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一到下雨天,睡眠品質就格外好?

作者:生命時報
為什麼一到下雨天,睡眠品質就格外好?

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每到陰雨天,伴着淅淅瀝瀝的雨聲,睡眠品質總會變得很好;不僅容易感到困倦,一旦入睡,還會睡得很沉。

為什麼一到下雨天,睡眠品質就格外好?

天色昏暗、雨聲滴答,為什麼讓人昏昏欲睡?《生命時報》邀請專家解讀。

受訪專家

武漢市中心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 經屏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鄧玉琴

雨天給人類特有的安全感

人類的許多行為都與早期進化有關。有說法認為,我們的祖先住在洞穴或茅草屋,當他們在晚上睡覺時,會非常擔心野獸襲擊。

為什麼一到下雨天,睡眠品質就格外好?

而在下雨天,一般不會出現野獸,人們便會放松警惕,獲得短暫的安全感,安然入睡。

經過進化,人類将這種“潛意識”保留了下來,在陰雨天氣仍會本能地放松。

室溫降低喚醒睡眠本能

進化讓人類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節律。随着夜幕降臨,外界溫度自然下降、人體核心溫度微微降低,這些信号告訴大腦:是時候休息了。

下雨時室溫降低,這樣的溫度變化喚起了人體睡覺的自然本能。

雨聲、天色都在「催眠」

除了與進化有關,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睡眠醫學專家米歇爾·德魯普博士的研究發現,陰雨天犯困還有以下原因。

雨聲是天然的白噪音

雨聲的聲頻通常在0~20千赫之間,這種聲頻被稱為“白噪音”。

聽白噪音可以誘發α腦電波,使大腦無意識地放松,接近人體睡眠時的狀态。是以,雨聲堪稱自然催眠曲。

為什麼一到下雨天,睡眠品質就格外好?

褪黑素分泌增加

褪黑素對人體生物鐘具有調節作用。陽光燦爛時,大腦的松果體會釋放較少褪黑素,人們感覺更清醒。

夜幕降臨,光照減弱,松果體開始産生大量褪黑素,幫助人們進入睡眠狀态。

多雨多雲天氣下,太陽被烏雲遮擋,人體褪黑素分泌量就會明顯高于晴天,更容易感到疲倦。

為什麼一到下雨天,睡眠品質就格外好?

空氣濕度增大

雨天空氣濕度較大,空氣中負離子含量也會提高。

負離子的增加會改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血液系統和呼吸系統功能,讓人感覺更舒适;負離子還有助鎮靜和催眠。

交感神經“摸魚”

下雨天往往大氣壓較低,導緻空氣含氧量減少,而這種低氣壓環境會使人體交感神經興奮性下降,進而容易犯困。

睡眠不好,給卧室打造“雨天環境”

下雨天睡得香,也給追求好睡眠的人提供了調整睡眠的方向。

睡前聽白噪音

自然白噪音有益健康,而聲音療法是睡眠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白噪音在自然環境中廣泛存在,如雨聲、海浪聲、風吹樹葉的聲音、瀑布聲等。

雨夜(可循環) 音樂: 雨聲;自然聲帶;自然之聲保護區 - 柔和的雨聲讓您放松(可循環播放)

為什麼一到下雨天,睡眠品質就格外好?

是以除了雨聲,聆聽大自然的鳥鳴、風吟、樹吟、水流,也能産生類似效果。

降低入睡溫度

身體核心溫度需要降低一些去啟動睡眠、保持睡眠狀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卧室涼爽時會比高溫時更容易入睡。

對大部分人來說,25℃左右是理想的睡眠溫度。

讓卧室暗下來

入睡前和睡眠時暴露于光線之下,褪黑素分泌會受到抑制,進而影響睡眠品質。盡量關燈睡覺,睡前減少玩手機。

調整卧室濕度

注意控制房間濕度,舒适的室内濕度水準應在20%~50%之間。天氣幹燥時,如果沒有加濕器,也可以在室内放一盆清水增加濕度。▲

本期編輯:徐夢蓮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