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蕭規曹随” 、武侯祠名聯想到中國目前的國情

作者:楚之奇縱談文史

一、“蕭規曹随”的來曆和意義

“蕭規曹随”是一個成語,出自于《史記·曹相國世家》,指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着實行。比喻完全按照前人的成規辦事。

西漢剛立國時,因為人民飽受戰亂之苦,流離失所,迫切需要休養生息,當時擔任相國的蕭何在漢高祖劉邦的支援下,順應民意,鼓勵人民積極生産,發展農桑,并立下詳細的規章制度,國力得以逐漸恢複。曹參原本和蕭何是好友,對于蕭何的才能心中佩服,被外放齊相時就全力推行蕭何所定的規章,使轄内七十餘座城氣象一新,政績斐然。

漢惠帝二年,蕭何去世,去世前力薦曹參為相國。曹參當上相國後,所有的事務依然遵守蕭何制定的規約,清靜治民。一些朝臣看他似乎無所作為,就向漢惠帝參奏他因循苟且,惠帝也疑心曹參不治理國事。曹參反問惠帝說:“陛下覺得自己和高祖皇帝比,哪一個更聖明英武?”惠帝說:“我年紀還未到加冠,閱曆也少,怎麼敢與先帝比呢!”曹參又說:“那陛下看我和蕭何比,哪一個更強?”惠帝說:“你好像趕不上蕭何。”曹參說:“陛下說的很對。高祖皇帝從布衣起家,南征北讨平定天下,是有大智慧大勇毅的。而蕭相國制定的法令已經明确頒布,初具規模,而且在民間實行已經初見成效,受到萬民贊頌。現在我做相國,隻要能夠恪守職責,遵循舊章,承繼舊業,就已經成功了。如果貿然推翻已經實行多年且成效斐然的舊法,必然會導緻上下混亂,不得太平。”惠帝恍然大悟,稱贊道:“很好!你說得很好啊!”

古語有雲“新官上任三把火”,在現代管理中,有些地方為了快速做出成果,往往熱衷于另起爐竈,甚至是為了創新而創新,最後事情沒幹幾件,新規章制定了一大堆,卻忽略了原有的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以及是否需要創新。曹參任相國三年,主張“清靜無為而治”,極力主張不擾民,而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日漸提高,為“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蕭規曹随” 、武侯祠名聯想到中國目前的國情
從“蕭規曹随” 、武侯祠名聯想到中國目前的國情

曹參回答漢惠帝的疑問

從“蕭規曹随” 、武侯祠名聯想到中國目前的國情

蕭規曹随

曹參去世後,老百姓很懷念他,作了一首歌來稱贊他的相業:

“蕭何為法,顜(音較)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甯一。”

意思是:

“蕭何造出法律,很嚴明整齊;曹參接替他的相國職位,一切都遵循他的舊章,沒有一丁點的失漏。多承他的清淨無為,百姓終得享受一統安甯。”

由此可見曹參為相之得人心。這正是: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

二、“蕭規曹随”的成效

曹參去世後,漢文帝、漢景帝繼續實行清淨無為、與民休息的國策,輕徭薄賦,提倡節儉,嚴禁擾民,西漢國力蒸蒸日上。到漢武帝初期,西漢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

《史記•呂太後本紀》記載,“在孝惠帝和呂太後時,人民脫離了戰争的痛苦,君臣都希望無為而治以求休養生息,是以孝惠帝無所作為,呂太後以女主代行天子之事,發号施令不出房戶,天下安然無事,很少用刑罰,而犯罪者很少。人民努力于耕稼,也就豐衣足食。”

《史記•平準書》記載“(到了漢武帝初年)除非遇到水災和旱災,天下百姓家家豐衣足食,國都和邊鎮的糧倉都堆滿了糧食,少府倉庫裡還有多餘的大量貨财。京城裡積聚的錢币千千萬萬,以緻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無法計數。太倉中的糧食年年堆積,糧庫已經裝滿,有的糧食隻得露天堆積在外,以緻腐爛不能食用。大街小巷的普通百姓家中都養有馬匹,田野間牛馬成群,以緻用母馬駕車的人被排斥,不允許參加聚會。看守裡門的人都吃細糧和肉食。”

由此可見,由于漢初實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政策,老百姓得以專心發展生産,國家經濟發展很快。盡管當時是小農經濟,科技生産水準很低,但由于政策恰當,到了漢武帝初年,西漢國家和民間已經變得很富裕了,老百姓的日子比漢初要好過多了。

從“蕭規曹随” 、武侯祠名聯想到中國目前的國情
從“蕭規曹随” 、武侯祠名聯想到中國目前的國情

曆史事實證明,“蕭規”是完全符合漢初國情的,經過漢初實踐檢驗,證明其是行之有效、十分恰當的治國之策。“蕭規曹随”也是完全正确的。

“蕭規曹随”也告訴我們,創新固然是好事,但是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無論是創新還是守舊,首先都應該先對原有事物全面調查,所有事情都了然于胸,心中有數,再決定是全面改革還是“蕭規曹随”。

三、治理國家要特别注重“審勢”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嚴寬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此聯為成都武侯祠一副非常著名的對聯,深得遊人喜愛,名聞遐迩。後人稱之為“攻心聯”。

此聯的意思是:

用兵能攻心,反叛就會自然消除,從古至今,真正善于用兵者并不好戰;

不審時度勢,政策或寬或嚴都會差錯,後來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

聯意深刻,警示後人,得到後世各界人士的關注與稱道。

此聯是清光緒年間,四川鹽茶使趙藩撰書。

趙藩,雲南大理劍川白族人,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學者、詩人和書法家。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護國、護法運動,曆任衆議員、南方軍政府交通部長等職。

上聯講諸葛亮的軍事成就,其主要特點是“攻心”。所謂攻心,即從心理上戰勝對方,并使人心服。自古以來那些真正懂軍事的人并不好戰,而是從心理上摧毀敵人。如諸葛亮的“七擒孟獲”便是曆史上“攻心”戰的典範。

下聯是講諸葛亮治蜀,其特點是“審勢”。所謂審勢,即對形勢的準确把握。根據形勢,制定相應的政策,當寬則寬,該嚴則嚴。事實證明,諸葛亮在治蜀方面,也為後人做出了榜樣。

從“蕭規曹随” 、武侯祠名聯想到中國目前的國情
從“蕭規曹随” 、武侯祠名聯想到中國目前的國情

武侯祠名聯

趙藩的“攻心聯”,上下兩聯雖各有其側重點,但又互相聯系、辯證統一的。用兵和理政需将“審勢”和“攻心”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使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倘若對目前大陸國情進行“審勢”,大概就是一句話:大多數老百姓還不大富裕,口袋裡沒有多少錢。

具體來說就是:十四億人口有六億人月收入不到一千元。個人所得在全世界排名不高,與之前相比雖然有不少提高,但由于貧富差距較大,是以,絕大多數老百姓還不富裕,這就是目前中國國情。

是以,各地在制定地方經濟發展政策時,倘若能夠立足這個國情,就能夠得到絕大多數老百姓的擁護和贊成。這樣的判斷是不是符合目前的實際情況呢?

親愛的朋友,不知這篇小作文對您是否有所幫助,倘若您覺得拙文多少還有些參考價值,敬請您幫忙點個贊,倘若能蒙您垂青關注,在下當然求之不得。

期待您的回複和評論,感謝您的陪伴與閱讀,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