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去看病叫“四處求醫” 現在看病叫“就診”,醫療不應該是服務!

作者:安小臣Anson
把醫療定位為服務,是缺席了尊嚴與價值,是廣大醫務人員的悲哀!
過去看病叫“四處求醫” 現在看病叫“就診”,醫療不應該是服務!

大家好,我是小臣,今天繼續來說醫療!

在醫療領域,尊嚴和價值是至關重要的。目前醫療行業可悲的是,醫療被定位為服務時,醫務人員的尊嚴和價值似乎被忽視。

過去看病叫“四處求醫” 現在看病叫“就診”

在過去,當人們生病或受傷時,他們常常會“四處求醫”,這意味着他們需要四處奔波,尋找最好的醫生或醫療機構來治療他們的疾病。然而,随着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醫療體系的不斷完善,現代社會中的人們看病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過去看病叫“四處求醫” 現在看病叫“就診”,醫療不應該是服務!

現在,人們看病時通常會選擇“就診”,這意味着他們可以直接前往醫療機構,如醫院、診所或社群衛生中心,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這種變化不僅友善了患者,還提高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品質。

從“四處求醫”到“就診”的轉變,友善了患者;随着醫療普惠形勢,由人民至上的國策決定的,與醫務人員的犧牲奉獻密不可分,與廣大百姓的了解息息相關。在醫患之間自覺履行和承擔各自義務與責任的契約精神,當人們不約而同地将醫療定性為服務,無疑是社會對白衣天使身份的推崇贊揚、和醫者不以功自居的謙卑這二者的綜合表現。

把醫療定位為服務,這意味着醫務人員被視為服務提供者,而不是專業人士。他們的專業技能、知識和經驗被貶低為服務的一部分,而不是被尊重和認可。

更有醫生自我調侃,“學了8年,原來當服務員”。

過去看病叫“四處求醫” 現在看病叫“就診”,醫療不應該是服務!

之前看到一篇西方關于國内醫療精辟評價,意思是:在西方看病,醫療技術、時間花費和經濟支出,通常不可能兼得——要找技術過硬的醫生看病,必須排隊預約和支付高額費用;要想等待時間短、或是花費少,那醫療品質相對差強人意。但是在中國,這三方面優勢竟然可以同時滿足:花最少的錢,等最短的時間,享受最好的醫療。

過去看病叫“四處求醫” 現在看病叫“就診”,醫療不應該是服務!

當醫療被視為服務時,患者可能會認為他們是在購買一項服務,而不是在尋求專業的醫療技術幫助。将醫療技術與服務相提并論,無疑是制造公衆對醫務人員态度的不良導向,誇大公衆對醫療不合理的預期,降低人們對醫者勞動所得的容忍,是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

把醫療定位為服務時,還可能導緻醫療資源的配置設定不公。當醫療被視為服務時,資源可能會更多地流向那些能夠提供更舒适、更快捷服務的私立醫療機構,而忽視了那些真正需要專業醫療幫助的患者。這種配置設定不公不僅損害了醫務人員的尊嚴和價值,也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過去看病叫“四處求醫” 現在看病叫“就診”,醫療不應該是服務!

我們應該重新審視醫療的定位,充分認識到醫務人員的尊嚴和價值。醫療不僅是一項服務,更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醫務人員是專業的醫療提供者,他們的專業技能、知識和經驗應該得到尊重和認可。我們應該尊重醫務人員的專業性,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和支援,讓他們能夠在醫療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過去看病叫“四處求醫” 現在看病叫“就診”,醫療不應該是服務!

如今,醫務人員的無私讓步,并未緩解醫患緊張,也未提高患者對醫療的滿意度,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把醫療專業技術定為服務,醫務人員對此深有感觸。

若不改變,以服務來定義醫療行業,是否能适應時代的發展?

若不改變,能否解決如此尴尬的醫患關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