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作者:法小家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你知道嗎?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字是幾乎所有人都不敢用的,那就是“皇”字。

這個字是專屬于皇帝的,如果普通人敢用了,就是犯了大不敬之罪,可能會被處以極刑。

但是,在曆史上,卻有三個人例外,他們不僅用了“皇”字,而且還成為了傑出的人物。

他們是誰呢?為什麼他們可以用“皇”字呢?現在的人為什麼不再避諱“皇”字呢?本文将為你揭開這些謎團。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一、避諱“皇”字的由來

避諱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文化傳統,就是在言談和書寫時,要回避君主、尊長、祖先等貴人的名字或與其相同或相近的字。

這種傳統起源于周朝,成熟于秦漢,盛行于隋唐以後,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國初期。

避諱的目的是為了表示對尊者的敬畏和尊重,也是為了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和社會秩序。

避諱的對象主要有以下幾種:

國諱:指皇帝及其父祖的名諱,以及年号、谥号、陵寝、生肖等與皇帝相關的字眼。

這是最嚴重的一種避諱,如果觸犯了國諱,就可能被認為是對皇帝的不忠和不敬,甚至是謀反和篡位的企圖,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家諱:指家族内部三代以内祖先的名諱。

這是一種私人的避諱,主要展現在取名、祭祀、族譜等方面。

家族成員要尊重祖先,不能随意使用祖先的名字或與其相同或相近的字。

聖諱:指聖人或崇高者的名諱。

這是一種公共的避諱,主要展現在文化、宗教、道德等方面。

聖人或崇高者被視為道德和智慧的典範,不能輕易提及其名字或與其相同或相近的字。

憲諱:指下屬官員對上級長官的名諱。

這是一種職業的避諱,主要展現在政治、軍事、法律等方面。

下屬官員要服從上級長官,不能直呼其名或使用與其相同或相近的字。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在這些避諱對象中,“皇”字屬于國諱中最進階别的一種。

因為“皇”字本身就是皇帝的稱号之一,也是皇帝最高權威和尊嚴的象征。

是以,在古代,“皇”字幾乎成了禁忌之字,除了皇帝本人和少數特殊情況外,任何人都不能使用。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二、敢用“皇”字的人

雖然“皇”字被視為禁忌之字,但在曆史上卻有三個人例外,他們不僅用了“皇”字,并且還成為了傑出的人物。

他們分别是:

皇甫節,皇甫嵩之父。東漢安定郡朝那縣(今甯夏彭陽)人,曾任雁門郡太守,官至太尉,領冀州牧,是黃巾軍之亂時期平叛的主要将領之一,東漢末年的名将。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他的名字中的“皇”字,是因為他的祖先曾經得到皇帝的恩賜,允許他們一族使用“皇”字。

皇甫節雖然用了“皇”字,但并沒有觸犯國諱,而且他也沒有與當時的皇帝同名或同音。

皇甫嵩(?—195年),字義真,安定朝那(今甯夏固原東南)人。名将皇甫規之侄,雁門太守皇甫節之子,中國東漢末年将領。

他的名字中的“皇”字,也是因為他是皇甫式的後裔,繼承了祖先的恩賜。

皇甫嵩雖然用了“皇”字,但也沒有觸犯國諱,而且他也沒有與當時的皇帝同名或同音。

皇甫谧(215年-282年),自号玄晏先生。生地有争議,後徙居新安(今河南義馬市) 。三國西晉時期學者、醫學家、史學家,東漢名将皇甫嵩曾孫。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他的名字中的“皇”字,同樣是因為他是皇甫式後裔,沿用了祖先的恩賜。

皇甫谧雖然用了“皇”字,但也沒有觸犯國諱,而且他也沒有與當時的皇帝同名或同音。

從這三個人可以看出,敢用“皇”字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有一個特殊的身份——皇甫氏。

這個姓氏本身就是由“皇”字組成的,而且還有一個特殊的來曆——皇帝的恩賜。

是以,這些人用了“皇”字,并不是故意違反避諱制度,而是合法合理地繼承了祖先的榮耀和傳統。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三、現在不再避諱“皇”字的原因

從上面可以看出,在古代,“皇”字被視為禁忌之字,隻有少數特殊情況下才能使用。

但是,在現代,“皇”字卻随處可見,不僅有很多人姓“皇”,還有很多人名中含有“皇”字。

這些人用了“皇”字,并不會受到任何懲罰或歧視,反而會被認為是很好聽很有氣勢很有個性的名字。

那麼,現在為什麼不再避諱“皇”字呢?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避諱制度已經廢除:随着封建王朝的滅亡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國諱”的對象已經不存在了,“家諱”和“聖諱”的對象也已經淡化了,人們對祖先和聖人的敬畏和尊重不再是一種強制的規範,而是一種自由的選擇。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是以,避諱制度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必要性,也就不再被人們遵守了。

漢字的變化和發展:随着漢字的演變和創新,很多原本含有“皇”字的字,已經改變了形體或者增加了新的寫法。

比如,“黃”字就是由“皇”字演變而來的,但是它的形體已經與“皇”字有了明顯的差別,而且它的含義也與“皇”字無關,是以它不再被視為避諱之字。

又比如,“煌”、“凰”、“隍”等字,雖然還保留了“皇”字的部分形體,但是它們也有了自己的獨立含義和讀音,而且還有了新的寫法,比如“璜”、“鳳”、“汻”等,是以它們也不再被視為避諱之字。

文化的多元和開放:随着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交流,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也發生了變化。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人們不再把“皇”字看作是一種特權和禁忌,而是一種普通和平等的文字元号。

人們也不再把“皇”字看作是一種威嚴和尊嚴,而是一種美好和寓意。

是以,人們用“皇”字,并不是為了挑戰或冒犯誰,而是為了表達或祝福什麼。

綜上所述,“皇”字在古代是一種禁忌之字,在現代卻是一種随處可見之字。

這其中有着深刻的曆史和文化原因。

從這個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到漢字的魅力和生命力,也可以看到中國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我們應該尊重和欣賞這種變化,也應該珍惜和利用這種變化。

我們應該用好“皇”字,也應該用好所有的漢字。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因為漢字不僅是我們溝通和表達的工具,更是我們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媒介。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四、“皇”字是否會繼續保持它的特殊性和美感,還是會被更多的新詞或者新形式所取代或者融合?

漢字的創新和演變:漢字是一種不斷創新和演變的文字,它會随着時代的變化和人們的需求而産生新的形式和含義。

比如,“皇”字在古代是一種象形文字,表示一種帶有羽毛的帽子,後來演變成了一種指事文字,表示君主或者貴族的稱号。

是以,“皇”字在未來也可能會繼續創新和演變,出現一些新的形式和含義,以适應不同的語境和情感。

文化的多元和交流:文化是一種多元和交流的現象,它會随着地域的差異和民族的交流而産生不同的風格和特色。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比如,“皇”字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尊貴和威嚴的象征,但是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會有不同的了解和感受。

又比如,“皇”字在不同的語言中,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和影響。

人們的觀念和價值:人們的觀念和價值是一種動态和變化的現象,它會随着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成長而産生不同的認識和取向。

比如,“皇”字在古代是一種禁忌之字,在現代卻是一種随處可見之字。

這是因為人們對于“皇”字所代表的權力和地位有了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又比如,“皇”字在現代也有了一些新的寓意和祝福。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比如,“皇家學院”的成就讓人們更加敬佩科學和藝術,“皇家馬德裡”的榮耀讓人們更加熱愛體育和競技。

是以,“皇”字在未來也可能會受到人們觀念和價值的動态和變化的影響,出現一些新的寓意和祝福,以适應不同的觀念和價值。

綜上所述,“皇”字在未來可能會繼續保持它的特殊性和美感,也可能會被更多的新詞或者新形式所取代或者融合。

這取決于漢字、文化、人們等多方面因素的互相作用和影響。

無論如何,“皇”字都是一種有着悠久曆史和豐富内涵的漢字,我們應該尊重它、欣賞它、利用它、創造它。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五、現代人名中使用了避諱字的例子嗎

有些人因為尊重曆史上的名人或者文化傳統,而故意使用避諱字作為自己或者子女的名字。

例如,有些人以孔子的名字“丘”作為自己的名字或者字号。

還有一些人以曆史上的皇帝或者聖人的名字作為自己或者子女的名字。

有些人因為不知道曆史上的避諱規則,或者不在意避諱制度,而無意中使用了避諱字作為自己或者子女的名字。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有些人因為特殊的原因,而刻意地使用了避諱字作為自己或者子女的名字。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六、現在還有人使用避諱字嗎?

有些人因為信仰或文化傳統,而使用避諱字作為自己或子女的名字。

例如,有些佛教徒或道教徒,為了表示對觀音菩薩、太上老君等神靈的敬畏或虔誠,而避免使用與他們名字相同或相近的字。

還有一些人,為了表示對自己家族或民族的尊重或歸屬感,而避免使用與他們姓氏相同或相近的字。

有些人因為個人喜好或審美觀念,而使用避諱字作為自己或子女的名字。

例如,有些人覺得避諱字比較稀有或特别,能夠顯示自己的個性或品味。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還有一些人覺得避諱字比較美觀或和諧,能夠符合自己的風格或氣質。

有些人因為社會環境或政治壓力,而使用避諱字作為自己或子女的名字。

例如,有些人為了适應不同的語言或文化,而改用與他們原來名字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字。

還有一些人為了避免與某些敏感的人物或事件相關聯,而改用與他們原來名字不同但不引起注意的字。

七、有哪些與避諱字相關的文化節日或活動?

中秋節:這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它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是與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有關。

據說,嫦娥本來是一個美麗的仙女,她偷吃了後羿射下的不死藥而飛升到月亮上,後來成為了月宮的主人。

由于嫦娥本名垣娥,為了避諱漢文帝劉恒的名字,是以在漢朝時期,人們避諱使用“垣”字,而改用“嫦”字。

是以,嫦娥也被稱為常娥、素娥。

那麼,在現代社會中,我們還需要遵守古代避諱制度嗎?答案是不需要。

因為現在我們已經摒棄了封建思想和迷信觀念,我們認為姓名隻是一個符号,一個代表個體身份和特征的辨別,并不會影響個體的命運和運氣。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我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或适合的姓名,不必拘泥于古代的規則和習俗。

當然,如果出于對曆史文化的尊重和傳承,我們也可以參考古代的姓名風格和含義,但不必刻意地避諱某些字。

八、結語

總之,取名都要避諱這說明了古代避諱制度的起源、發展和變化,也說明了現代社會對于姓名的态度和價值觀的轉變。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我們應該正視曆史文化中的遺産和創新,并在保持傳統精神和民族特色的同時,追求個性化和多元化的發展。

文章部分參考網絡内容撰寫,可能存在不實内容,一切以事實為準,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删除。

古代取名都要避諱一個字,2000年來隻有1族敢用,現在卻随處可見

#時事熱點頭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