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經的幾種窮人下酒菜,你可能聽都沒聽說過

作者:村口小酒館

大夢歲時短,杯中日月長。人到了一定歲數,喝酒不再執着于吹牛,而是回憶曾經的日子,酸甜苦辣已然刺激不起味蕾的反彈,生老病死愈發看淡。過去的種種,苦也好難也罷,不過下酒的笑談。

好酒之人說古,自然離不開酒。在窮苦的日子裡,酒沒啥好說的,有酒就很不錯了,下酒菜能說得太多,每一種菜,都是一段時間的承載,更何況,有些所謂的下酒菜,壓根就不是菜。

曾經的幾種窮人下酒菜,你可能聽都沒聽說過

1、洋釘子

家鄉老人習慣,把釘子叫作洋釘。

很多朋友都聽說過洋釘子下酒,卻知其然不知是以然。其實,洋釘子下酒可不簡單,還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可遇不可求的洋釘,叫作醬油釘子。啥叫醬油釘子呢?就是在盛調味品的大桶上,經過經年累月浸泡,桶壞了,不管是廢置還是重修,在底部拔出來的釘子。釘子不鏽,但品咂有味。什麼味,自然是醬油的鹹,醋的酸。

這樣的洋釘,在沒有下酒菜時,能讓喝酒的人緩上一口,假裝自己正在吃着一道想象中的菜,具體是什麼,就看你的見識和想象力了。村子裡的,或許最多想到個炒雞蛋,城裡的,或許能想到魚香肉絲。苦中作樂呗。

此場景我是聽父親所言,沒有親自見過。

我見過的是第二種洋釘下酒:拿釘子蘸鹹鹽。

這個就好了解了,随便找個釘子,喝酒的時候無它物,鹹鹽一小撮。鹹鹽不可直接入口,沒法吃啊。喝酒時候,用洋釘子尖兒輕輕蘸一下,放在嘴裡咂吧,光聽聲音,不知道的還以為吃什麼大餐呢。

我小時候,日子已經沒那麼窮,村子裡之是以有拿洋釘蘸鹽下酒的,是那種人們口中的酒鬼。一天不知要喝多少頓,懶得次次都整下酒菜,為的就是喝一口。

曾經的幾種窮人下酒菜,你可能聽都沒聽說過

2、将沫面子

将沫面子我實在寫不出來具體的文字,隻好取音調找漢字替代。用大家能了解的東西講,它是種椒鹽:把胡麻籽碾碎成面兒,拌上鹹鹽。老家人稱其将沫面子。

将沫面子是吃悶山藥(蒸洋芋)的好東西。自家地裡的洋芋,挑揀出個一些,放到大鐵鍋裡蒸熟,和莜面一起制作山藥魚。洋芋蒸熟後,人們喜歡吃幾個,可那東西沒味兒啊,怎麼辦,蘸上将沫面子。

對于喝酒的人來說,隻要食物的味道有了層次感,都能下酒。單拿将沫面子喝酒的,與上面所說洋釘下酒的同理。在有洋芋的情況下,自是要以洋芋為主。口感綿密的洋芋,實在不是下酒良物。有了将沫面子的加持,四舍五入也算個下酒菜。

蒸熟的整個洋芋,連剝帶搓的把皮去掉,露出如秋天般黃燦燦的瓤,有的人先咬一口,然後拿着整個洋芋用豁口去蘸将沫面子,一口洋芋一口酒,喝得不亦樂乎。有的人,把洋芋掰成小塊兒,将沫面子撒在上面,入盤,這樣顯得比較正式。

胡麻是榨油的作物,碾碎後油性較大,在肚裡缺油水的年代,有油的東西就是好東西。将沫面子下酒,不算寒酸。

曾經的幾種窮人下酒菜,你可能聽都沒聽說過

3、炒莜麥籽下酒

種過莜面的人知道,莜面從莜麥到主食要經曆三熟,收獲後的莜麥籽,要在大鐵鍋裡炒一次。

以前的村子裡都有一個公共炒房,專門給村民們輪流炒莜面使用。炒莜面是個體力活,大鏟子在鐵鍋裡不停攪動,又累胳膊又費腰,一般來說是男人的活計。

那會兒的村子裡缺少娛樂活動,若有人炒莜面,但凡閑着的男人不由自主的到炒房集合。在沒有女性的情況下,男人其實也八卦。大家夥說着話,聞着漸漸傳出的莜面香氣,愛喝酒的,忍不住拿酒來喝,下酒物,便是炒鍋裡的莜麥籽。

莜麥籽除了糧食本身的香氣,實在沒有滋味。即便如此,好酒之人吃得津津有味,喝的蕩氣回腸。許是勞動的場景更能激發酒量,在炒房喝酒的,都是大酒量。我親眼見過一次喝一斤,途中僅抓了三次莜麥籽下酒,令人目瞪口呆。

喝酒的人,在乎的不是下酒菜,是閑在或熱鬧,亦或是,一種生活的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