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作者:一點微言

徐渭,一個“雲水天長”一般的名字,卻與“落魄”、“癫狂”作伴,拿痛苦澆灌自己的開挂的一生……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

三次結婚,四處幫閑,

五車學富,六親皆散,

七年冤獄,八試不售,

九番自殺,實堪嗟歎!”

王長安先生概括徐渭的人生經曆時所作的一首十字歌,簡單數字,獨特一生,落魄狷狂,斑斑血淚。他自己寫詩說:天下事苦無盡頭,到苦處休言苦極。

徐渭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1521年—1593年)

生活于明朝中期,浙江紹興人,字文長,别号青藤道士、天池生等等。詩人、散文家、戲劇家、書法家、畫家、軍事家、殺人犯、行為藝術家。他在一般人的印象裡是一個藝術天才,一個怪傑;又是一個瘋子,是中國的梵高!

徐渭“履曆表”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他三個月大時父親病故。

四歲時,二嫂楊氏去世,他能夠像大人一樣迎送吊喪賓客。

十歲時,家道中落,生母被遣散出門,僅僅十歲的他與逃跑的仆人對簿公堂。

十四歲,嫡母去世。

二十歲,入贅潘家。

二十一歲,二哥去世。

二十五歲,大哥徐淮去世,家産被無賴霸占。

二十六歲,妻子潘氏去世。

四十一歲之前的八次鄉試初複試皆不中。

四十五歲時,他因擔心受胡宗憲案件牽連入獄而精神高度緊張抑郁以至神經錯亂數次自殺未死。

四十六歲時,又娶小婦,因疑她與外人通奸而殺之,遂入獄。

四十八歲時,生母病故,短期出獄辦理喪事。

五十三歲時,萬曆皇帝改元大赦,在張天複、張元忭父子幫助下出獄。

六十一歲,心情抑郁舊病複發。

六十九歲,醉酒跌傷肩骨,卧床不起。

七十三歲,貧病交加而死。

他死前寫有《畸譜》,記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曆。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自梳羽毛立高枝》

看徐渭簡單的年譜,會忍不住感歎,一個人的生命中,集中了如此多的苦痛不堪,生是一生,悲涼卻是無盡。他的詩文書畫,觀之便有勃勃不可磨滅的氣概,又有英雄失路立腳無門的悲痛。他自認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觀其書,氣勢磅礴。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徐渭《題畫跋語》

徐渭的書法和明代早期書壇沉悶的氣氛對比顯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難看懂,用筆狼藉,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喜歡。

觀其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

徐渭的晚年畫作,無不表現着他的叛逆性格和超塵拔俗的情懷。如他把芭蕉和梅花畫在一起,以蕉青梅白抒發心懷。他并題詩道: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徐渭《梅花圖》局部

芭蕉雪中盡,

那得配梅花?

吾取青和白,

霜毫染素麻。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芭蕉竹葉圖》

筆爛不可用,

偈作芭蕉圖。

墨重葉欲倒,

須添湖石扶。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如他以逸筆疏瀉而出的墨蘭,是他清雅情緻的綻放,并題詩曰:

蘭亭舊種越王蘭,

碧浪紅消天下傳。

近日野香成秉束,

一藍不值五文錢。

觀其戲,四聲猿,淚滿裳。

《四聲猿》是徐渭的戲劇作品,在中國戲劇史上猿聲不絕。《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見了《四聲猿》,說恨不得把徐渭的舌頭拔掉,這是明朝人誇獎人的套路,《四聲猿》說得比唱還好聽,讓其他人怎麼開口?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觀其畫,濃淡徐疾,縱橫淋漓。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徐渭 花竹 337.6×.5公分台北故宮藏

我墨寫我意,那紙上的墨就是他外化的激蕩、清和、不羁、寂寞、桀骜,不求人解,唯其自尚。他在單一的墨色中把人生的疾苦簡約掉,縱人間有萬千苦楚,他一筆下去,就是勾銷。痛苦經不起工筆細繪,隻有寫意,大寫意,塊壘郁結,在墨迹中淋漓,淚不能洗的,潑墨來洗。

對于徐渭

齊白石曾經說過: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

文學家袁宏道看到他的文字,驚為“明朝第一” 。

湯顯祖讀過雜劇《四聲猿》後認為是“詞場飛将” 。

明末張岱說他的畫“離奇超脫,蒼勁中姿媚躍出” 。

清代鄭闆橋曾刻印一枚,自稱是“青藤門下牛馬走”。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這是徐渭對自己一生的寫照。

既然是住在“東倒西歪屋”裡,就不可能按照專制時代的要求而同曲同調;既然成“南腔北調”之人,當不能為世俗所容,便将是怪狂一生,落魄而死的命運。是以徐渭之名始終“不出于越”。

曆史的使命在他堅忍不拔的追求下得到了完成,閻王爺差遣的小鬼如約而至。這對于已經73歲的徐渭似有預感,他顫顫巍巍地從床上爬起,用最後一點墨汁寫下相當于自畫像的對聯:

樂難頓斷,得樂時零碎樂些。

苦無盡頭,到苦處休言苦極。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引首:天池墨戲。癸巳二月曼公題

徐渭臨死,伴有一張小破床,上面鋪着薄薄的稻草,除此以外則是他傳說屬于得道高僧才具有的金黃色的軀體。西方人認為,天才最大的不幸,莫過于生錯了時代。但袁宏道倒是有這樣看法:“古今文人所經曆的牢騷困苦,還未有像先生這樣的。……先生詩文崛起,一掃近代蕪穢之習。百世之下,當自有定論,有什麼理由說他生錯了時代呢?”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然而,是否隻有苦,才能在被煎熬被磨砺之後,煅燒出精品,然後在痛苦的廢墟上開出一朵朵奇葩,似乎隻有這樣,才能不朽。然而,試問今人,誰又願意生時潦倒,死時不朽?

如果徐渭泉下有知,問他,也不知他願不願意。

提起徐渭,很多人都會想到他的雜劇《四聲猿》,它被人稱為“天地間的一種奇絕文字”。而他也開創了明代大寫意花鳥畫的先河。所謂寫意,即“不求形似隻求神似”。談徐渭的繪畫主張自當從“寫意”入手,來闡述他的“不求形似”,“ 萬物貴取影”,“書畫同源論”以及“自出家意”。

不求似而有餘,則予之所深取也

“不求似而有餘,則予之所深取也。”這是徐渭的第一個主張。大意是說,不拘泥于事物本身的形體,而用内心深處的感覺來畫畫,畫面才會生動,意境才能深遠。徐渭這前無古人的理論,可謂非同凡響。

“世間無事無三昧,老來戲谑塗花卉”。“三昧”是指“能如造化絕安排”,筆墨要能“淋漓雨撥開”,得之自然,對傳統,對物象不能如“葫蘆依樣”。徐渭深得用墨三昧,善于用水用墨,大潑墨尤見功底。是可謂,“不求似而有餘,則予之所深取也。”所謂萬物皆有相,相由心生。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徐渭 水墨牡丹圖

他畫竹、牡丹實在畫人,實在抒發心中塊壘。有題墨牡丹雲:“牡丹為富貴花,主光彩奪目,故昔人多以鈎染烘托見長,今以潑墨為之,雖有生意,終不是此花真面目,蓋餘本窭人,生與梅竹宜,至榮華富麗風,若馬牛宜弗相似也。”可見,他的潑墨牡丹不光是形式風格上的一種創造,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意義的藝術創新。

徐渭舍棄了表面的浮華的東西,而深入到了事物的本源之中。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反理學,反傳統。這種想法跟當時的政治背景有關,晚明時期,王陽明的“心學”為許多藝術家所崇尚。“平生江海心,遊戲翰墨場”。徐渭幾經功名失利,憤世嫉俗,特立獨行,“心學”為他在文藝創作中找到了突破口,進而成就了他驚世駭俗的創作。

落魄癫狂,晚景凄涼,徐渭提起畫筆,藏起了悲傷!

花卉人物圖冊之三 紙本水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