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超巨都沒的美國隊,也能拿世界冠軍?

作者:楊毅侃球
一個超巨都沒的美國隊,也能拿世界冠軍?
一個超巨都沒的美國隊,也能拿世界冠軍?

史蒂夫·科爾端詳了一下報紙上的自己。

那張照片中,他身穿美國隊6号球衣,球褲短得幾乎沒完全蓋住大腿,金色的頭發比現在看起來要蓬松得多,正在防守一位意大利隊的後衛。這張報紙是在美國隊前往阿聯酋進行最後備戰之前,一位西班牙記者遞給科爾的。

報紙上印着科爾在1986為美國隊效力的報道。那是曆史上最後一支由非職業球員組成的世界冠軍美國男籃,科爾和尚在大學的大衛·羅賓遜、查爾斯·史密斯、肯尼·史密斯、肖恩·埃利奧特們一起在西班牙世錦賽上拿下了冠軍。

一個超巨都沒的美國隊,也能拿世界冠軍?

37年過去了,科爾已經從亞利桑那大學一名普通的大三學生變成了手握四枚冠軍的NBA名帥。他作為波波維奇的助教參與了美國隊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奪金,也見證了美國男籃在2019年中國世界杯上隻拿第七。現在他面臨一個看起來和4年前的波波維奇差不多艱巨的任務:帶着一支12名平均年齡為24.4歲——比1986年那支大學生隊大不了多少——的球隊去争奪世界冠軍。

世人并不看好這支美國隊,不僅是因為他們年輕。從曆史上看,美國隊自1992年以來,除了2004年獲得銅牌之外,每屆奧運會都拿了冠軍。而在過去的六屆世界杯和世錦賽上,美國隊有四次折戟沉沙。

一個超巨都沒的美國隊,也能拿世界冠軍?

即使尼古拉·約基奇和揚尼斯·安特托昆博這樣的巨星宣布退出了世界杯,世界籃球對于美國男籃的沖擊依然日益巨大。前年凱文·杜蘭特在東京遭遇了自己FIBA的首敗就是明證,随便找12個NBA球員就能讓對手舉手投降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加拿大隊由謝伊·吉爾吉斯-亞曆山大領銜的外線就完全不遜美國隊,盧卡·東契奇的星味足以碾壓這支美國隊的每一個人,澳洲的初選名單上有創紀錄的10個NBA球員,去年歐錦賽的前三名西班牙隊、法國隊和德國隊仍将是世界杯獎牌的有力競争者。一支如此年輕、又缺少球星的美國隊真的能一路擊敗這些強敵,披荊斬棘劍指冠軍嗎?

為美國隊在東京斬将奪魁的杜蘭特、塔圖姆和布克都不會出現在菲律賓。這支美國男籃裡沒人入選過NBA最佳陣容,隻有4人——安東尼·愛德華茲、泰瑞斯·哈利伯頓、小賈倫·傑克遜和布蘭登·英格拉姆——入選過全明星,但他們都隻入選過一次。說這支美國男籃星光黯淡毫不為過。

一個超巨都沒的美國隊,也能拿世界冠軍?

但随着首戰下半場打垮波多黎各,碾壓沒有東契奇的斯洛文尼亞,在第四節壓倒西班牙,三場熱身賽戰罷,人們看到了一支戰鬥力遠超他們想像的“經濟适用型”美國隊。

這首先需要歸功于球隊的核心後衛布朗森。他在對西班牙的比賽裡9投9中,拿下了全隊最高的21分,完全抹去了人們“小個後衛不适合打FIBA比賽”的刻闆印象。事實上,兩周後就要27歲的他也是這支美國男籃的領袖。科爾一直對他青睐有加:“我們有一個很棒的團隊。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有上司力,這很有趣。但我認為傑倫(布朗森)才是那個天生的領袖,作為控球後衛,他無時無刻不在上司着他所在的球隊。在訓練第一天,他就是那個帶頭喊‘1、2、3,美國隊’的人,好像這對他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事。”

一個超巨都沒的美國隊,也能拿世界冠軍?

科爾對布朗森的信任也展現在他在帶隊訓練中的排兵布陣上。訓練中他對首發陣容調了又調,愛德華茲、卡梅隆·約翰遜、泰瑞斯·哈裡伯頓在名單裡進進出出,隻有布朗森屹立不倒。

布朗森在球隊更衣室中确實扮演着老大的角色,這還不光是因為他的年齡、領袖氣質和球場能力。他、米卡爾·布裡奇斯和約什·哈特在維拉諾瓦大學朝夕相處了三年,一起拿下了兩個全國冠軍,而這三名球員現在也成了這支美國男籃的骨幹力量。他們進入聯盟之後的人際網遍布整支球隊,和布裡奇斯一起被用來交易杜蘭特的約翰遜、和哈特曾經一起在鹈鹕效力的英格拉姆……這支年輕的美國男籃彼此之間關系相當緊密。

一個超巨都沒的美國隊,也能拿世界冠軍?

“我們很多人在聯盟裡都是朋友,”布裡奇斯解釋道,“我的意思是,就像我和賈倫(傑克遜)關系很好,我們是(同屆)被選中的,經常一起交流。我和安特(安東尼·愛德華茲)也總會在比賽中交談。我和BI(英格拉姆),因為約什(哈特)的關系也時常玩在一起。現在我們能一起為美國而戰……為你的學校赢得NCAA冠軍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為你的城市赢得NBA總冠軍也很了不起,但為國家打球,這完全是個不一樣的層次,我們這群年輕人要一起在六到七周時間裡去争奪冠軍……夥計,這一切都太神奇了,而這就是我喜歡它的原因。”

人們很難想象這支球隊究竟是如何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建立起了不凡的化學反應。要知道,即便有維拉諾瓦三傑在,他們當中的大多數球員也從來沒有一起打過球,而他們需要再短短幾周時間裡培養出默契,去和那些可能一起打了十幾年球的對手同場競技。而這正是以往人們在世界大賽上不看好美國隊的主要原因。

一個超巨都沒的美國隊,也能拿世界冠軍?

這支美國隊裡年齡最大的鮑比·波蒂斯認為球隊能如此快地融合需要歸功于每名球員的無私:“我們有很多元拉諾瓦大學的球員,他們經常在一起玩,但我認為我們大部分的磨合都是在球館裡進行的。一起投籃,一起聊天,一起舉鐵,這是在短時間裡增進感情的捷徑。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是非常無私的球員,樂意為比賽的勝利和球隊的發展犧牲和奉獻,當你身邊都是這樣的球員時,你當然會不由自主地變得更好。”

當擔任替補的哈裡伯頓在三場熱身賽裡兩場助攻上雙,當在鹈鹕大包大攬的英格拉姆在每次單打中都觀察隊友的跑位,當在森林狼以砍分著稱的愛德華茲在在防守端全情投入,這支美國隊展示出了相當不錯的精神風貌。人們開始幻想,也許他們能重制2010年美國隊在土耳其奪冠的盛景。

一個超巨都沒的美國隊,也能拿世界冠軍?

2010年時,由于在2008年帶領“救贖之隊”夢八在北京奪得金牌的核心球員們紛紛缺陣,以杜蘭特為首的美國男籃也被媒體評價為“二隊(B-Team)”。但那支年輕的球隊通過他們出色的沖勁和投射一路高唱凱歌。至少在美國和西班牙這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一的比賽中,我們确實能從這支美國男籃身上看到一點2010年美國隊的影子。

67%的投籃命中率,56%的三分命中率,把西班牙隊的命中率限制到42%。老辣的西班牙隊在第三節将美國的領先化為烏有,甚至一度反超比分,但年輕的美國隊用全場不間斷的逼搶和沖擊讓他們在比賽末段隻能疲于奔命。也許這支美國男籃确實不夠有星味,但科爾已經成功把這支球隊捏合成了一個整體——至少看起來比2019年的那支美國男籃要好得多。

一個超巨都沒的美國隊,也能拿世界冠軍?

當然,我們不是說他們真的天下無敵了。年輕的美國男籃依然在适應不同的比賽時長,不同的規則,不同的場地和不同的判罰尺度,他們的防守溝通還需要加強,投射穩定性有待提升,向來不以強壯著稱的小賈倫能否頂住更敦實的歐洲大白熊也依然存疑,在淘汰賽一場定勝負的世界杯裡,他們完全可能輸給任何一支世界勁旅。但那又如何呢?

缺乏星味的名單和美國人對籃球世界杯的漠視變相地減輕了他們的成績壓力,對于這支年輕的美國隊隊員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奪冠”,而是“變好”。如今看起來,他們在科爾手下才練了不到一個月,已經比剛宣布名單時看起來要變得好多了。在這種齊頭并進、共同成長的氛圍下,球員們的關系一定會急速升溫。2010年的世錦賽催生了伊戈達拉、庫裡和杜蘭特的友情,為2016年的決定埋下了伏筆。誰敢說下一個震動聯盟的超級大抱團,不會出在這些如今正在齊頭并進、共同成長的美國男籃裡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