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星人存在嗎?“腦腦”互動是什麼?……一群科學家上課,國小生玩轉“科·學嘉年華”

作者:周到用戶端

你相信外星人存在嗎?

昆蟲界隐身大師——竹節蟲是如何平衡生态系統的?

“腦腦”互動是大勢所趨嗎?

……

9月22日,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的六位科學家,在松江的上海赫賢學校,為數百名孩子送上了幹貨滿滿的科普“大禮包”, 涵蓋核能與環境、腦機接口、生物醫藥、材料化學以及天文學等多個領域。

視訊加載中...

據悉,本次活動也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社群書院”科普系列的“2023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得到了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會和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的大力支援。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小朋友更多一些科學的知識和理念,最終目的是提升全民的科學素養。”活動主辦方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學術與科普處處長章文峻說。

外星人存在嗎?“腦腦”互動是什麼?……一群科學家上課,國小生玩轉“科·學嘉年華”

此次“社群書院:科·學嘉年華”期間,在上海赫賢學校的劇場舞台上,小演員們用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肢體動作,展現了核污染對于有機生物和環境的影響。“人類啊,你們可知,沒有大自然你們将不複存在” 、“你們了解嗎?我們需要大海,大海不需要我們”……孩子們的表演略帶稚嫩,但他們的發聲振聾發聩。通過短劇表演,孩子們表達了對守護海洋和自然的堅定信念。

外星人存在嗎?“腦腦”互動是什麼?……一群科學家上課,國小生玩轉“科·學嘉年華”
外星人存在嗎?“腦腦”互動是什麼?……一群科學家上課,國小生玩轉“科·學嘉年華”

對孩子們熱情洋溢的表演,中科院上海應用實體所材料研究部副主任陸燕玲教授做出了點評,并圍繞《核能與環境》主題作了分享。

外星人存在嗎?“腦腦”互動是什麼?……一群科學家上課,國小生玩轉“科·學嘉年華”

她表示,核能本質上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能為人們的生産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無需談“核”色變;但在運用新科技、新技術的過程中必須時刻衡量人與自然的關系,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通過實際行動為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外星人存在嗎?“腦腦”互動是什麼?……一群科學家上課,國小生玩轉“科·學嘉年華”

“你相信外星人存在嗎?”從科幻到科學,從電影到現實,外星人和外星文明一直都是流量擔當,那麼外星人到底在哪?人類何時才能與“它”相遇?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員楊志根為孩子們帶來名為《外星人你在哪》的主題分享,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層出不窮的UFO現象、生物進化的曆史、人類與外星人溝通的可能性等前沿科普知識,為孩子們揭開了外星人的神秘面紗,激發了孩子們對天文學的興趣。

外星人存在嗎?“腦腦”互動是什麼?……一群科學家上課,國小生玩轉“科·學嘉年華”

“昆蟲的老朋友”——上海昆蟲博物館館長殷海生教授用生動的語言為孩子們科普了昆蟲界隐身大師——竹節蟲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習性,并帶領孩子們現場制作輕粘土模型,展示竹節蟲的生命周期。他表示,昆蟲是生态系統平衡的關鍵一環,希望孩子們日後能夠更加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用心感受,認真觀察,從昆蟲的習性中找出可以為人所用的科學特性。

外星人存在嗎?“腦腦”互動是什麼?……一群科學家上課,國小生玩轉“科·學嘉年華”

“腦腦”互動是大勢所趨嗎?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副研究員溫雲卿現場與孩子們探讨了腦機接口技術在醫療、教育、娛樂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并科普了腦機接口的最新技術。他表示,腦機接口是一個涉及到非常多領域的交叉學科,要把計算機、微電子、神經科學、認知學科等全部都整合起來。由此他鼓勵孩子們接觸更寬泛的學科領域,學會運用多元視角、跨學科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外星人存在嗎?“腦腦”互動是什麼?……一群科學家上課,國小生玩轉“科·學嘉年華”

有“硼”自遠方來,能有效利用乎?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質譜組組長王昊陽為孩子們科普了“硼”這一化學元素從發現到應用的過程,并通過現場實驗直覺展示了硼元素在社會生産生活中的普及性和重要程度。他表示,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追光者”加入,希望通過科普活動激發青少年群體參與科學創新的興趣,為培養下一代創新人才埋下火種。

外星人存在嗎?“腦腦”互動是什麼?……一群科學家上課,國小生玩轉“科·學嘉年華”

科技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人類命運,重構着社會生活。在當今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疫苗就是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副研究員藍佳明在活動現場,通過互動講解,以最直覺的形式向孩子們展示了正常情況下疾病的傳播速率和打完疫苗後其對疾病的阻斷效果,旨在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多元的視角,豐富的科學知識讓孩子們收獲快樂并沉下來心來思考人與自然、人與科學、人與人之間的共生關系。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學術與科普處處長章文峻表示:“藝術與科學兩者的融合對于提高公衆的藝術修養與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當新一代的科學家跨越科學與藝術之間的鴻溝,将科學與藝術創新融合的時候也許能夠埋下更多‘科蒙’的種子,進而促進科技發展,這也是舉辦此次活動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