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koa2學習筆記一、安裝和簡單使用二、簡單解釋中間件的“洋蔥模型”三、實戰小項目

Koa2學習筆記

  • 一、安裝和簡單使用
  • 二、簡單解釋中間件的“洋蔥模型”
  • 三、實戰小項目

一、安裝和簡單使用

  • 檢查node環境
node -v
           
  • 安裝koa
npm init -y //會在目前檔案夾下建立一個package.json必要檔案,為了幫我們維護第三方包的資訊
npm install koa //線上聯網下載下傳koa
           
  • 建立并編寫app.js檔案
  1. 建立koa對象
  2. 編寫響應式函數(中間件)
    koa2學習筆記一、安裝和簡單使用二、簡單解釋中間件的“洋蔥模型”三、實戰小項目
  3. 監聽端口(3000)

代碼如下:

//1、建立koa對象
const Koa=require('koa');
//2、編寫響應函數(中間件)
const app=new Koa();
app.use((ctx,next)=>{
  console.log(ctx.request.url);
  ctx.response.body="hello Eric!";
})
//3、綁定端口号3000
app.listen(3000);
           
  • cmd啟動伺服器
node app.js
           
  • 通路

    http://localhost:3000/

    ,可看到如下頁面
    koa2學習筆記一、安裝和簡單使用二、簡單解釋中間件的“洋蔥模型”三、實戰小項目

二、簡單解釋中間件的“洋蔥模型”

代碼如下(先進後出:FILO):

//1、建立koa對象
const Koa=require('koa');
//2、編寫響應函數(中間件)
const app=new Koa();
app.use((ctx,next)=>{
  console.log("第一層中間件進入");
  ctx.response.body="hello Eric!";
  const res=next();//必須調用next()才可進入下一個中間件,可接收下一個中間件的傳回值,但會被封裝成一個Promise對象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第一層中間件出去");
})
app.use((ctx,next)=>{
  console.log("第二層中間件進入");
  const res=next();//必須調用next()才可進入下一個中間件,可接收下一個中間件的傳回值,但會被封裝成一個Promise對象
  console.log(res);
  return "第二層中間件出去";
})
app.use((ctx,next)=>{
  console.log("第三層中間件進入");
  return "第三層中間件出去"
})
//3、綁定端口号3000
app.listen(3000);
           

重新開機之後再次請求,發現cmd控制台會有如下效果:

koa2學習筆記一、安裝和簡單使用二、簡單解釋中間件的“洋蔥模型”三、實戰小項目

三、實戰小項目

源碼:源碼擷取

步驟:1

koa2學習筆記一、安裝和簡單使用二、簡單解釋中間件的“洋蔥模型”三、實戰小項目

2

koa2學習筆記一、安裝和簡單使用二、簡單解釋中間件的“洋蔥模型”三、實戰小項目

3

koa2學習筆記一、安裝和簡單使用二、簡單解釋中間件的“洋蔥模型”三、實戰小項目

4

koa2學習筆記一、安裝和簡單使用二、簡單解釋中間件的“洋蔥模型”三、實戰小項目

5

koa2學習筆記一、安裝和簡單使用二、簡單解釋中間件的“洋蔥模型”三、實戰小項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