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泰人壽胡鋒:加快數字化轉型 人身險為養老金融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貝果财經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2023年12月12日,由《中國經營報》舉辦的“科技金融,融合發展——2023卓越競争力金融峰會”在京舉行。

在會上,和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鋒作主題演講時表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這為人身險行業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人身險行業要不忘初心,加快數字化轉型,大幅度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以低成本方式回歸風險保障,促進行業高品質發展,為做好養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作出更大的貢獻。”

人身險業發展動力發生根本改變

胡鋒首先談到,保險科技讓人身險行業更美,也更“卷”了。

在變得更美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包括保險科技讓保險公司的銷售從傳統的線下轉向了線上,并實作了線上線下相融合;保險科技讓保險公司能低成本、跨地域銷售低價高頻保單。

例如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先後有297款惠民保産品上線銷售。科技讓這類保險産品超越地域,覆寫更多低收入人群;保險科技讓個人養老金輕而易舉地覆寫所有的人群。

保險科技推動人身險行業變得更“卷”,則表現在卷産品、卷費用、卷服務。

“保險科技讓定價透明後,保險公司紛紛采取‘保險+服務’方式來展現差異化,為銷售尋找亮點。‘保險+健康’‘保險+養老’‘保險+信托’等模式方興未艾。和泰人壽立志于做網際網路保險領域的探索者,積極擁抱保險科技,不斷優化‘保險+科技+保單服務’的鍊條。目前,和泰人壽線上保全服務率達到99.9%。”胡鋒說。

不過,胡鋒進一步表示,保險科技不斷運用,表面上是讓人身險行業更美、更“卷”,實際背後的邏輯是保險科技進步讓行業發展動力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過去人身險行業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其主要動力是GDP和個人所得的快速增長、機構和人力的快速擴張、監管提供的制度和政策紅利、資訊不對稱帶來的銷售機會等四個方面。在目前追求高品質發展階段,行業發展主要動力是能提供滿足社會期待和客戶真實需求的保險産品和服務;高效率的經營模式;很強的數字化能力;銷售模式符合年輕化、線上化的趨勢,保險産品更加透明、簡單。”胡鋒說。

胡鋒認為,如今,人身險行業發展動力發生根本性改變的根本因素就是保險科技運用和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在促進人身險高品質發展方面大有可為,保險公司可以在三個方面重點發力:一是大力推動數字化産品開發,真正實作産品定價精準化、客戶收益透明化。二是大力推動數字化産品營銷,鼓勵線上線下融合,降低營銷成本。三是大力推動數字化内部管理,實作公司流程再造,降低管理成本。

數字化轉型要久久為功

胡鋒指出,數字化轉型是非常迫切的,前景也非常美好,但是道路較為漫長。

胡鋒說:“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運用新技術提升效率,是用‘無形之手’建‘有形之功’。保險公司要站在提升公司核心競争力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做好數字化規劃。要變革組織架構,調整考核機制,建立數字化思維,推動數字化項目落地。今年人工智能語言模型ChatGPT的推出,加快了人工智能AI發展步伐。人工智能AI發展和運用會進一步改變行業之間的競争格局,進一步改變公司之間競争的格局,進一步擴大人與人之間工作能力的差異。”

同時,胡鋒指出,保險公司要積極探索如何與金融大模型對接,盡快開發、使用自己垂直領域的小模型,為公司和員工配上一名AI“超人”,解決發展中的各種痛點。

不過,數字化轉型導緻險企經營風險點增多,這些對做好資訊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技術越進步、資訊化程度越高、公司系統遭受的各種風險越多,資訊安全就越重要。最近有些資訊安全事件備受大家關注。這些事件告訴我們沒有百分之百安全的網絡,網絡具有脆弱性。網絡中斷、黑客入侵、客戶資訊洩露、資料丢失等資訊安全事件對公司、對行業影響是巨大的,一損俱損、一失俱失。公司要高度重視,加大投入,明确責任,做好資訊安全工作,不能有半點閃失。”胡鋒說。

需要注意的是,數字化轉型實作降本增效的目标,既需要公司努力,更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援。

胡鋒進一步指出,真正有效數字化轉型,就如真正有效創新一樣,一定是不斷促進行業和公司降本增效的。

胡鋒表示:“人身險行業要借助數字化轉型,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從為社會提供長期儲蓄型産品為主,向為社會提供風險管理型産品為主轉變。人身險行業要發大志、立大願,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回歸保障,立足補充國家養老保障體系,為城鄉居民積累60歲以上才能領取的養老年金;立足補充國家醫療保障體系,大力提高商業保險在醫療報帳中的比例,為解決未來養老金缺口,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我們要認識到,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發展程度受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制度和國家稅收等政策的高度影響。可喜的是,決策者看到了稅收對個人養老金業務發展的推動作用,已出台了相關的制度。我們期望,稅收對個人養老金的支援,要更好地展現公平性,展現幫助人人都建立養老金的普惠性,發揮個人養老金制度對促進消費、改進經濟循環機制的積極作用。”

(編輯:何莎莎 校對:顔京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