進入南韓市場開售。

占據特斯拉汽車産能半壁江山的上海工廠,則剛剛經曆了一場降本行動。

據十方智行爆料,7月初,特斯拉開始裁減上海工廠一期電池組裝廠的部分員工。盡管特斯拉尚未對外解釋此次裁減電池組裝勞工的原因,但有分析認為随着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生效實施,為了最大程度享受政府的稅收抵免政策,進而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或許是馬斯克被迫做出這一調整的原因之一。

根據财報披露資訊,特斯拉二季度從《通脹削減法案》中擷取的稅收抵免在1.5億美元至2.5億美元之間。

為了進一步促進銷量,一向标榜不打廣告的馬斯克也開始低頭服軟,既在特斯拉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首次表态将“嘗試投放一些廣告”後,6月份,特斯拉的一些廣告正式出現在谷歌搜尋頁面。

C

馬斯克想要幫助特斯拉叩開萬億美元大門的上述種種舉措,顯然仍未能滿足資本市場的期待。

二季度的一衆利好因素,基本都已經被外界消化殆盡,展現在了現有的股價暴漲之中,且外界目前尚看不到這些利好因素進一步放大的可能性。

即将在三季度投産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如馬斯克所說,“與所有新産品一樣,它将遵循 S曲線”,這也意味着短時間内Cybertruck難以貢獻足夠有效的營收。

盡管有了AI大模型的加持,但特斯拉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推進仍然未能打開局面。從2016年就不斷對外承諾量産的特斯拉FSD(全自動駕駛),一度屢屢跳票,直到2021年10月,基于自研晶片的FSD Beta公測版才開始陸續向使用者推送,且局限在美國部分城市。到2022年下半年,FSD版本才開始在北美更大範圍部署,積累起近40萬訂閱客戶。

為了在北美和世界其他地區進一步推廣FSD,馬斯克甚至在5月份祭出了免費試用一個月的營銷手段。傳聞多時的FSD引進中國市場計劃,仍懸在半空中。

至于能夠幫助人類從無聊、重複且危險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的機器人,則更是一個相對遙遠的目标。财報電話會上,馬斯克表示,目前特斯拉制作的Optimus機器人數量在10個左右。

2021年10月特斯拉首次突破萬億美元之際,面臨的情況與眼下多少有些類似:當年特斯拉正式釋出FSD Beta公測版,推出能效更高、成本更低的4680電池模組,亮相Dojo超級計算機、首款AI訓練晶片D1,和人形機器人Optimus。

馬斯克過萬億而不入

但随着特斯拉汽車銷量一次次無法完成年增長50%的既定目标,特斯拉股價在跌落萬億美元後,進入到起起伏伏的波動階段。

2020年第四季度,馬斯克對開公開了“多年内平均50%年化傳遞增長”的長期指引,希望在2030年達成年銷量2000萬輛的目标。但特斯拉已經連續2年未達預期。繼2021年未能完成年傳遞量100萬輛名額後,2022年,特斯拉也未能實作規劃中的150萬輛傳遞目标,全年實際傳遞量為131萬。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累計傳遞88.9萬輛汽車,原本應該完成的200萬輛傳遞指引,已經被馬斯克主動調低至180萬輛,剩餘的91.1萬輛缺口,無疑将是馬斯克下半年最重要的KPI,或許也有望成為特斯拉叩開萬億美元大門的重要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