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語言-記憶體管理之三[了解static關鍵字]

C語言-記憶體管理之三[了解static關鍵字]
C語言-記憶體管理之三[了解static關鍵字]

了解static關鍵字

1.3了解static關鍵字

C/C++的static有兩種用法:面向過程程式設計中的static和面向對象程式設計中的static。前者應用于普通變量和函數,不涉及類;後者主要說明static在類中的作用。

1.3.1面向過程設計中的static

1.3.1.1靜态全局變量

在全局變量前,加上關鍵字static,該變量就被定義成為一個靜态全局變量。我們先舉一個靜态全局變量的例子,如下:

//Example 1

#include

void fn();

static int n; //定義靜态全局變量

void main()

{

n=20;

cout<

fn();

}

void fn()

{

n++;

cout<

}

靜态全局變量有以下特點:

A. 該變量在全局資料區配置設定記憶體;

B. 未經初始化的靜态全局變量會被程式自動初始化為0(自動變量的值是随機的,除非它被顯式初始化);

C. 靜态全局變量在聲明它的整個檔案都是可見的,而在檔案之外是不可見的。

靜态變量都在全局資料區配置設定記憶體,包括後面将要提到的靜态局部變量。對于一個完整的程式,在記憶體中的分布情況如下圖:

代碼區
全局資料區
堆區
棧區

一般程式的由new産生的動态資料存放在堆區,函數内部的自動變量存放在棧區。自動變量一般會随着函數的退出而釋放空間,靜态資料(即使是函數 内部的靜态局部變量)也存放在全局資料區。全局資料區的資料并不會因為函數的退出而釋放空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Example 1中的代碼中将“static int n;” 改為“ int n;”程式照樣正常運作。的确,定義全局變量就可以實作變量在檔案中的共享,但定義靜态全局變量還有以下好處:

A. 靜态全局變量不能被其它檔案所用;

B. 其它檔案中可以定義相同名字的變量,不會發生沖突。

您可以将上述示例代碼改為如下:

//Example 2

//File1

#include

void fn();

static int n; //定義靜态全局變量

void main()

{

n=20;

cout<

fn();

}

//File2

#i nclude

extern int n;

void fn()

{

n++;

cout<

}

編譯并運作Example 2,您就會發現上述代碼可以分别通過編譯,但運作時出現錯誤。試着将 “static int n;”改為“int n;”再次編譯運作程式,細心體會全局變量和靜态全局變量的差別。

1.3.1.2靜态局部變量

在局部變量前,加上關鍵字static,該變量就被定義成為一個靜态局部變量。

我們先舉一個靜态局部變量的例子,如下:

//Example 3

#include void fn();

void main()

{

fn();

fn();

fn();

}

void fn()

{

static n=10;

cout<

n++;

}

通常,在函數體内定義了一個變量,每當程式運作到該語句時都會給該局部變量配置設定棧記憶體。但随着程式退出函數體,系統就會收回棧記憶體,局部變量也相應失效。但有時候我們需要在兩次調用之間對變量的值進行儲存。通常的想法是定義一個全局變量來實作。但這樣一來,變量已經不再屬于函數本身了,不再僅受函數的控制,給程式的維護帶來不便。

靜态局部變量有以下特點:

A. 該變量在全局資料區配置設定記憶體;

B. 靜态局部變量在程式執行到該對象的聲明處時被首次初始化,即以後的函數調用不再進行初始化;

C. 靜态局部變量一般在聲明處初始化,如果沒有顯式初始化,會被程式自動初始化為0;

D. 它始終駐留在全局資料區,直到程式運作結束。但其作用域為局部作用域,當定義它的函數或語句塊結束時,其作用域随之結束;

1.3.1.3靜态函數

  在函數的傳回類型前加上static關鍵字,函數即被定義為靜态函數。靜态函數與普通函數不同,它隻能在聲明它的檔案當中可見,不能被其它檔案使用。靜态函數隻能操作靜态成員變量(有待商榷。。。),還可以作為回調函數,最重要的是函數沒有this指針。

靜态函數的例子:

//Example 4

#include

static void fn();//聲明靜态函數

void main()

{

fn();

}

void fn()//定義靜态函數

{

int n=10;

cout<

}

定義靜态函數的好處:

A. 靜态函數不能被其它檔案所用;

B. 其它檔案中可以定義相同名字的函數,不會發生沖突;

1.3.2面向對象的static關鍵字(類中的static關鍵字)

1.3.2.1靜态資料成員

在類内資料成員的聲明前加上關鍵字static,該資料成員就是類内的靜态資料成員。先舉一個靜态資料成員的例子。

//Example 5

#include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int a,int b,int c);

void GetSum();

private:

int a,b,c;

static int Sum;//聲明靜态資料成員

};

int Myclass::Sum=0;//定義并初始化靜态資料成員

Myclass::Myclass(int a,int b,int c)

{

this->a=a;

this->b=b;

this->c=c;

Sum+=a+b+c;

}

void Myclass::GetSum()

{

cout<

}

void main()

{

Myclass M(1,2,3);

M.GetSum();

Myclass N(4,5,6);

N.GetSum();

M.GetSum();

}

可以看出,靜态資料成員有以下特點:

A. 對于非靜态資料成員,每個類對象都有自己的拷貝。而靜态資料成員被當作是類的成員。無論這個類的對象被定義了多少個,靜态資料成員在程式中也隻有一份拷貝,由該類型的所有對象共享通路。也就是說,靜态資料成員是該類的所有對象所共有的。對該類的多個對象來說,靜态資料成員隻配置設定一次記憶體,供所有對象共用。是以,靜态資料成員的值對每個對象都是一樣的,它的值可以更新;

B. 靜态資料成員存儲在全局資料區。靜态資料成員定義時要配置設定空間,是以不能在類聲明中定義。在Example 5中,語句int Myclass::Sum=0;是定義靜态資料成員;

C. 靜态資料成員和普通資料成員一樣遵從public,protected,private通路規則;

D. 因為靜态資料成員在全局資料區配置設定記憶體,屬于本類的所有對象共享,是以,它不屬于特定的類對象,在沒有産生類對象時其作用域就可見,即在沒有産生類的執行個體時,我們就可以操作它;

E. 靜态資料成員初始化與一般資料成員初始化不同。靜态資料成員初始化的格式為:<資料類型><類名>::<靜态資料成員名>=<值>

類的靜态資料成員有兩種通路形式:<類對象名>.<靜态資料成員名> 或 <類類型名>::<靜态資料成員名>

F. 如果靜态資料成員的通路權限允許的話(即public的成員),可在程式中,按上述格式來引用靜态資料成員 ;

G. 靜态資料成員主要用在各個對象都有相同的某項屬性的時候。比如對于一個存款類,每個執行個體的利息都是相同的。是以,應該把利息設為存款類的靜态資料成員。這有兩個好處,第一,不管定義多少個存款類對象,利息資料成員都共享配置設定在全局資料區的記憶體,是以節省存儲空間。第二,一旦利息需要改變時,隻要改變一次,則 所有存款類對象的利息全改變過來了;

同全局變量相比,使用靜态資料成員有兩個優勢:

A. 靜态資料成員沒有進入程式的全局名字空間,是以不存在與程式中其它全局名字沖突的可能性;

B. 可以實作資訊隐藏。靜态資料成員可以是private成員,而全局變量不能;

1.3.2.2靜态成員函數

  與靜态資料成員一樣,我們也可以建立一個靜态成員函數,它為類的全部服務而不是為某一個類的具體對象服務。靜态成員函數與靜态資料成員一樣,都是類的内部實作,屬于類定義的一部分。普通的成員函數一般都隐含了一個this指針,this指針指向類的對象本身,因為普通成員函數總是具體的屬于某個類的具體對象的。通常情況下,this是預設的。如函數fn()實際上是this->fn()。但是與普通函數相比,靜态成員函數由于不是與任何的對象相聯系,是以它不具有this指針。從這個意義上講,它無法通路屬于類對象的非靜态資料成員,也無法通路非靜态成員函數,它隻能調用其餘的靜态成員函數。下面舉個靜态成員函數的例子。

//Example 6

#include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int a,int b,int c);

static void GetSum();/聲明靜态成員函數

private:

int a,b,c;

static int Sum;//聲明靜态資料成員

};

int Myclass::Sum=0;//定義并初始化靜态資料成員

Myclass::Myclass(int a,int b,int c)

{

this->a=a;

this->b=b;

this->c=c;

Sum+=a+b+c; //非靜态成員函數可以通路靜态資料成員

}

void Myclass::GetSum() //靜态成員函數的實作,注意此處無static

{

// cout<錯誤代碼,a是非靜态資料成員

cout<

}

void main()

{

Myclass M(1,2,3);

M.GetSum();

Myclass N(4,5,6);

N.GetSum();

Myclass::GetSum();

}

關于靜态成員函數,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A. 出現在類體外的函數定義不能指定關鍵字static;

B. 靜态成員之間可以互相通路,包括靜态成員函數通路靜态資料成員和通路靜态成員函數;

C. 非靜态成員函數可以任意地通路靜态成員函數和靜态資料成員;

D. 靜态成員函數不能通路非靜态成員函數和非靜态資料成員;

E. 由于沒有this指針的額外開銷,是以靜态成員函數與類的全局函數相比速度上會有少許的增長;

F. 調用靜态成員函數,可以用成員通路操作符(.)和(->)為一個類的對象或指向類對象的指針調用靜态成員函數,也可以直接使用如下格式:<類名>::<靜态成員函數名>(<參數表>)調用類的靜态成員函數。

[@[email protected]]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4790158/viewspace-1041150/,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

轉載于:http://blog.itpub.net/24790158/viewspace-104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