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國主義教育法将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将全面融入各類學科和教材中

作者:Beiqing.com

愛國主義教育法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實施。12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愛國主義教育法實施新聞釋出會。

“愛國主義教育是面向全體人民的教育,内容豐富,形式多樣,重點在青少年、基礎在學校教育。”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室主任楊合慶對該法的貫徹實施原則進行介紹時說。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王大泉在釋出會上介紹,要将愛國主義教育全面融入課程,融入各類學科和教材中。

指導家長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把熱愛祖國融入家庭教育

對于這部即将實施的法律,王大泉表示,教育系統将以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為新的起點,全面履行法定職責。

王大泉介紹,落實法律規定,将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指導各級各類學校辦好、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将愛國主義教育内容融入各類學科和教材中。推進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深入挖掘各門學科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共産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教育,法治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等。

把愛國主義教育内容融入各類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打造場館育人精品項目、紅色文化弘揚基地,指導學校精心設計校園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場館裡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等。指導各地各校統籌用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等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各級各類文化館、紀念館、博物館等場所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教育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

同時,指導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好“從國小黨史 永遠跟黨走”“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開學第一課”“同上一堂思政大課”“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等主題教育活動,常态化制度化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持續抓好黨史學習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推動各地各校結合地方實際和學校特色,創新活動手段,拓展活動内容,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系統性和親和力、感染力。

此外,王大泉表示,還要發揮學校與家庭聯系緊密的獨特優勢,指導各地統籌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訪、家長開放日、親子實踐活動等家校溝通機制,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專業支援,指導家長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把熱愛祖國融入家庭教育,引導家長積極支援、配合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活動,引導、鼓勵未成年人參加愛國主義教育社會活動。

結合“大思政課”優質資源建設推廣工作,推動文物、非遺走進校園

如何從傳承文化根脈、弘揚民族之魂的高度,通過推動文物的活化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弘揚,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發掘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釋出會上,文化和旅遊部政策法規司一級巡視員周久财表示,文旅部将認真貫徹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法,持續推進革命文物等文物古迹、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紅色資源的發掘與利用工作,推動愛國主義教育。

支援革命紀念館、博物館、非遺館利用數字化技術增強展示效果,結合“大思政課”優質資源建設推廣工作,推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産走進校園;發掘紅色文化的時代内涵和精神價值,組織開展紅色旅遊相關品牌活動,推動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發揮紅色資源教育功能,凝聚奮鬥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力量;持續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創造更豐富、更具吸引力的文化遺産資源旅遊項目和産品,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激發愛國熱情的過程。

周久财還表示,在革命文物利用方面,不斷完善和提升革命舊址、紅色紀念地的教育功能;有序推進革命文物數字化保護與利用工作,指導各革命紀念館創新陳列展覽内容,建構線上線下相融合的“雲”展覽傳播體系;批複重慶紅岩革命曆史博物館、渡江勝利紀念館、中共一大紀念館等7家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的館藏珍貴革命文物數字化項目;推進建設革命紀念館紅色基因傳承雲平台,加強紅色資源資料互聯互通。

在紅色資源利用方面,釋出“建黨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連續舉辦四屆“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并開展“百名紅色講解員講百年黨史”宣講活動;聯合相關部門制定《用好紅色資源培育時代新人 紅色旅遊助推鑄魂育人行動計劃(2023-2025年)》,連續舉辦十三屆全國大學生紅色旅遊創意策劃大賽,推進“紅色旅遊進校園”;遴選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等10家機關作為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試點機關。

在非物質文化遺産利用方面,推動非遺不斷融入現代生活,舉辦中國非遺博覽會、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中國原生民歌節、“新疆是個好地方”非遺展等全國重點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推動非遺進校園,面向青少年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支援中國青年網連續三年開展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征集宣傳活動。

持續加大對含有違反愛國主義教育法内容的網絡資訊的治理力度

中央網信辦網絡法治局副局長唐磊表示,2023年以來,中央網信辦全面加強網絡普法宣傳工作,特别是将愛國主義教育與法治宣傳教育相結合,取得了積極成效。愛國主義教育法施行後,中央網信辦将進一步發揮網絡普法優勢,深入開展相關普法宣傳。

唐磊表示,将強化特色呈現,指導各地充分利用普法基地、主題公園、體驗場館等場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法普法宣傳,融入網際網路元素,采用“融媒+法治”方式開展普法,把有意義的法律内容做成有意思的普法産品,拓寬普法宣傳覆寫面;堅持精準化傳播,準确把握普法内容和重點對象,針對網際網路企業及從業人員、青少年網民等,開展分衆化、差異化、互動式普法,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法相關優質内容供給,提升網絡普法實效;融入品牌化發展,将愛國主義教育法普法宣傳融入“全國網絡普法行”“法治護我心”“E法護未來”等網絡普法活動品牌,豐富品牌内涵,推動普法宣傳走深走實、創新出彩。

唐磊還表示,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了網絡資訊服務提供者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責任義務,網信部門将進一步指導網絡資訊服務提供者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網絡内容建設,組織開展愛國主義相關重大主題、重大活動、重大事件等宣傳報道,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

同時,持續加大對含有違反愛國主義教育法内容的網絡資訊的治理力度,進一步壓實網絡資訊服務提供者主體責任,健全完善長效機制,切實将愛國主義教育相關法規制度要求落實到管網、辦網、上網全過程中,積極營造天朗氣清、生态良好,正能量充沛的網絡空間。

解讀1

“愛國主義教育法實施将引導公民履行憲法義務”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立法規劃室主任楊合慶介紹了制定該法意義。楊合慶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愛國主義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新時代新征程,大陸正處于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時期,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傳承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用新的偉大奮鬥創造新的偉業,推動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楊合慶介紹,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重要作用展現在幾個方面。一是為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廣泛深入持久有效開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總結愛國主義教育實踐經驗,将黨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全社會一體遵循的法律規範,推動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同時,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偉大精神鑄就偉大夢想。愛國主義教育法的施行,将進一步營造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的濃厚社會氛圍,激勵中華兒女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為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有力支撐。愛國主義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血脈基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愛國主義教育法将愛國主義教育與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愛國主義精神,以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将對赓續中華文明基因、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自強、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奠定堅實基礎。楊合慶說,大陸憲法明确規定國家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愛國主義教育法落實憲法規定,保障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和增進全體中華兒女對中華民族和偉大祖國的情感,增強國家觀念,教育引導公民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等憲法義務,鞏固國家繁榮發展、長治久安的根基。

解讀2

将愛國主義教育寫入法律,是回應人民群衆強烈愛國熱情的現實需要

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副局長曾建立在介紹該法立法現實基礎時表示,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新的使命任務,将愛國主義教育寫入法律,也是回應人民群衆強烈愛國熱情,有效整合社會意識、凝聚價值共識,涵養家國情懷、增進民族團結,更好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現實需要。

曾建立介紹,今年,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對愛國主義教育進行确立、強調、規範、引導,進一步把黨的主張和方略明确為國家的意志,把對群衆的号召倡導上升為公民的法定義務,把對各部門各機關的工作部署固化為法定的職責。

曾建立表示,這展現了随着黨上司新時代文化建設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對愛國主義精神重大意義和重要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展現了随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持續深化,對以良法促善治的思路和理念不斷創新;也展現了随着全面依法治國方略深入實施,對發揮法治規範和保障作用的意識不斷增強。

新京報首席記者 吳為

編輯 張磊 校對 李立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