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作者:七裡河釋出

山水畫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曆代的畫家對山水畫意境形成了獨特的表現方式。在創作過程當中不要求對山水刻畫相像為佳,而以意境取勝。對于中國山水畫而言,意境就是它的靈魂。它既不是對于自然的簡單描摹,也不是對于繪畫技術的單純追求。都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其實,繪畫亦如此。畫家首先需要有情可表,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也不能無病呻吟。

備好了真情實感,然後情景交融,正如将調料放入鍋中,如此才能有效地實作國畫山水中意境的設計與展現。通過給作品中山川溪流等形象賦予生命力,将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博覽群書的積累與沉澱融入山水畫創作當中,這是我們可以感受到國畫山水的獨特魅力與撲面而來的生機的重要原因。越是高品位的山水畫,越是可以令觀賞者仿佛跨越目前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進入到無限的宇宙當中,獲得具有智慧性與哲理性的感悟。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這不是“霾”,這是“霧”,多久沒有感受到鄉野的這種景色了?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如果能置身于這飄飄渺渺、朦胧迷幻的小村中,想必一定能把你醉啦。。。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張伸熙,1947年生,台灣高雄縣人,擅國畫山水,也作花鳥、人物。

長年從事紡織業業務的他,每遇閑暇即投入水墨創作,田野鄉間的成長記憶,使他對1950年代的台灣農村,有着深入的觀察及體會,蕉林、椰影、平疇和古廟等,都是他入畫的題材。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他說:“反映生活,創造生活是藝術不可或缺的要素,生活的周遭本有發掘不盡的素材,清風、急雨、雲霞、山黛、綠疇、清溪、古樹、村屋,那一份朝夕相處的親切感,本來極容易引發共鳴,也是我極力捕捉的對象,來充實我的題材”。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自幼受父親啟蒙,對繪畫産生濃烈興趣,擅國畫山水,也作花鳥、人物。早年受傅狷夫山水畫技法及理念影響,于美國學習油畫後,也受西畫影響,後期畫風趨向自由、清爽。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台灣山川成為他一貫的創作主軸,為親近自然,常随登山隊四處寫生,以他溫暖的視野與眼神,長年浸淫山川水氣之間,攫取生活周遭的自然景物作為題材,将人與自然間的對話成果化為創作。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不同于人物畫所表現的人類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花鳥畫裡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将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展現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與思想主旨。

欣賞山水畫,先要了解畫家的胸襟意象。因為國畫山水是創作者的一種抒情表現方式。畫家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儲于心,再形于手,做到“胸有成竹”,是以不以“肖形”為佳,而以“通意”為主。一棵樹一方石、一座亭一處閣,皆可代表畫家的意想。而不必像是西方畫那樣斤斤計較透視比例等問題。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

來源:國畫家藝術研究院

他的霧色山水,缥缈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