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眼睛紅、眼屎多、眼珠疼,五味中藥,堪稱“眼科外症,千古一方”

作者:神希園

很多人在加班熬夜之後,第二天會發現眼睛的白睛上會有紅血絲,這種情況一般隻需要調整生活方式,規律生活作息,基本上休息幾天也就可以了。但是有一種疾病,也是眼睛的白睛充滿紅血絲,還伴有一些并發症,還具有一定的傳染性,由于整體症狀以眼睛紅為主,中醫稱之為“暴發火眼”,西醫稱之為紅眼病,又稱為“急性卡他性結膜炎”。這種情況,就不是簡單調整生活方式,規律生活作息就能緩解的,而且還需要及時治療,以免讓病情遷延和交叉感染,傳染更多人。

對于暴發火眼這種疾病來說,它一般是雙眼先後發病,最開始的時候,會感到眼睛有些發燙,甚至有一種燒灼的感覺,然後就會明顯的眼紅和畏光的典型表現。然後就會自我感覺眼睛好像進了沙子一樣,眼睛磨痛不适,再接着就會出現眼皮紅腫,眼屎增多,迎風流淚,更有甚者,還有的人在早上起床時,甚至還會出現眼皮被眼屎黏住,導緻眼睛不易睜開的現象,這如果是被其他人看見,真是一個大寫的尴尬啊!不過,對于這種病症,中醫其實很早就有良方可治。

眼睛紅、眼屎多、眼珠疼,五味中藥,堪稱“眼科外症,千古一方”

在清代的《醫宗金鑒》裡,記載了一些治療暴發火眼的良方,其中頗為著名的有菊花通聖散和止痛沒藥散。然而,清代有一個“醫林怪才”王清任,将《醫宗金鑒》的止痛沒藥散進行了改良,演變成了一個十分經典的眼科良方,它就是加味止痛沒藥散。據《醫林改錯》記載,加味止痛沒藥散全方由“沒藥三錢,血竭三錢,大黃二錢,樸硝二錢,石決明三錢(煅)”等五味中藥組成。具體用法是,先将這些中藥研為細末,分成四份,每次服用一份,每天兩次,用清茶調服。

既然加味止痛沒藥散源自止痛沒藥散,那麼二者究竟有哪些差別呢?據《醫宗金鑒》記載,止痛沒藥散全方由“沒藥、血竭、大黃、樸硝”四味中藥組成,在使用時,也是用清茶調服,主要起到活血止痛、通下瀉熱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因“肝血熱耗,膽汁皆虧,血因熱迫,灌入瞳中”所導緻的“目睛疼痛,瞳人如血灌紅色”的病症。而加味止痛沒藥散具有化瘀止痛、清熱降火的作用,主要适用于暴發火眼證,臨床上主要以初起眼睛疼痛,白眼珠紅赤,然後眼睛起雲翳。也就是說,加味止痛沒藥散與止痛沒藥散,其實從藥物組成以及功效主治,其實是大同小異的。

眼睛紅、眼屎多、眼珠疼,五味中藥,堪稱“眼科外症,千古一方”

王清任在《醫宗金鑒》止痛沒藥散中加上一味石決明,使整個方子與病症更為合拍,是以稱之為加味止痛沒藥散。王清任認為,加味止痛沒藥散是“眼科外症,千古一方”,可以說,這個方子在臨床中确有良效,隻可惜現代臨床運用卻不多,尤其是對暴發火眼初起,出現眼睛赤紅,眼屎增多,目睛(眼珠)疼痛的病症,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為什麼王清任要加一味石決明呢?其實石決明這味中藥,早在《名醫别錄》中就明确指出,它具有治療“目障翳痛,青盲”等眼科疾病的作用。《本草經疏》中對于石決明的作用,一句“能主諸目疾”就已經勝過千言萬語。近代名醫張錫純,更是指出,石決明是“涼肝鎮肝之要藥”,“其性善明目”,張錫純還講到了石決明的内服外用的各自用途,認為“研細水飛作敷藥”,可以用來治療“目外障”,如果是“作丸、散内服”,可以用來治療“目内障”。不得不說,石決明,就是專為眼科而生,是以,王清任在《醫宗金鑒》止痛沒藥散的基礎上,加上石決明,實有“畫龍點睛”之妙。

眼睛紅、眼屎多、眼珠疼,五味中藥,堪稱“眼科外症,千古一方”

那麼,加味止痛沒藥散,它的配伍究竟暗藏着怎樣的密碼呢?從方劑的君臣佐使來說,這個加味止痛沒藥散,全方以沒藥、血竭為君藥,主要起到破血散瘀、活絡止痛的作用;以大黃、芒硝為臣藥,主要起到瀉火通下的作用;以石決明為佐藥,主要起到清熱瀉火、平肝明目的作用;以清茶為使藥,主要起到清利頭目、引熱下行的作用。全方配伍,就能起到化瘀止痛、清熱降火的奇妙作用。

對于暴發火眼這種疾病,它畢竟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疾病,要防止交叉感染,尤其是接觸患者用過的毛巾、洗臉用具、水龍頭、門把手以及遊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物件之後,都要做好消毒工作。而對于患者自己,也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适當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在生活習慣上,有幾點需要注意,一是要注意勤洗手,不要用手去揉眼睛,也不要用衣物去擦拭眼睛;二是不要其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生活用品;三是治療期間不要佩戴隐形眼鏡;四是如果需要化妝,要避免眼妝散粉掉入患眼。總之,暴發火眼,隻要治療及時,方藥合拍,一般容易治愈,且預後良好。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