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九齡 | 嶺南第一人,芳澤傳千裡。

作者:李白的小書童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是繼張說之後又一位宰相詩人,從詩的影響力來說,張九齡的名氣大過張說。

即便仕途遭受打擊,張九齡依舊不忘為家鄉人民謀福祉,備受嶺南人民熱愛,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 | 嶺南第一人,芳澤傳千裡。

初綻鋒芒

張九齡七歲時随家人同遊韶州寶林寺,遇太守進香,遊客紛紛回避,張九齡非但不慌,還随手摘了一朵寺前桃花藏于袖中,這一幕剛好被太守看到。

太守見張九齡天真活潑,想試試他的才氣,于是笑道:我出對子你若能對上,便賞供果與你吃。

随即出題:

白面書生袖裡暗藏春色。

張九齡随即應道:

黃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

太守知道這小孩反應機敏,又出一聯:

一位童子,攀龍攀鳳攀丹桂。

張九齡擡頭瞥見大殿三尊佛像回道:

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

太守驚歎,認定此子日後定非等閑之輩。

梅關驿道

神龍政變後,唐睿宗即位,太子李隆基舉天下文藻之士,親自策問。張九齡憑借真才實學,對策優等,升為右拾遺。

李隆基即位後,張九齡與時任宰相姚崇意見不一緻,招緻姚崇的不滿。開元四年秋,張九齡辭官歸養。

回到嶺南的張九齡,而是幹了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

張九齡 | 嶺南第一人,芳澤傳千裡。

當時行人出入嶺南都須經過大庾嶺,而大庾嶺梅關“人苦峻極”,張九齡立即向朝廷上書開辟大庾嶺路。

得到準許後,張九齡自任主管,趁着農閑征集民夫,親自到現場踏勘,披荊斬棘,不辭勞苦,指揮施工。曆時一年在大庾嶺開鑿出三四十裡長、六丈多寬的梅關驿道。該驿道成為連接配接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後人譽之“古代的京廣線”。

清貞宰相

幾經轉折張九齡被唐玄宗拜相,主理朝政期間,正值大唐全盛時期,但唐玄宗已經開始出現自滿昏聩的迹象。

張九齡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了隐伏的種種社會危機,提出了以“王道”替代“霸道”的從政之道:

強調保民育人,反對窮兵黩武;

主張省刑罰,薄征徭,扶持農桑;

堅持革新吏治,選賢擇能。

張九齡 | 嶺南第一人,芳澤傳千裡。

張九齡的施政方針,緩解了社會沖突,對鞏固中央集權,維護“開元盛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後世譽為“開元之世清貞宰相”三傑之一。

唐玄宗後來開始昏聩,重用另一位“名相”即口蜜腹劍的李林甫,與正直敢言且憂國憂民的張九齡相反,李林甫視天下百姓如草芥,着力于玩弄權術,堵塞言路,打擊異己。擔任了五年宰相的張九齡最終被排擠出去,遠離朝廷。

當年安祿山入京拜見張九齡時,他立即察覺出安祿山的奸詐,對侍中裴光庭道:“亂幽州者,必此胡也!”

安祿山任平盧将軍讨伐契丹失敗,又犯了軍法,被監軍押送京城,請朝廷判決。

張九齡毫不猶豫地在奏文上批示:

為嚴肅軍紀,将安祿山斬首。

可惜唐玄宗為示皇恩,将安祿山釋放,最終導緻了安史之亂。

兩大傳說

在嶺南人民的心目中,張九齡幾乎是下凡神仙般的存在。嶺南人民至今喜歡飲用的涼茶據說也是張九齡發明的,在當時這種茶可以有效擺脫嶺南瘴疠的折磨。

據說嶺南人民為了紀念張九齡,編了“解鼠過江”“動天墨硯”等傳說。

傳說張九齡讀書用的墨硯某天竟被一隻大老鼠拖走。他一怒之下,捉來老鼠釘在木闆上并寫上:“張九齡,解鼠上朝廷,若然解不到,山神土地不安甯!”

然後将載着老鼠的木闆放于江中。

木闆下水後,不是順流南漂,而是逆流北上。刹那間,隻聞得鑼鼓聲自江中響起,又見木闆去處旌旗飄飄,好像真有兵馬押鼠上京一般。

張九齡 | 嶺南第一人,芳澤傳千裡。

有一年韶州大旱,當地人求雨無果。張九齡目睹田地幹裂,禾苗枯萎,心中難過。

将他的墨硯放到地上,雙手捧着墨棒磨了起來。求雨人問他要幹什麼,張九齡認真地說道:“我要寫狀子告老天爺!”

求雨的人以為他在說氣話,也不理會。誰知随着墨硯裡的水越磨越黑,天空也越來越黑。待他将一整條墨磨完,天空已烏雲密布,電閃雷鳴。這時張九齡猛然拿起墨硯往天上一潑,隻聽嘩啦一聲,那墨水頓時化作傾盆大雨落了下來。

詩中君子

張九齡是讀書人眼中典型的儒家君子形象,舉止優雅,風度不凡,一直為後人崇敬仰慕。

唐玄宗也曾為他的風度所折服。張九齡罷相後,每當有人推薦宰相,唐玄宗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

張九齡 | 嶺南第一人,芳澤傳千裡。

張九齡能夠名垂青史,除了因為他是一代名相,更重要的是他在詩壇同樣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繼陳子昂之後,力排齊梁頹風,追蹤漢魏風骨,打開盛唐詩歌百花齊放局面的重要之人。

其代表作《感遇》十二首和《雜詩》五首,以興寄為主,托物言志,沉郁感人。

如《感遇·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栖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這首詩說春蘭、秋桂這兩種植物,在不同的季節欣欣向榮,并非為了博取美人的欣賞,而是出于本身高雅的本性,興寄自己潔身自好、不谄媚于小人的高潔品格,可以說是托物言志的唐詩典範。

而他的另一首五律《望月懷遠》,境界十分開闊壯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這首詩起聯氣勢博大,繼而情韻悠悠,表達出一種清新幽遠的意境,将張九齡“清淡優雅”的詩風表現得淋漓盡緻。

張九齡 | 嶺南第一人,芳澤傳千裡。

張九齡才華橫溢、品德高尚,深為當時的詩人敬仰,王維、杜甫都有頌美他的詩篇,他也對當時嶄露頭角的詩人多有提攜,如任荊州都督時起用布衣身份的孟浩然為幕僚,當宰相時提拔王維為右拾遺。

後人将張九齡稱為“詩中君子”,縱觀其一生,名副其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