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費20萬的MBA[平替],揭示了當代打勞工的底層訴求

作者:有意思教練

這是有意思教練公衆号

第 913 篇原創文章

今年,有一家企業異軍突起,不是别家,就是雍和宮。

有一句話:年輕人在上岸和上班之間,選擇了上香。

沒辦法,上岸和上班都太苦了,隻有在雍和宮上香,求菩薩保佑,才是“解壓良藥”。

當然,在解壓經濟中,上香隻是最佛系,也最便宜的那種。

學費20萬的MBA[平替],揭示了當代打勞工的底層訴求

日本的ChatGPT版機械佛Hotoke AI

學費20萬的MBA[平替],揭示了當代打勞工的底層訴求

對于每一個打勞工來說,最需要解壓的壓力源,肯定是年齡。

之前,面對年齡壓力,打勞工常見的方法無非就是:換賽道、搞副業、考研提升學曆,或者幹脆考個MBA。

但是現在,很多人都覺得MBA越學越焦慮。

而另一種形式的學曆提升浮現出來,那就是應用心理碩士,簡稱MAP。

你隻要在小紅書搜尋“MAP”或者“應用心理碩士”,考試經驗分享、院校選擇和避坑那是一個都不少。

學費20萬的MBA[平替],揭示了當代打勞工的底層訴求

部落客在小紅書分享自己在清華讀MAP的感悟

在不斷追求各種“上岸”的打勞工眼裡,似乎MAP是最後一岸。

随着需求的高漲,很多高校也開始擴招,比如北師大MAP的錄取人數,就已經連續三年開始增長。

今年,有25所高校也宣布設立MAP項目,從985院校到普通一本。

也難怪有一句話——“大廠打勞工的盡頭是北師大MAP”。

對于普通打勞工來說,報考MAP的确很劃算,畢業後,就可以擁有應用心理碩士學位證。

而且,MAP對所在心理賽道,涉及心理學、教育學。如果未來想要從事心理咨詢這種越老越吃香的行業,也算是為自己提前鋪路;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學習心理學,其實也是一個自我舒壓、自我探索,自我療愈,自我覺醒的過程。

最終實作自洽和發自内心的快樂,這才是當代打勞工的底層訴求。

學費20萬的MBA[平替],揭示了當代打勞工的底層訴求

來源/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

學費20萬的MBA[平替],揭示了當代打勞工的底層訴求

MAP雖然看着很香,但是對于打勞工來說,還是有一定門檻的。

市面上主流的MAP項目,學費都在20萬左右,在周末上課,項目一般2~3年。

雖然是非全日制專碩,但也是要經過全國統考,錄取率也并不高。

那還有沒有别的方式,既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實作自我探索,自我療愈的作用,還能幫助到别人,甚至為自己未來轉型探索出一條路呢?

當然有,那就是學教練。

教練,這個職業在國内尚未被普及,和心理咨詢師類似,教練也是一個支援人、幫助人的角色。

教練和心理咨詢同出一門,都是基于心理學,隻不過各有側重。

教練通過深度的傾聽、有力的提問、真實的回報,讓對方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

比起MAP,教練學習起來門檻更低,費用也更低。

比如我們有意思教練的“成為教練”認證課,需要上課學知識的時間,一共就3個周末,9天。

當然就像任何一個專業一樣,學習後的實踐小時數是少不了的。

學費20萬的MBA[平替],揭示了當代打勞工的底層訴求

【 北京場 已報滿 上海場 11月10日開課】

掃上方二維碼或點選【閱讀原文】即可報名

點選《大家都在卷升職,我在悄悄學教練》了解什麼是教練

除了錢和時間的付出,很多人在考慮是否學習教練的時候,還有兩個心理的隐形門檻:

首先,很多人會想:我并不是某個方面的專家,為啥我能給别人當教練呢?

這個誤區很常見,因為在中文的語境中,“教練”這個詞似乎和“高手”聯系在一起。

畢竟我們最常見的,要麼是“健身教練”,要麼是“駕校教練”,都是有一技之長的。

但其實,這完全誤解了教練的作用。

教練之是以起作用,并不是通過教授,而是通過傾聽,提問,幫助來訪者跳出自己的思考架構,以更高的次元思考問題。

比如說,一個來訪者覺得自己有時間管理問題,自己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還要為未來工作轉型考證,希望2年之内考過。

教練不會幫她一五一十,厘清工作優先級,而可能會問:“為什麼在2年内考完證,對你如此重要?”

這樣一來,來訪者很有可能會發現,自己是被“2年一定要把證考下來”這個觀念限制住了,而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内心的安全感。

那麼教練就會繼續和她一起探索如何才能獲得内心的安全感。

看清問題的本質,這才是教練厲害的地方。也是我學習教練後,最大的收獲之一。

學費20萬的MBA[平替],揭示了當代打勞工的底層訴求

除了擔心能力上的不足,很多人對選擇教練猶豫,也是因為擔心閱曆上的不足。

的确,一個人如果從來沒當過高管,甚至都沒在那個圈子混過,很難體會到高管所面臨的挑戰。

但學教練不一定非要像我一樣成為一個高管教練。

如果你在親密關系上吃過虧、淋過雨,你可能更想當一個關系教練為别人打傘;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上深有洞察,你可以當一名親子教練,幫其他家長緩解焦慮;

隻要你學會了教練的思維方式,你都可以助人助己。

還有一個誤區:在大家眼裡,“智慧”往往和“長者”是聯系在一起的。年齡越長,似乎也越有權威感。

但我認為年齡和智慧,并不一定成正比。

智慧的前提是開放,是以智慧的終極展現是開悟。

而在“開放”這一點上,年輕人獨具優勢。

10年前,我第一次學教練的時候,課上有一個很年輕的姑娘,看着20歲出頭,是個ABC,中文也說得不怎麼利索。

我當時就在想,這麼一個小屁孩,來學什麼教練,能搞明白自己嗎?

上完第一天課,老師就讓我們回去教練一個客戶,那相當于我第一次做教練。

結果那天的客戶,也就是我的閨蜜,和我說了整整2個小時和自己婆婆的沖突,聽得我一個頭兩個大!

我當時就在想,難道教練就是這樣啊?這也太負能量了!

第二天,老師問我昨晚教練怎麼樣?

我說不怎麼樣,對方就是在和我倒苦水、倒垃圾,感覺做教練就像當别人的垃圾桶啊!

這時候,那個20出頭的小姑娘說話了:

But you don`t have to keep it.

“但你不需要把垃圾留着啊。”

學費20萬的MBA[平替],揭示了當代打勞工的底層訴求

我當時就被她的智慧驚到了,恍然大悟:

對哦,别人給我倒垃圾,但我并不需要把垃圾留在自己這裡啊!

是以說啊,有沒有智慧和年齡大小,完全不是一回事。

而且我現在發現,越來越多的90後年輕人,也在進入教練這個行業。

和70後相比,90後的年輕人可能缺少“權威感”,但是他們的優勢在于,更有“松弛感”。

一個想在職業發展、個人成長上獲得支援的客戶,或許會覺得一位資深大咖是有距離感的。

而對那些比自己高一些但沒有高太多的人,他們更願意求助。

因為更加親切,可以更加平等地對話,可以被傾聽、被看見、被陪伴。

我認識的一位90後教練勤勤,就是這樣的“松弛感”教練的代表。

北大大學,賓大碩士畢業後,她原本在一家美國教育科技公司工作,業餘時間出于熱情做了“為友”社群,後來發展得挺好,就辭職出來把副業轉正啦!

今年初她開始學習教練,不到三個月就收獲了10+名長期客戶。

她對自己的定位,從來不是一個“權威”,而是一個和大家一起成長的、溫暖親切的夥伴。

學習教練,讓她明白了為什麼作為一個學霸自己原來卻一直不快樂?

為什麼說每個人都是本自具足的?

她常常在客戶提出議題的時候感覺好難,不知道能不能有“結果”。

但是,當她放下一切擔憂,全然進入當下,相信客戶,相信教練過程,也相信自己的時候,幾乎每次都有驚喜的收獲。

客戶狀态的轉變、内在智慧的迸發,也讓作為教練的她被深深滋養。

8月31日晚,我會和勤勤來一場直播,請她談談:

學教練如何助己助人?

你是否适合當教練?

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練領域?

我還會帶來一個真實的困惑,請她現場教練我一下;

也歡迎大家在直播間小試身手,教練一把“中國最貴的高管教練”,幫我解解惑

學費20萬的MBA[平替],揭示了當代打勞工的底層訴求

👇👇👇

點選上方按鈕一鍵預約直播

想要咨詢課程

封面、插圖/日劇《靜雪》

學費20萬的MBA[平替],揭示了當代打勞工的底層訴求
學費20萬的MBA[平替],揭示了當代打勞工的底層訴求
  • 趙麗穎官宣離婚:為什麼女性越獨立,就越難獲得優質的婚姻?
  • 年入百萬,卻買不起男友的「面子」:有多少女強男弱的關系,都在假裝适合?
  • 學會示弱和求助吧!職場一個人硬扛,會走的很累
  • 高琳:真正的女神,永遠像強者一樣思考,偶爾像弱者一樣低。
    學費20萬的MBA[平替],揭示了當代打勞工的底層訴求

    因為微信公衆号更改推送機制

    很多朋友反映,看不到有意思教練的文章

    請給公衆号有意思教練設個星标吧

品牌合作| 教育訓練咨詢 | 高管教練

知識服務 | 轉載開白

解鈴還須系鈴人,

相信自己的力量,

可以解開纏繞在身上的種種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