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談 | 庫裡和魔術師,誰是NBA曆史第一控衛

體談 | 庫裡和魔術師,誰是NBA曆史第一控衛

這個夏天,“庫裡和魔術師誰是那個更偉大的控衛”忽然成為了網絡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也許這個問題本來就沒有标準答案,而是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着屬于自己的答案。但對于新時代的年輕人來說,通過争論來表達觀點,張揚個性,争奪話語權的背後,是他們接過時代大旗的标志。

撰文 | 霍森

每當進入到NBA休賽期的時候,“關公戰秦瓊”式的排座次,指定就要成為球迷之間的保留節目,而各種媒體也樂意于參與其中,畢竟沒有比賽,動動嘴皮子就能挑起熱度,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内,關于庫裡和“魔術師”約翰遜之間,誰才是NBA曆史第一控衛的話題,成為了最熱的焦點。

事情的起因來源于大将軍阿裡納斯的一次搞事,在他自己那個著名的播客節目中,阿裡納斯蔫壞蔫壞地問庫裡:“你覺得自己是曆史最佳控衛嗎?”

沒想到,一向謙虛低調的庫裡,忽然整出了一個大新聞,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是的,我就是。隻有我和魔術師能夠競争這份殊榮。”

體談 | 庫裡和魔術師,誰是NBA曆史第一控衛

随後,阿裡納斯告訴庫裡,雖然他更喜歡魔術師,而且從資料上來看,魔術師更占優勢,但庫裡對比賽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了魔術師,這讓他感到印象深刻。

當這則播客被阿裡納斯上傳到網絡之後,整件事的熱度瞬間被引爆,有着“美國楊毅”之稱的籃球名嘴A-史密斯,公開發表了對庫裡的支援,他認同阿裡納斯的觀點,庫裡對比賽的影響力無人可比。

本來以為事情到這裡已經足夠離譜了,不過第二天,史密斯再次在籃球評論節目裡爆料,“今兒天還沒亮的時候,喬丹給我發消息了,他說(控衛裡)肯定是魔術師最偉大啊!”

連籃球之神都被驚動到親自下場,那還有什麼好說的,這個瓜,必須大家一起吃!

01 資料對比,誰更硬核?

體談 | 庫裡和魔術師,誰是NBA曆史第一控衛

先看兩人的榮譽對比。

對一名NBA球員來說,最硬的榮譽隻有三個,總冠軍、MVP(正常賽最有價值球員)和FMVP(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

這三樣資料,幾乎全是魔術師占優,他有5座總冠軍,3個MVP和3個FMVP;而庫裡隻有4座總冠軍,2個MVP(其中一個是曆史唯一的全票MVP)和1個FMVP。

剩下的一陣、助攻王、得分王和入選全明星次數之類的,都是邊角料,不提也罷——但這些次級榮譽,毫無疑問也是魔術師占優。

再看兩人的資料對比。

庫裡職業生涯共參加882場正常賽,場均上場時間為34.4分鐘,可以得到24.6分4.7籃闆6.5助攻和1.6搶斷,投籃命中率為47.5%,三分球命中率為42.7%,罰球命中率為90.9%。

約翰遜職業生涯共參加906場正常賽,場均上場時間為36.7分鐘,可以得到19.5分7.2籃闆11.2助攻1.9搶斷,投籃命中率為52%,三分球命中率為30.3%,罰球命中率為84.8%。

可以說,魔術師除了得分能力(尤其是三分能力)遜色于庫裡之外,幾乎在其他資料上全方位地包圓了,尤其是對控衛來說最重要的“助攻”,他幾乎比庫裡多了一倍。

不管是從榮譽還是從資料上來看,庫裡距離魔術師還差着一些距離,雖然差距不算太大,但差距就是差距。

是以偉大的邁克爾·喬丹是這樣對A·史密斯說的——

“庫裡隻是一名射手,而魔術師才是控衛,更重要的是,魔術師有5個冠軍!”

02 白手起家,庫裡是更棒的領袖?

既然榮譽和資料的對比上,庫裡都處于明顯的劣勢,那這個話題,本不該産生任何的争論才是——反過來說,既然有了争論,那就說明,支援庫裡必然也有站得住腳的觀點。

首先,約翰遜一出道加盟的就是星光熠熠的洛杉矶湖人,他的隊友是曆史級别的超級巨星天鈎賈巴爾和勒布朗·詹姆斯之前曆史上最全能的小前鋒“眼鏡蛇”詹姆斯·沃西,兩人不僅同為“50大”選手,同時也是自己選秀年的狀元。

而庫裡,衆所周知,他搭檔過的最好的隊友就是杜蘭特,最多隻是沃西級别,很難與賈巴爾相提并論,而克萊湯普森與追夢格林,一個是首輪11順位,一個是二輪35順位,天賦上确實要比“SHOWTIME”湖人遜色許多。

可以說,那支湖人就算沒有了魔術師,也依然會是總冠軍的有力争奪者之一;但如果拿掉了庫裡,勇士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競争總冠軍的資本。

更為重要的是,庫裡之于金州,就像鄧肯之于聖安東尼奧、喬丹之于芝加哥,在他們到來之前,各自的主隊隻是NBA裡無人問津的小角色,但最終,勇士、馬刺和公牛,因為他們得以成就赫赫威名。

從在個角度上來說,白手起家的庫裡比起魔術師來說,顯然是更好的球隊領袖。

03 影響力PK,難分軒轾?

不管是在場内,還是在場外,魔術師約翰遜和庫裡的影響力都是劃時代的,兩人都憑借着自身超凡的能力,徹底改變了籃球比賽。

80年代,魔術師約翰遜首創高個子控衛司令塔戰術,他會利用自己的身高搶下籃闆,然後快下,指揮隊友反擊,再通過送出妙傳,進而掌控全局。

華麗的“SHOWTIME”打法,其實正是現如今NBA裡流行的“持球大核”打法的前身,勒布朗·詹姆斯、東契奇、莫蘭特和早年的威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所走的,都是由當年魔術師所開創的道路。

庫裡更不用說。

在他之前,根本沒有人想到,三分球居然也能夠成為一名球員的正常武器,巴克利更是曾經毫不留情地嘲諷勇士“跳投赢不了總冠軍”。

但庫裡的3分改變了所有人的想法,他變态的快、變态的遠、變态的準,以至聯盟的場均3分出手次數從2000年出頭的14次左右,大幅飙升到了如今的34次!

幾乎每個隊都開始苦練三分,三分球已成為當今籃壇最主要的進攻手段,三分區從球場的邊緣地帶變成了戰術的核心地帶,快速的輪轉成為攻防的核心要素,球場上的空間變得空前廣闊,傳統的内線肉搏時代就此走向終結,“小球時代”翩然而至。

而這一切,正是從2009年金州勇士首輪第7順位選中庫裡開始。

可以說,過去有多少人将魔術師視為自己的偶像,現在就有多少人同樣地瘋狂迷戀庫裡。不過對于普通的小孩來說,想要像魔術師和喬丹那樣飛天遁地,恐怕需要非常出色的身體天賦,可是,庫裡的出現,給他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隻要我投得足夠準,那我也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庫裡!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庫裡在某種程度上颠覆了傳統“離籃筐越近越容易進球”的基本籃球理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投射時代。

當年的籃球之神喬丹,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讓耐克一躍成為全世界最為頂級的運動服飾品牌,“Air Jordan”也成為了經典潮流的代名詞。

而庫裡呢?

他幾乎憑借着一己之力,将UA這個此前完全不入流的獨幕喜劇牌,硬生生拔高到了世界主流運動服飾品牌之一。

這個商業影響力,是魔術師也未曾做到過的壯舉。

04 厚古薄今還是厚今薄古?

俗諺說,姜還是老的辣;但同時也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在不同的比對标準下,想要獲得一個“關公戰秦瓊”式問題的答案,本來就是強人所難。

或許,這個問題本來就沒有标準答案,而是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着屬于自己的答案。

但正如庫裡所說的:

“通過這種對比來衡量彼此的時代,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就是籃球和體育的意義,這就是人們觀看比賽的原因。”

是以這樣的話題總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下一個足以挑戰魔術師和庫裡的球員出現,然後再被拉到讨論中來。

不過對于球迷來說,這種讨論在某種程度上其實被賦予了另外一種特殊的意義,那就是傳承——時代在變,審美也在變,新時代裡的年輕人們,需要通過這種争奪話語權的方式來證明自己足以接過時代的大旗,繼往開來。

“我承認喬丹很偉大,魔術師也很偉大。”

“但我是看着詹姆斯和庫裡長大的。”

“這是我們的時代。”

這樣也挺好,不是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