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作者:微趣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文|Severn

編輯|S

科索沃戰争,一場由塞爾維亞與阿爾巴尼亞民族沖突引發、美國為一己之私點燃的戰火。

這場發生在巴爾幹半島的戰争,是美國實施北約新戰略的一次預演,是其推行全球霸權的典型表現。

北約對南聯盟的狂轟濫炸,是二戰後歐洲大陸發生的最大浩劫,也是20世紀結束前人類文明遭遇的又一次災難。

然而對美國人來說,科索沃戰争又是其20世紀以來發動的最具技術含量的一場戰役,這是為何?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美國在科索沃戰争中的意圖

科索沃,前南斯拉夫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中的一個自治省。

從面積上看,科索沃不過一萬餘平方公裡,大小與中國西安市相差無幾。

但這個人口約為200萬的彈丸之地,卻彙聚了近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黑山等近10個民族,且各族之間恩怨糾葛頗深。

複雜而激烈的民族沖突,形成了長期困擾當地國家和政府的科索沃問題。

尤其是阿爾巴尼亞族與塞爾維亞族,兩族異常尖銳的對立,是引發後來科索沃戰争的主要原因。

1980年開始,随着南斯拉夫上司人鐵托的離世,科索沃民族主義運動呼聲日漸高漲,聯盟内部流血沖突事件頻發。

時間來到1991年,南斯拉夫分裂為5個獨立國家。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在解體過程中,各國因領土、利益分割不均,再加上原本就根深蒂固的民族仇恨,接連發動規模不等、地點不同的一系列戰争。

科索沃作為南聯盟中沖突最尖銳的區域,自然沒能避免戰火的侵襲。

與此同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諸國,始終高度關注着科索沃勢态。

因為科索沃地處歐洲巴爾幹半島,這裡是曆史上有名的“火藥桶”、“戰略要地”。

它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彙處,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對于一心想要推行全球霸權的美國來說,自然會時時緊盯這塊戰略要地的動向。

美國全球戰略的核心,就是利用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在全世界各地建立起霸權,并阻止另一個超級大國或反美聯盟的出現。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蘇東劇變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稱霸野心随之不斷膨脹。

1998年美國提出的國家安全戰略就宣稱,美國的綜合實力足以保證其“上司”世界。

但此後,俄羅斯、中國、印度的迅速發展,讓美國看到了稱霸道路上潛在的制約因素,再加上經濟競争帶來的歐美、美日聯盟的松散,美國的全球霸權突然陷入危機四伏的局面。

為維持美國在新時代的全球影響力與控制力,美國想要借助戰火推進其全球戰略,建構符合其利益的國際新秩序。

是以,美國人緊盯着沖突重重、戰火不斷的科索沃地區。

當南聯盟内部出現“民族獨立運動”時,恰巧給了美國一個“人權幌子”。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阿族、塞族流血事件發生後,美國迅速釋出聲明:科索沃問題是一個國際問題,不能把它看成地區性内政,必要時刻北約可以采取武力解決“危機”。

美國給出的解釋是:對科索沃的和平負有人道主義責任,軍事行動是為了防止科索沃發生人道主義災難。

于是,在北約諸國要求派兵進駐科索沃遭到拒絕後,美國開始了對科索沃危機的武力幹涉。

1999年3月24日,北約13個成員國在沒有得到聯合國授權的前提下,出動上千架戰機、47艘軍艦,對南聯盟展開了長達78天的空襲。

面對北約諸國的強大火力,科索沃徹底淪為焦土,為避免遭到更大損失,科索沃當局隻能與北約進行停戰談判。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這場因為科索沃民族問題引發,由北約打着“人道主義”幌子發動的戰争,給科索沃人民帶去沉痛災難,也是21世紀來臨前夕人類文明遭遇的又一次災難。

可對于戰事的罪魁禍首美國來說,科索沃戰争又是美國20世紀發動過的最具技術含量的一場戰争,這是為何?

美國是20世紀經曆戰火最多的國家,其中絕大多數戰争由其主動發起,但并不是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取得了預期效果。

越戰時期,美國深陷戰争泥潭;北韓戰争發動後,美國和聯合國軍被中朝聯軍重創後無功而返。

可唯獨科索沃戰争,美國達成了自己戰前預設的大部分戰略意圖,這是科索沃戰争技術含量遠高于其他戰争的主要原因。

具體表現如下。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戰略意圖達成

首先,美國幹涉科索沃問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打擊南聯盟各國,同時削弱俄羅斯的力量,為北約控制巴爾幹、向裡海和中亞擴開通道奠定基礎。

東歐劇變後,原東歐各國紛紛投入西方陣營,全面西化的同時還要求加入北約。

隻有南聯盟始終保持着共産黨執政地位,并繼續與俄羅斯交好,置北約的頻頻示好于不顧。

而南聯盟偏偏又處于巴爾幹半島腹地,是美國抑制俄羅斯發展的一大地緣障礙。

在屢屢拉攏無果的情況下,南聯盟便成為美國在歐洲首先要拔除的“眼中釘”。

科索沃戰争,就是美國逼迫原南聯盟各國就範、進一步壓縮俄羅斯生存空間的一次嘗試。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從結果來看,俄羅斯在巴爾幹的最後一座堡壘被掃平,原南斯拉夫成員國克羅地亞、黑山、馬其頓先後選擇入約,北約東擴、南下地中海取得重大勝利。

現如今,就連烏克蘭、芬蘭、瑞典等國也紛紛投入北約懷抱,這一局勢與南聯盟解散、科索沃戰争的影響不無關系。

再者,科索沃戰争還是美國改變北約性質、将其轉化為推行全球戰略工具的一次預演。

20世紀末期,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仍在歐洲。

蘇聯解體後,上司世界成為美國的最終目标,為構築以美國為上司、西方為主宰的國際秩序,掌控經濟、軍事、政治均世界領先的歐洲,就顯得尤為關鍵。

但歐洲複雜的國際形勢,是美國根本無法全面操控的。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為借助北約力量實作在歐洲的擴張,美國希望通過科索沃戰争進一步明确自身的上司地位。

從戰後的結果表明,北約已經成為歐洲之間溝通的橋梁,雙方在政治上重新确立了某種上司與被上司的關系。

最後,中東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也是美國發動戰争的原因之一。

美國作為世界上消耗石油量最多的國家,石油對其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說。

從全球石油資源分布來看,中亞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石油存儲地。

而掌控中亞石油的關鍵,就是控制科索沃。

科索沃本身并無多少石油資源,但它是中亞石油資源輸出的重要路線。

美國積極介入科索沃問題,是想要拿到該地區石油通道管轄權,進而控制波斯灣、北非等産油國,并進一步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保證己方在中東石油通道的安全。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科索沃戰火蔓延前,美國在裡海鋪設的石油通道,就曾受到該地區混亂局勢影響。

此線路位于馬其頓附近,距離科索沃僅20公裡,科索沃混亂的局勢嚴重影響了美國石油公司的投資安全和利益,對美國在中東的石油霸權構成威脅。

從動機上來看,科索沃戰争也是一場石油資源的争奪戰。

戰火停息後,美國徹底在中東站穩腳跟,源源不斷的石油被輸送至美國本土,為其工業生産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通過一場科索沃戰争,美國實作了打壓俄羅斯、控制歐洲、保證石油資源穩定三項戰略目标,這是該戰役被稱為20世紀最具技術含量戰争的主要原因。

不過,這場打着正義幌子發動的侵略戰争,也并未完全如美國所願,其戰略意圖戰後并未完全實作。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尚未實作的戰略意圖

首先,美國意欲擠壓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戰略空間的目标,就隻實作了一半。

北約對科索沃的軍事行動激怒了俄羅斯,美俄關系将至冷戰以來的冰點。

原南聯盟各國對美國的抵抗,以及歐美内部的分歧,對美俄科索沃問題的博弈提供了助力。

美國不得不與俄羅斯達成政治和解,就科索沃問題簽署和平協定,這使俄羅斯保住了在巴爾幹地區的軍事影響力。

盡管美俄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但俄羅斯畢竟繼承了蘇聯大部分遺産,雙方在巴爾幹地區的争鬥根本做不到一邊倒。

再加上不斷變換的外部局勢,讓美國根本無力傾注全部力量打壓俄羅斯。

至今,美俄在巴爾幹的争鬥仍在進行。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再者,美歐同盟在科索沃行動後也迎來微妙變化。

戰火使得數十萬科索沃難民逃亡至歐洲各國,給其他國家的社會治安、安全問題、經濟發展帶來諸多負擔和隐患。

更重要的是,戰火徹底點燃了巴爾幹地區的民族仇恨,巴爾幹半島徹底淪為一個“炸藥桶”,随時随地有爆發沖突的迹象,這嚴重影響到歐洲的整體健康發展,對各國政局穩定提出巨大挑戰。

于是在戰後,歐洲各國紛紛開始反思與美國達成軍事同盟、向科索沃出兵的正确性。

1999年6月歐盟首腦會議上,法、德等歐洲主要大國達成統一意見,決定在集體安全和防務上加強合作,争取對巴爾幹半島的主導權,以此來抗衡美國對歐洲的操控。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說到底,巴爾幹半島仍是歐洲大陸的領土,美國為了一己之私發動的科索沃戰争,最後卻将爛攤子留給了歐洲諸國,還想借此加強對歐盟的控制。

想通這點後,歐美之間的嫌隙自然而然産生。

最後,科索沃戰争是20世紀末期世界政治格局轉變的重要助推器。

美國意欲通過打垮南聯盟控制巴爾幹,并樹立推行全球軍事霸權的典範,就結果來看美國短暫實作了自己的目的,但也留下無窮後患。

這場戰火在聯合國的幹預下平息,但巴爾幹地區的動蕩和騷亂并未停止,反倒因為北約的強行武力介入愈發混亂不堪。

美國的武力相向,大大激化了科索沃地區阿爾巴尼亞民族極端分子的仇恨情緒,這對南聯盟地區的國家分裂活動起到催化作用,嚴重影響到巴爾幹各國領土主權安全。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與此同時,美國對戰火對南聯盟和歐洲人民造成的惡劣影響視而不見,隻顧埋頭推行自己的全球霸權。

美國人将戰略重點放在歐洲,将中東和亞太作為側翼,試圖構築起一個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安全體系。

然而,自冷戰結束後的多元化世界格局,注定了美國建立單極世界的美夢無法實作。

中國、俄羅斯、印度的崛起,歐盟日益緊密的抱團,第三世界國家的聯合,都在不斷沖擊着美國的霸權。

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希望美國成為全世界唯一的支配力量,“忠心耿耿”追随在美國身後的日本、英國也不例外。

任何一個主權國,都不可能無視己方利益去完全迎合他國。

是以,多極化格局延續到了今天,至于美國所希望的單極世界,正在一步步走向崩塌。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結語

縱觀美國的發展史,戰争一直是其外交主旋律。

屢屢打着人權旗号發動侵略戰争的美國人,一次又一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隻有科索沃戰争,讓美國人成功實作大半戰略意圖,堪稱是曆史上最成功、最具技術含量的一次戰争。

然而就是這樣一次美國人引以為傲的戰争,仍舊建立在侵略和霸權之上。

成功了又如何?實作戰略意圖又怎樣?美國人到頭來仍舊在維系統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從美國為了己方利益,不惜讓無數他國人民陷入戰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失敗。

美國在20世紀挑起了不少戰争,為何說科索沃戰争是最具技術含量?

參考資料

  1. 劉友良. 科索沃戰争的回顧與思考[C]//《未來與發展》雜志社2002:7.
  2. 李寶寶.美國染指科索沃戰争的動機分析[J].學理論,2016(05):157-15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