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将領之陳調元

作者:李傲地J
民國将領之陳調元

陳調元 (1886—1943),字雪暄,也作雪軒。河北安新人,死後追授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将。

1904年,陳調元入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畢業後赴武昌任陸軍第三中學堂教習,1909年任保定陸軍通國速成學堂地理教官。後在陳調元在馮玉祥軍任職。1913年12月,馮玉祥委派陳調元為憲兵營營長,至此開始,陳調元開始握有兵權。後向馮國璋推薦張宗昌,張深感引薦之情,兩人結拜為金蘭之交

1916年6月陳調元升為北洋軍第七十四混成旅旅長,駐兵徐州。1920年9月任命陳調元兼任徐海鎮守使。1920年10月,直系軍閥齊燮元薦舉陳為蘇魯豫皖四省“剿匪總司令”。陳受命後,以“清鄉”為名,對四省農民暴動和大刀會組織進行了殘酷鎮壓。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争爆發,奉軍大舉入關,張宗昌的第二軍為先鋒部隊南下。陳調元見直系勢蹶,自己孤守徐州勢難招架,即派人員暗通張宗昌。

1925年春,張宗昌軍抵達徐州邊境,陳調元當即率部撤出徐州,退至砀山、蕭縣一帶。5月,陳降奉軍,所部擴編為第六師,陳任師長。7月,張作霖任命楊宇霆為江蘇軍務督辦,委陳為軍務幫辦。但奉軍進階軍官對陳多有歧視。9月,浙江督辦孫傳芳密派幕僚赴南京說陳反奉,陳大喜同意。10月初,孫傳芳舉兵向松江、上海進攻,奉軍一觸即潰。陳聞孫在上海得手,立即在南京動作策應,以宴請為名不廢一彈,俘獲所有在場奉系軍官。16日,陳迎孫軍進入南京,孫傳芳委陳調元為第八軍軍長,率兵過江進擊奉軍,相持在宿縣一帶。11月5日,孫傳芳在南京宣布成立浙贛閩蘇皖五省聯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任命陳為皖軍總司令。陳調元把皖系倪軍的五個旅逐漸并為己有,軍勢大增,一時成為直系軍閥中引人注目的風雲人物。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揮師北伐,進占湘、鄂,挺進江西。孫傳芳急命陳為第五方面軍總指揮,出兵贛西堵擊北伐軍,陳在蚌埠接任新職。同年11月,陸續有合肥北鄉、六安、霍邱等地方軍隊舉行武裝起義于倒戈,陳調元急忙撤軍,分兵鎮壓。不久後,江西的孫軍全軍覆沒,福建亦為北伐軍所占,孫傳芳投奔張作霖。12月6日,陳調元遂迎張宗昌率直魯軍南下,并向張表示,願将津浦路南段的收入、浦徐貨捐、鳳陽關稅、正陽關與蕪湖港鹽厘、兩淮鹽款等悉交魯軍籌饷。此時北伐軍分路進擊,迫近皖南地區,孫傳芳頻頻電令陳調元急速出兵皖南。陳看到北伐軍勢不可擋,孫軍已是強弩之末,奉魯軍不可信賴,乃暗派師長範熙績去武漢向北伐軍輸誠。

民國将領之陳調元

1927年3月5日,陳調元乘艦行至蕪湖,宣布就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七軍軍長兼北路總指揮。9日,陳所部第一混成旅在安慶嘩變,蔣派王天培率第十軍協助陳攻入安慶。4月12日蔣介石發動“清黨”反共政變,随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陳調元奉行蔣介石“清黨”反共指令,在安慶等地逮捕、殺害共産黨人和各界進步人士。8月,孫傳芳分兵三路渡江,在栖霞、龍潭一線與國民黨軍展開激戰,陳調元伏兵烏衣,狙擊孫軍。11月,陳被任命為安徽省主席。

1928年4月,蔣介石會同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的兵力,向以張作霖為首的舊軍閥發動總攻擊,陳調元任第一集團軍第二軍團總指揮,擔任津浦路正面攻擊。陳部先是扼守青山關、萊蕪口,擊潰魯軍杜鳳舉部後,乘勝追擊,沿吳橋、南皮、滄州一線前進。

1929年4月,日本在濟南一線的駐軍定期撤回,馮軍孫良誠部前往接防。蔣介石搶先宣布陳調元為接收青島之中央特派員。5月,蔣任命陳調元為山東省主席。10月,馮玉祥誓師讨蔣,兵分八路南下。蔣介石調兵遣将抗拒馮軍,委陳調元為“總預備隊軍團總指揮”。

1930年5月,玉祥與閻錫山聯合讨蔣,開始中原大戰。蔣任命陳為右翼軍總指揮,參與魯西考城戰役,擊退石友三部。9月,張學良通電擁蔣,率兵進關。11月,蔣再次任命陳調元為安徽省主席。

蔣介石在戰勝馮、閻之後,即向工農紅軍接連發動了五次軍事“圍剿”。陳調元竭力奉行蔣的“剿共”部署,不斷派兵進攻鄂豫皖紅軍根據地。1930年12月,陳派兵從六安、蘇家埠、霍山三路出擊,對紅軍根據地發動“圍剿”。1931年2月,陳再次調集軍隊,進攻蘇區,直撲金家寨,“槍殺群衆一萬七千多人”,然後占領麻埠、獨山、諸佛庵。與此同時,陳加強在安徽全境的反動統治。

陳調元在安徽為彌補軍費之不足,強行勒征米鹽捐稅,公開販賣鴉片,遭到安徽人民的反對。1931年春,安徽各界群眾組織請願團,赴南京向當局控訴,列舉陳在安徽強征米鹽捐、勒民種煙公開買賣的事實,呼籲:“請免陳職,以蘇民困。”5月31日,陳被迫電蔣“請求辭職”,承認自己“政治無辦法”。6月,蔣另委陳以國民政府委員的虛銜。1934年1月,蔣在第五次“圍剿”工農紅軍時,任命陳為贛粵閩湘鄂五省“剿匪”預備軍總司令。同年12月,陳出任軍事參議院院長。陳調元到南京後,成為蔣介石的進階幕僚。1936年秋,随蔣去西安視察。西安事變時,陳調元與陳誠等同被拘禁。此後,陳調元長期患病,抗戰時随政府内遷,輾轉至武漢、重慶,未再擔任實職。1943年12月18日。病死在重慶北碚寓中,1944年追授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