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是做嵌入式憑什麼高薪offer歸别人

都是做嵌入式憑什麼高薪offer歸别人

問題

天談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我如何才能拿下高薪offer。

辛苦工作當然不隻是為了錢,錢也不是唯一衡量我們貢獻的标尺。然而你不得不承認,賺錢多少确實是世俗社會對一個人成功程度的評價,而且更高的薪資也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是以努力去追求更高薪資是正确的、上進的、積極的、應該的。

然而很多人直到真正去面試才開始心涼,為什麼薪資15k的崗位我投履歷根本不理我?為什麼好不容易一個面試機會回去等消息就沒下文了?為什麼同班那誰誰誰簽了12k,而我8k的還找不到,隻好要求一降再降,最後灰溜溜拿5k去上班了。

隻能安慰自己起薪不重要,後面還有機會,我後面再努力追趕,三年後我一定XXXX....但是真實情況可能是一步差步步差,你們之後的差距可能會越拉越大。你在努力難道别人沒努力?中國人天天喊“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你以為都是喊着玩的?

打擊和揭傷疤到此為止。So,怎麼辦?出路在哪裡?

什麼樣的崗位薪資高

大家去招聘網站去看時,有些公司崗位會明确給出薪資範圍,有些則不會,需要你實際去面試時才雙向協商。但是不管什麼時候攤牌,總有一些客觀規律在決定崗位薪資。

首先你得先搞清楚,一個崗位薪資能給到多少不是應聘者決定的,而是這個公司在規劃這個崗位時就決定了的。公司招人不是盲目的随便決定臨時起意的,都是有組織有預謀的。越是大公司越是優秀的公司他們的規劃會越長遠。

BAT華為之類的公司可能前一年就定下了第二年要招聘哪些崗位,招多少人,薪資範圍給多少,這些都是由高層直接定下的。當然這個确定是一個範圍,而不是一個精準數字。

應聘者個人優秀與否,更多是決定你是否能拿到這個offer,這是一個yes or no的問題。如果不要你就不用談薪資了,就算你願意隻拿一半工資别人也不會要你。如果要你然後才是談具體薪資,這個具體數值不會超過預設的範疇(當然特别優秀的除外,但是這種天才是極少數,不在我們讨論範圍之内。你最好認為你不是這種天才,反正我不是。)

搞清楚這個原則你就明白了:你想拿高薪關鍵是要拿下那些本來就準備給你高薪的企業崗位。

那什麼公司、什麼崗位願意給更高薪資呢?咱們分公司和崗位2個層面來說。

首先從公司層面,對于應屆生來說,一般肯定是越大越優秀越正規的公司的同類崗位薪資會越高。為什麼?因為優秀的公司本來就賺錢能力強,他們也知道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是以願意出更有競争力的薪資來拿下優秀人才。而小公司就算懂這個道理但是支付能力不足,是以更願意“撿漏”,而定不起高薪标準。是以你如果有實力,肯定是優先考慮BAT華為之類的公司了。

其次從崗位上,每類崗位薪資都會有一個市場标準,崗位之間也會有差異。譬如說做AI算法的肯定比做51單片機的拿得多,這當然是因為兩個工作本身難度差異很大,而且還有兩個崗位的供需關系差異很大。市場上會51單片機開發的一抓一大把,而會AI算法開發的則少之又少,肯定後者薪資更高了。

是以,拿到高薪的第一步,就是你本來就要投遞那些願意給高薪,也給得起高薪的公司和崗位。你想拿10k+卻去面試一家明确寫着5-6k的公司崗位肯定不可能成功了,隻能當做是積累面試經驗。

應聘是一場局部排名賽

大家打過遊戲就知道,有時候你這邊幾個人都很猛,發揮也很好,然而碰到了神一樣的對手結果還是惜敗了。而有時候你這邊很一般,但是對手更水,結果你反而赢了。

為什麼?因為一場比賽其實就是一個局部排名賽。局部是說比賽參與者隻限定于這一句裡這幾個人,而排名賽的意思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不是絕對水準而是相對水準。

就算你再水,隻要對方比你更水,那你就能赢。是以很多人取得成績後都說一句:全靠同行襯托。排名賽就是這樣的特點。

而應聘工作其實也是個局部排名賽。一個公司不可能一直招聘,他都是有需求就招聘,一個崗位短則幾天長則幾個月就要招滿,他不可能一直持續對比。是以往往從一開始篩選履歷,到約應聘者上門進行幾輪面試,到給你發offer,就是兩三天之内的事兒。而你并不是和全國的求職者在競争,你每往前走一步競争者就少了很多,最後就是在特定的那幾個幾十個人裡去競争。你隻要勝過那些人,矮子裡面拔将軍,最後你也中标了。

是以大家發現沒?拿到高薪的第二步關鍵就是提升自己在局部範圍内的競争力。

第一關投履歷。要讓你的履歷出彩,這樣你才能被HR從幾千幾萬份履歷中篩選出來,打電話通知你去面試。第一關如果都被篩掉了那你後面根本沒戲。

第二關技術筆試。答題成績不能太差,甚至是應該很好要加分才行,這個就靠你自己的基本功和苦工了,是不是學的很好?有沒有刷很多題?這個是靠實力的。

第三關面試。80%靠實力,加20%靠運氣吧。實力是根本,如果你有實力基本是橫掃的,你的學校、專業、學位學曆、項目經驗等都橫掃和你一起面試的其他人,那你當場就可以定下了,企業碰到這種人一定會當場簽約,因為他知道這種人手裡都有多個offer的,怕你回去答應了别家。說20%靠運氣也是事實,面試有時候講究個眼緣的。譬如剛好碰到面試官是老鄉,是校友等是能沾點便宜的。我以前帶學生去面試,有一個學生是做了3年國小老師再轉行做IT的,結果他面試碰到對方公司的技術總監當年也是做了幾年國小老師再轉行IT的,基本面試沒問題就要他了,這就叫走運。但是運氣因素是不可控的,也有可能你因為說錯一句話就被踢了,莫名其妙挺委屈的,但是面試就是這樣。

總的來說,三關綜合考慮,你發現還是靠實力。履歷要出彩靠什麼?靠實力。筆試答題成績好靠什麼?靠實力。面試雷倒其他人靠什麼?還是靠實力。有實力走遍天下,沒實力活該給别人當踏腳石。

如何提升求職競争力

說了一大堆,最後還是回到實際競争力上來了。大家也發現了,這事沒有漏洞,除了少數人運氣爆棚意外逆襲跳龍門,99.9%的人還是得憑實力拿到高薪。

這個其實很合理。你想想,人家大公司花那麼多錢,請那麼多專業HR和技術面試官,就是為了從應聘者當中挑出優秀者。你沒别人牛還想擠掉别人,憑什麼?越成熟的體系裡越不允許這種事發生啊。

那怎麼提升自己的求職競争力,或者說提升自己的實力呢?有2個重要方法給你。

擇優秀課程厚積薄發

雖然可能你覺得是廢話,但是我還是要說:學習确實是厚積薄發,寶劍鋒從磨砺出。實力不是一兩天突擊出來的,要靠日積月累。

好的課程是關鍵,好的課程和引導對任何人都是影響極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我把課程優劣簡單分為三個等級。

三等課程是為最差。講的最爛的課程完全是勸退性的,一個初學者抱着滿腔熱情和興緻跑去學習,結果短短幾天就被打擊的心灰意冷,開始懷疑自己不适合做這個,然後就從入門到放棄了。

為什麼考駕照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感覺不容易,都不愉快。其實并不是開車這件事本身有多難,而主要是因為大多數教練素質太低教的太差,從教授專業到脾氣都很差,是以很多人提起考駕照都是一場噩夢。大多數駕考教練絕對是三等當之無愧。

二等課程是為及格。這類課程不能說講的爛,隻能說講的普通。這種課程首先他講的東西都是對的,其次他也講清楚了,再次他的順序安排是合理的,而且他也設計了案例給你練習。從傳統意義講其實是合格的(很多大學老師講課都是這個套路)。

他的問題在于不夠精彩,太平淡。學習這種課程到底有沒有用、能不能學會?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習者自身素質。對于學霸和愛學習并且了解能力自覺學習能力強的人,這類課程就很有用。反正隻要你能講清楚就行,我自己有這個自覺性和主動性去學,我也不怕枯燥無味,我能控制自己。

但是如果你沒那麼好的學習習慣或者你基礎不夠好那就慘了,你越聽越煩躁,越聽越不知道講什麼,學習這種課程就是一種煎熬,每一分鐘你都痛苦萬分。然後直到這份痛苦耗盡你的意志力和興趣,你決定棄坑,終于結束了。

是以這類2等課程的評價很古怪。有人非常推崇覺得講的真好,我就是看這個學會的。而有人非常不滿,說這講的什麼玩意兒。是以大家你去看某個課程的評價,如果兩極分化很嚴重,唱高調和唱反調的都很多,那你就得親自去看一看試一試,看是否适合你自己。

一等課程是為優秀。這類課程講正确講清楚等自不必說,完全是基礎要求。我認為優秀的課程具備以下幾個關鍵點是二三等課程沒有的。

首先,優秀的課程自帶吸引力,能讓人學下去,能讓人學了還想學,絕不勸退。

其次,優秀的課程講知識和技能但不止講知識和技能,而且背後有更高層次的思維引導和品性影響。

會教會你遇到問題怎麼思考,遇到麻煩如何考慮解法,可能你原來很急躁他會教會你如何解決這種急躁,如何自我提升。可能你原來不愛學習不能堅持,但是優秀的課程會幫助你培養學習興趣和堅持的耐力。

一言以蔽之,優秀課程就是讓你學了就不想停下,幫助你最大程度減輕學習中的困難和痛苦,幫助你通過學習改造你自己、提升你自己。這樣的課程才能稱為優秀。

做企業項目擡升身價

厚積薄發主要是修煉内功,提升你的内在實力和潛力。但是這仍然不夠,因為一個人懷才也可能不遇,你厲害也要有所表露,讓人能直覺看出來才行啊,否則你如果隻是内秀,那就被一些小公司“撿漏”,以極低價格買走了,你說可惜不可惜?

這種情況其實很普遍。譬如一個人是很普通二本學校畢業,但是自己一直自學,而且也湊巧學了我們《嵌入式linux核心課程》或者《單片機完全學習系列課程》,基本功很紮實,實力很強。然而這些很難表現在履歷上,真的很憋屈。

你學完我們《C語言進階專題》其實C功底非常紮實,但是你也隻能寫個“熟練掌握C語言”,而其他人什麼都不會的也是寫“熟練掌握C語言”。你猜HR看了履歷能不能看出你倆的不同來?對于HR來說你寫的這些統統當你“吹牛逼”,他為了提升命中率,肯定是優先看一些硬條件。

什麼叫硬?客觀的而不是你自己表述的東西就叫硬。譬如你畢業院校寫清華大學,這就是硬。你能考上清華,你能從清華畢業這就是硬實力,就值得打電話給你過來面試。譬如說你學位是碩士,這就是硬,好歹讀了大學還讀了碩士的,能通過研究所學生考試還能通過研究所學生論文了,再差能差到哪裡去?

是以大家有時候感慨社會不公,以出身看人,好學校畢業生就一定厲害?差學校就沒有精英?碩士就一定比大學生厲害?很多研究所學生很菜怎麼說?

我也知道,HR也知道這些,但是這些都是小機率的。從大機率角度講,看學校、看學曆确實有用。大量資料算下來,确實好學校高學曆的人優秀的比例更高。

那你說差學校專科畢業也有精英啊?确實是的,大家都承認。但問題是這種精英的篩選太難了,你可能得面試1000個大專生才能挑出一個夠格的精英。而同樣的标準你可能面試10個碩士就能挑出1個來。好公司反正出得起錢,那人家為什麼不優先考慮好學校和高學曆呢?

有人說朱老師你這淨講廢話,我如果清華畢業還是碩士我還用在這聽你扯,早就去BAT華為拿年薪50萬去了。确實的,我做線上教育5年了,迄今有好幾萬學生了,也就遇到過一兩個清華北大的。大部分學校最好也就是我母校西安交大這個層級了。

為什麼說是廢話?因為有道理但是沒用。你不是清華的難道你能寫成清華?你以為入職了人家不讓你提供畢業證和學位證?你以為天橋上辦個假證能過關?你不是碩士難道你能寫個碩士?這些東西之是以硬,硬就硬在沒法作假,沒法短時間擷取,是以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是廢話。

那有沒有什麼也是硬的(至少是半硬)卻有辦法短期内擷取?而且沒有設定硬性門檻呢?

還真有,那就是企業級的項目。

什麼叫企業級項目?就是這個項目講到的技術、用到的硬體平台,他不是所謂的“原理上是一樣的”這類,而是它本來就是企業做産品正在用的東西。這才能叫企業級項目。

我們海思項目,就是一個重量級企業級項目。

海思項目的真正價值

海思項目全程為《海思HI3518E方案視訊編解碼傳輸深度學習》,這個項目基于海思HI3518E硬體平台,實作了視訊的Camera采集,ISP處理,H.264編碼,RTSP傳輸,MP4打包,OSD添加等視訊編解碼行業的大量主流技能。

HI3518E是海思目前仍在大量出貨的攝像頭晶片,大家在市面上看到的100元内的720P或者960P(少量1080P)攝像頭基本都是用HI3518E方案的,很多公司做産品也都是用這款。如果性能更進階别更高的産品就算不用HI3518E也會用海思的HI35XX系列中其他配置更高的型号。而海思HI35XX系列的開發SDK相似度非常高,隻要會使用一款其他的可以觸類旁通。華為海思在攝像頭這個領域有多厲害呢?全球大部分市場佔有率都被海思占領了。

是以這個項目就是真正重量級的企業級項目,這個項目中學到的東西到了企業中就能直接使用,企業不用完全從零開始教你,當然更樂意要你了。當然這個項目對應的是視訊行業企業,譬如最典型的就是海康威視和大華,廣州的CVTE等,都有我們海思項目的大量學生,此外大疆也有不少,大疆的無人機都要帶航拍嘛,航拍就是攝像頭。

企業項目為什麼價值大?企業項目為什麼能讓你草雞變鳳凰?我從幾個階段給你一一分析。

首先是投履歷階段。假如你學校一般,學曆一般,那你的履歷根本沒有出彩的地方,HR會直接将你過濾點,根本沒資格進入面試。那學校學曆不能造假,我的履歷要如何出彩?就靠企業項目,靠你在項目經驗一欄寫上你做過的企業項目,寫上那些讓HR雙眼放光的關鍵字:海思HI35XX、海思SDK、H.264、RTSP、MP4、ISP調試、Camera Sensor等等。

很多公司篩選履歷其實不是用人工,而是用系統軟體自動篩選的。HR根據招聘崗位特點設定好條件和關鍵字,然後系統自動從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封履歷中洗掉那些沒有關鍵字,不符合要求的履歷,剩下的才會由HR人工篩選。

同志們啊,你在履歷中寫多少“性格開朗,愛學習,愛運動,能吃苦•••••”都沒用啊,且别說這些别人信不信,就算信這些值錢嗎?HR隻關心你到底有多少斤兩,到了公司遠高于市場平均薪資水準立馬就讓你心甘情願996甚至007了。你見過BAT華為的人反對996了?站出來反對996的都是錢沒拿夠還讓人996的,當然反對了。

好,就算你僥幸過了履歷這一關跑去筆試面試。筆試時更多是考基礎,這個環節不需要企業項目也能拿下,隻要你基礎夠紮實。但是最後最關鍵的面試環節就差異很大了。如果你基礎很紮實但是學校學曆一般,同時沒做過什麼像樣的項目,那你能不能中呢?答案是全靠同行襯托。

你隻能期待和你一起面試的都是些和你硬性條件差不多,還沒你基礎紮實的,這時候就算面試官都不滿意,也隻能矮子裡拔将軍,勉強要你了。

然而,此時裡面如果有幾個夠“硬”的,肯定是優先考慮這幾個,然後才輪到你。别人學校好學曆高,優先别人。别人學校學曆和你差不多,但是别人有企業級項目,優先考慮别人。反正學校學曆企業項目經驗都沒有隻有基礎紮實的最後考慮。至于基礎都不紮實的早就讓走了,還留着礙眼啊。

一般技術類崗位最終決策權最大的就是技術面的面試官,因為技術面試官往往就是公司内部用人部門派來的,你如果錄用以後就是在他所在部門,他對這個崗位的要求和标準也很了解,他如果認可你HR不會為難你的。你怎麼讓他認可你?如果你有企業級項目經驗,他和你聊幾分鐘,問幾個問題,如果你回答沒錯,他确認你真的學過,确實會一些(隻需要會一些,甚至不需要特别深入),一定會很高興的把你當個寶貝一樣留下。不指望你今天上班明天就能幹活,隻求你有基礎别讓人從零開始教。

說白了學了企業項目不是說你就瞬間多厲害了,而是說你有企業項目的底子了,你比其他人那簡直不在一個層次了,肯定要你了。還是那句話:全靠同行襯托。

這才是海思項目的真正價值:讓你脫穎而出戰勝其他人走過那個獨木橋。​

最後

最後再回顧下我們開篇講的,面試其實是一場局部排位賽,你隻是在一個小範圍内和有限的人進行排位角逐。如果其他人都不及格,那你60分的也是冠軍,這個高薪職位也歸你了。是以關鍵是提升自己的排名能力。

實力沒法速成,隻能好好去學我們嵌入式linux核心課程,或者單片機完全學習課程。但是硬實力卻可以速成,那就是海思項目。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想要懷才不遇就得想辦法表露出你的才來。

大家以前看面試指導書裡寫的注意着裝,注意職場禮儀等,其實也是這個思路。讓你從表面看起來比較正規職業,妝點好你。但是現在随着社會發展,這些表層的妝點已經沒意義了,大家都懂了,拉不開差距。我相信沒有人留着唏噓的胡渣子穿着人字拖去面試吧?

So,别廢話,來點真格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