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童身高标準有“更新”,多個年齡段标準提升,家長開始焦慮了

作者:龐小護

國家衛健委最新釋出的《7歲以下兒童生長标準》開始實行。與目前臨床使用的标準相比,大部分年齡段的身高有“微調”,這也引發了部分家長的“身高焦慮”,早早趕到醫院就診、咨詢。

武漢多位兒科專家表示,孩子的身高受諸多因素影響,家長不要太過焦慮,盲目為正常兒童增高,擾亂正常生長發育。

兒童身高标準有“更新”,多個年齡段标準提升,家長開始焦慮了

兒童身高新标準來了

比現标準有“微調”

7歲以下兒童身高新标準實行,到底該怎麼科學看待新标準?

武漢兒童醫院兒保科專家肖芳解釋,臨床現用的标準,是由首都兒科研究所生長發育研究室,根據2005年九省/市兒童體格發育調查資料研究制定,标準表分為男、女版,可參考年齡段為0至18歲。這一标準由兒科、兒童保健、兒童營養、衛生統計及流行病學等方面專家充分論證制定,屬于全國範圍内較大的樣本調查,較符合大陸兒童的生長發育情況。

由國家衛健委最新釋出,大多年齡段的身高标準值上都有微調。”肖芳說,這是基于2015年的樣本調查結果,和10年前相比,兒童的飲食、營養、運動等各方面都有較大變化。

新标準看到,依舊分為男版、女版,按照年齡不同,每檔年齡分為七檔百分位,分别為P3、P10、P25、P50、P75、P90、P97。

兒童身高标準有“更新”,多個年齡段标準提升,家長開始焦慮了
兒童身高标準有“更新”,多個年齡段标準提升,家長開始焦慮了

身高标準的确定是随機抽取100個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别的孩子由矮到高排隊,P50則意味着孩子的身高剛好在第50個,處于平均水準。是以,根據新标準,兒童身高處于P25至P75的,可為中等水準;如果身高值低于P3,則屬于矮小水準,建議家長要帶孩子到生長發育門診找原因;大于P97的,則屬于高個子,遠超同齡人的水準,但也要注意檢查孩子是否有骨齡偏大的情況。

記者梳理發現,以0歲的新生兒為例,如果男嬰身長為50.4厘米,女嬰身長為49.7厘米,在現标準屬于“标準身高”,新标準的中位數則分别為51.2厘米、50.3厘米,增長了0.8厘米、0.6厘米。

像這樣的“微調”,在新标準中還有很多,以3歲女童為例,現标準的中位身高為95.6厘米,而新标準則增高了0.6厘米,為96.2厘米;6歲男童中位身高為117.7厘米,新标準中位身高則為118.8厘米,增高了1.1厘米。

兒童身高标準有“更新”,多個年齡段标準提升,家長開始焦慮了

不少家長開始焦慮

迫不及待送娃就診

兒童生長新标準剛實施,31歲的甯女士(化姓)就坐不住了。趁着周末休息,她抱着兒子樂樂到武漢兒童醫院就診。

當天,在該院門診6樓,兒童保健科專家肖芳坐診。甯女士說,兒子今年4歲1個月,從小到大個頭都比同齡人偏矮,目前最新測量的身高為99.3厘米。按照上一版的标準,樂樂的身高勉強在倒數10%的水準,但更新了新的身高新标準後,标準值增長了0.8厘米。“标準一變,樂樂掉到了倒數3%的水準,我們兩口子急得睡不着。”甯女士說,在幼稚園,樂樂明顯比同齡孩子更瘦小,一家人擔心他再不跟上“大部隊”,身高就得拖後腿了。

肖芳檢查後表示,樂樂身高的确比同齡孩子偏矮,她安慰甯女士不要太過着急。考慮到樂樂是過敏體質,一到季節交替就有發作,晚上睡不好,推測身高發育和過敏有很大關系,但仍需先檢查,并盡早幹預。

當天,極目新聞記者在該院門診看到,排隊候診看身高發育的家長還不少。家住漢口的王女士說,看到新标準後“不淡定”了,忍不住和身邊的同齡孩子比較,陷入新一輪的“身高焦慮”。

在肖芳接診過程中,還有一位父親帶着7歲的兒子來就診。他說自己身高168厘米,妻子身高158厘米,夫妻倆希望兒子将來個子高一點,蛋白粉、鈣片買了不少,聽說新标準執行,他着急地帶娃來找專家,希望能打幾針生長激素,這樣長得快,免得日後比同齡人矮。

肖芳通過計算遺傳身高得知,孩子可長到170厘米到175厘米,便拒絕了家長的要求。像這樣急功近利,希望通過生長激素為孩子增高的訴求,醫生一般不予支援。

兒童身高标準有“更新”,多個年齡段标準提升,家長開始焦慮了

“迫切求高”要不得

容易陷入增高誤區

在武漢協和醫院兒科,每年很多家長帶娃來看身高發育。該院兒科“明星醫生”林鳴告訴記者,他經常接診因為家長為子女增高心切,濫用藥物或保健品,有的吃出性早熟,有的造成骨骺早閉,令人痛心。

在他的直播間和網友分享科普知識時,曾提到一位小患兒,當時8歲,身高隻有120厘米,比大多數同齡孩子身高都要低。家長十分着急,聽信朋友介紹,托人花重金買了3個療程的所謂口服“增高藥”。前半年娃的身高蹿得較快,一下長了5厘米,後面就不動了。父母着急,帶孩子到協和醫院兒科檢查,結果兒子的骨齡已達到11歲的水準,骨骺幾乎閉合,影響生長發育。

“很多家長吃虧上當,還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林鳴醫生說,現在使用的基因重組人生長素是處方藥品,隻能注射使用,注射後還需嚴密監測孩子的諸多名額,這一過程是非常嚴謹的。

“孩子的身高,除了遺傳因素外,還和睡眠、營養、運動、情緒等多方面因素有關。”林鳴醫生介紹,孩子身高增長,雖然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但是總體來說還是遵循着一定的規律,上一階段虧損的身高,不是下一階段說追就能追上來的。

他介紹,孩子3歲時正常的平均身長在95厘米左右,這是孩子身高增長的第一個高峰期;到孩子3-10歲這個階段,生長速度相較嬰幼兒期要低,每年維持5-7厘米,是身高增長相對穩定的時期。

“通常女孩子在10至12歲、男孩子在12至14歲進入青春期,有些家長認為這段時間就是身高能猛沖一把。”林鳴說,青春期孩子的生長速度類似一條抛物線,整體算下來,青春期期間女孩可長約25厘米,男孩可長28至30厘米。

個子蹿太快并非好事

要排除性早熟可能

很多家長一心求快,但實際上孩子不是長得越快越好。

7歲女孩萱萱(化名)家住漢口,小小年紀的她,近兩年個子長得很快,今年長到了1.3米,身高遠超同齡小朋友。看着女兒的長腿,父母很自豪。

上個月,媽媽驚訝發現女兒胸部隆起明顯,一摸有硬塊,稍一用力觸碰,萱萱直喊疼。察覺到不對勁,父母帶女兒到武漢協和醫院兒科就診。

武漢協和醫院兒科醫生林鳴檢查發現,萱萱的兩側乳房均有發育,骨齡片顯示,骨齡相當于11歲半的孩子,随後進行性激素激發試驗,确診為真性性早熟。林鳴預測,孩子成年後身高不超過1.5米,建議開始抑制性發育治療幹預,否則終身矮小不說,還會帶來一系列心理問題。

這讓家長五雷轟頂,夫妻倆都是大高個,女兒怎麼會矮小。林鳴解釋,萱萱目前身高雖在同齡孩子中排名靠前,但這是性早熟導緻的“生長加速”,如長跑一樣,後半程後勁不足,最終個頭隻能在同齡人中“掃尾”。

林鳴關注到萱萱體重35公斤,BMI(體質指數)20.7,屬于超重,這是誘發孩子性早熟最重要的因素。當即,萱萱在協和醫院開始了規範治療。

“性早熟不僅會導緻孩子身高停滞不前,還會影響到生殖系統。”林鳴說,女孩8歲前、男孩9歲前出現第二性征發育,就需要專業兒科醫生評估,排除器質性問題,再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兒童身高标準有“更新”,多個年齡段标準提升,家長開始焦慮了

過于肥胖也影響長高

“很多家長隻關注孩子的身高,卻忽略了孩子的體重,這也是影響孩子身高的重要名額。”武漢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醫生劉華介紹,其實,體重和體質指數,即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這也很重要,是反映體型勻稱度,判斷是否超重及肥胖的重要名額。

劉華分析,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家長越來越重視兒童的營養水準,但有些孩子吃得好、動得少,明顯偏胖。如果孩子過于肥胖,骨齡加速增長的風險會增高,“縮短”孩子長高的時間段,影響成年後的最終身高。

此外,肥胖的孩子還容易患高血壓、高胰島素血症、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留下健康隐患。此外,有些孩子還可能因為肥胖而影響心理健康,這同樣也會影響孩子内分泌情況,進而影響到身高增長。

這些長高的“坑”别信

●要長高,多補鈣?

一說到長高,家長第一反應是多喝牛奶、吃鈣片,其實不對。

首先,孩子能長高,離不開生長激素的分泌、膳食營養的均衡、必要的運動等,這不是單純補鈣就可以的。當然,缺鈣也不行,科學防缺鈣補鈣最重要。其次,單純補鈣、補過量反而不好。鈣片吃得過多,孩子便秘不說,骨折、骨骼過早鈣化都可能找上門。如喝奶太多,孩子正餐吃得少,營養攝入就會受影響,反而影響長個兒。

●打球、跳繩才能助長?

傳統觀念認為,跳繩、遊泳、打籃球,這些項目才是促進孩子長高的運動項目,其實不然。

所有的體育鍛煉,都能幫助孩子預防肥胖、增加骨量、促進生長激素分泌,進而讓孩子長得更高。是以,家長可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堅持鍛煉即可。

●打生長激素,會造成危害?

這是一個常見誤區。老百姓常說的激素,一般指糖皮質激素,長期使用會引起中心性肥胖、生長遲緩等副作用。但“生長激素”是大腦垂體前葉細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質,是一種肽類激素,主要促進骨骼生長,讓孩子長高。隻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是安全的。

特别提醒,正常兒童不能随便打生長激素,否則會直接參與身體代謝,升血糖、加速脂肪分解,減少脂肪沉積、促進蛋白質合成;間接作用是通過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讓細胞增殖增生。

是以濫用生長激素可能激發已有惡性良性腫瘤的生長,加重代謝綜合征程序,臨床上生長激素治療有其嚴格的适應症,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生長激素治療。

●孩子長不高,可以抓點中藥補補?

有些家長給孩子進補鹿茸、西洋參這類中藥,有促進性早熟的可能,特别是紫河車,就是人胎盤,裡面含有大量的性激素。這也是兒童内分泌醫生反複跟家長強調的,絕對不能亂用中藥,就是裡面的成分有可能促進性早熟。

家長做好這四件事,孩子能長得更高

●給孩子畫“生長曲線圖”

正常的學齡期兒童,一年能長5-7厘米。父母可以每年給孩子量身高,并記錄下來,畫個“生長曲線圖”,随時掌握孩子長高進度。

●確定孩子睡得好

生長激素在入睡後1-2小時内達到高峰,要抓住這個“黃金期”,最好讓孩子晚上10點前上床睡覺。

●多吃禽蛋肉、多喝奶

多給孩子吃魚蝦、瘦肉、禽蛋、豆制品和應季蔬菜、水果,多給孩子喝牛奶。

喝碳酸飲料,會加速鈣質流失;一些果汁飲料和茶飲等含糖飲料,也會影響孩子血糖、幹擾内分泌,影響長高,應盡量避免。

●多安排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既能讓孩子多曬太陽、又能增加活動量,對促進生長發育很有利。此外,戶外活動還能預防近視,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