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足世界杯 | 會踢球的孩子在哪裡?——尋路女足世界杯之三

女足世界杯 | 會踢球的孩子在哪裡?——尋路女足世界杯之三

  新華社澳洲布裡斯班8月4日電(記者王浩明、樹文、韋骅)“我們不是一個特别好的榜樣。”在2023女足世界杯小組賽第三輪1:6輸給英格蘭隊後,王霜在賽後采訪中一度哽咽,“還是希望未來的孩子們能踢出更精彩的足球,國内教練員能真正地去培養會踢球的孩子,這樣她們未來在代表國家隊的比賽中不至于這樣。”

  中國女足的本屆世界杯之旅已經結束,比結果更讓人難受的是過程——3場比賽打進的兩個球全部是點球,更令人尴尬的是,面對英格蘭隊必須取勝的一戰,中國隊上半場的射門資料為零。

女足世界杯 | 會踢球的孩子在哪裡?——尋路女足世界杯之三

  8月1日,中國隊球員王霜(前)在比賽中主罰點球。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

  事實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缺乏,不僅僅是女足,似乎更是中國“三大球”的通病——足球缺乏好的中場組織者,籃球缺乏好的組織後衛,而排球則缺乏優秀的二傳手。

  看着英格蘭隊前腰詹姆斯在我們的半場肆虐,很多業内人士和球迷既心痛,又羨慕,我們“會”踢球的孩子究竟在哪裡?又如何培養有創造力的球員?

  模式化之痛

  不少受訪者認為,與個人項目相比較,三大球等團體項目需要不同特點類型的隊員組成團隊,而我們目前的培養模式卻基本是一個模子。雖然近年來,社會和業界對這種培養方式有所反思,但其實仍然處于強大的慣性中,改變不大。

  “青少年模式化培養過程的産物。教練員往往喜歡聽話的好隊員,沒有因材施教和發揮天性,教練員的目标是赢得比賽,訓練和比賽的内容都是圍繞這個來進行。對于青少年隊員來說,個性和特點在整體中逐漸被抹去。或許青少年時候成績不錯,但以失去個性和特點為代價,成年後逐漸失去優勢。”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李培說。

女足世界杯 | 會踢球的孩子在哪裡?——尋路女足世界杯之三

  4月4日,訓練結束後,常州北郊高中女足隊員、教練員互相鼓勵加油。新華社發(史康攝)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中學甚至國小階段,校隊的比賽成績仍然是地方教育部門考核一個學校足球搞得好不好的重要乃至唯一标準。是以,對很多基層教練和體育教師來說,從小就開始模式化培養,按照一定“套路”赢得比賽,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不少業内人士還反映,基層教練和教師的知識更新速度,也跟不上目前體育發展的潮流。

  “我們現在仍然缺乏系統性科學訓練方法。随着社會發展,人的思想在變化,競技體育也在不斷變化。教練員沒有通過繼續教育接受到新思維,沒有與時俱進,依然習慣于師傅帶徒弟的老辦法,跟不上時代。”李培說。

  戰略還是戰術?

  從中國女足在本屆世界杯上的三場比賽來看,我們的視野不夠,打得不開闊,尤其是在無球隊員跑動方面,與世界強隊差距很大。

  很多受訪者表示,相比技戰術的差距,我們的球員與世界先進差距最大的是缺乏對足球本質的了解和思考。所謂對戰略的思考程度,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球商”問題,是用腦子踢球和還是用腳踢球的問題。

  青訓教練楊帆說,現在很多基層青訓用的是重複和海量的套路練習,“世界流行倒三角,就狂練倒三角;流行高位逼搶,就猛練高位逼搶;流行tiki taka,就狂練之。見效快,但是‘飲鸩止渴’。這個年齡段,心智不成熟,做戰術訓練太早太多,談不上效果。長大以後,反映到國際賽場,整體沒練好,個人能力也耽誤了。更嚴重的是,在啟蒙階段做戰術訓練,容易形成一種固化思維,會對某種戰術打法和理念形成錯誤的認同,覺得這就是足球的全部”。

  北京交通大學排球教練陳星飚看來,過度和超前進行技戰術訓練,而忽略戰略思考的培養,或許是我們“三大球”的一個通病。

  “足球、籃球、排球都是一樣。有三個層面,一個是戰略層面,一個是戰術層面,一個是最基本技術層面。基本技術是保證戰術的,我們教練認為基本技術有了,才能去練戰術,有了戰術才能完成我的‘戰役’。但是在國外先進的訓練體系中,首先是有戰略思想,然後才是技戰術,是倒推。”陳星飚說。

  功利和壓力

  前甲A聯賽金靴獎得主胡志軍在退役後長期從事青訓工作,如今,在東莞寮步鎮的支援下成立了胡志軍足球俱樂部,紮根基層青訓。說起足球人才培養,他感慨良多,最難的不是找不到好苗子,而是留不下好苗子。

  “其實國小階段,不乏很多有創造力的孩子,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到了12歲就不踢了。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孩子到五年級以後就沒時間踢球了。踢球還是讀書,12歲就要做出選擇。讀書和踢球沒辦法兼顧,即使每天訓練一個小時,也保證不了。如果隻是一個星期練兩次,就沒有辦法提高。”胡志軍說。

  而不少受訪的業内專業人士還提到了另一種壓力——功利性和目的性造成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下,創造性被壓制了。

  “我不敢說全部,但絕大部分(孩子)進入國中後還堅持系統足球訓練的,都是奔着運動員等級證書,或者為進入大學高水準運動隊。”一位廣州基層青訓教練說。

女足世界杯 | 會踢球的孩子在哪裡?——尋路女足世界杯之三

  4月1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裕溪路學校,女足隊員進行足球訓練。新華社發(解琛攝)

  不少業内人士表示,目前運動員等級證書的擷取依賴于所在球隊的比賽成績,而高校的運動隊單招考試比較僵化死闆,“考試成績很高招進來,發現根本不會打比賽”。

  政策的本意是給優秀苗子一個上升通道,但卻在執行中反而扼殺了很多苗子的創造力。

  “從事體育運動是人類的天性使然,享受快樂才是參與的初心,才能激發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但我們從小到大都隻有赢得比賽的唯一目标。是以,從教練到家長再到隊員壓力很大,不會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長此以往就失去了興趣和創造性。”李培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