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驚人的拿鐵效應:長大後貧窮的孩子,跟母親的三個關系很大

作者:龍雪說曆史

拿鐵效應案例分析

李先生和王女士是一對夫妻,已經結婚十多年了。這些年來,他們養成了一個小習慣,那就是每天外出上班前,都會在家門口的咖啡店買一杯拿鐵喝。

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上李先生和王女士的早餐都少不了一杯熱騰騰的拿鐵咖啡。

驚人的拿鐵效應:長大後貧窮的孩子,跟母親的三個關系很大

就這樣,已經過去了30年。李和王都沒有意識到,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其實會慢慢消耗他們的家庭收入。

直到有一天,一位富有經驗的理财師發現了這個問題。

這位理财師簡單計算了一下:以每杯拿鐵5元計算,夫妻兩人每天至少會喝一杯,那麼一年的拿鐵開支就是365天×2人×5元=3650元。

這還僅僅是最低估計。

理财師評論說,這70多萬元本可以用于購房或者買車,但都花在了點點滴滴的拿鐵上,這就是“拿鐵效應”。李先生和王女士也認同他的觀點。

驚人的拿鐵效應:長大後貧窮的孩子,跟母親的三個關系很大

著名作家大衛·巴赫更精辟地指出,錢的問題通常不在于收入太少,而是日常開支太多。

這個案例啟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節省每一分錢。我們還要注意,作為父母的我們,也要用“拿鐵效應”的視角來審視自己,反思我們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不良習慣,這些習慣會不知不覺地消耗孩子未來的财富,并影響他們的價值觀。

母親的“買買買”習慣損害孩子

張女士有一個5歲的兒子小明,她非常疼愛他。每當小明望着玩具店的櫥窗,說想要一個新玩具,張女士都會毫不猶豫地買給他,哪怕家裡已經堆滿了小明未拆封的玩具。

驚人的拿鐵效應:長大後貧窮的孩子,跟母親的三個關系很大

前些天,小區裡舉辦親子活動,有孩子帶來自制的紙飛機玩。小明非要一個,張女士本想回家做給他,但小明卻堅持要新買的模型飛機。

無奈之下,張女士隻好去買。

張女士的朋友李婷婷勸她不應該總是滿足小明的任性要求,這樣會讓他養成依賴心理,不利于培養獨立能力。但張女士認為孩子小,應該滿足他的要求,長大就會明白的。

其實,張女士這樣的母親很多。孩子一要,她們就會購買,不會考慮物品的必要性,也不培養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任性索要的壞習慣,長大後更糜爛奢侈、無法自理。

驚人的拿鐵效應:長大後貧窮的孩子,跟母親的三個關系很大

有研究顯示,這種“買買買”的母親也更容易出現經濟壓力。僅靠父親一份收入,要滿足全家的開銷十分吃力。母親購買太多不必要的東西,直接導緻家庭收支失衡。

其實,作為母親應該樹立正确的消費觀念,學會節儉,教育孩子合理規劃物品的購買和使用,避免資源浪費和不必要的開支。

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學會獨立,家庭才能真正幸福美滿。

母親的“扔扔扔”習慣教育失敗

王先生有個4歲的女兒小芳,她的玩具可以堆滿一個房間。小芳玩過1-2次新的玩具就厭倦了,她的母親林女士也不會再收起來給小芳日後再玩,而是直接扔進垃圾桶。

驚人的拿鐵效應:長大後貧窮的孩子,跟母親的三個關系很大

林女士說,舊玩具髒了,沒必要留着。

小芳的衣服也時常這樣,穿過1-2次就被扔掉。林女士覺得舊衣服舊了不好看,孩子也不會再穿,不如買新的。

其實,林女士這樣的母親不在少數。她們經常随意扔棄還可以繼續使用的東西,而不是嘗試修補再利用。這不僅浪費資源,也未能培養孩子愛惜物品的美德。

作者小時候,他的母親就非常節儉節約,會想方設法繼續使用看似報廢的東西。比如用舊衣服做窩棚,用廢棄玩具做成新玩意兒。

驚人的拿鐵效應:長大後貧窮的孩子,跟母親的三個關系很大

這種勤儉的品質,對作者幫助很大,培養了他舍不得浪費的性格。

而今天,很多家庭卻追求所謂“高标準”的生活,母親們也失去了這種勤儉智慧。其實,我們應該重拾舊物再利用的傳統美德,讓孩子從國小會珍惜每一樣物品,培養環保和簡樸的生活方式,這比任何語言教育都來得實在。

作為母親,我們應該深刻反思自己的言傳身教,并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和勤儉品質。隻有這樣,我們才是對孩子負責的好母親。

母親的“吃吃吃”習慣養成挑食

趙先生有個8歲的兒子小趙,他非常挑食,每頓飯基本都在挑三揀四。小趙最讨厭吃蘿蔔和白菜,每次媽媽趙女士做飯,小趙總是先把蔬菜挑到一邊,然後大快朵頤地吃他喜歡的肉和炸雞翅。

驚人的拿鐵效應:長大後貧窮的孩子,跟母親的三個關系很大

趙女士對此非常頭疼,但又不忍心強迫小趙吃不喜歡的菜,隻能默許他的挑食行為。久而久之,小趙養成了隻吃自己喜歡,不吃對身體有益的蔬菜水果的惡習。

其實,孩子的挑食行為多是從小養成的。父母對孩子的口味過分溺愛,任由他們挑剔棄菜隻吃肉,這就助長了挑食的壞習慣。

有研究表明,長期挑食不僅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會使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變得挑剔、缺乏韌性。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也更容易産生負面情緒。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在孩子小時就培養他們均衡營養、多吃蔬菜的好習慣。不能放任挑食,要适當限制,讓孩子消除兒時的挑食情結。

驚人的拿鐵效應:長大後貧窮的孩子,跟母親的三個關系很大

隻有這樣,他們才能成長為心态健康、吃苦耐勞的人。

是以,作為母親要反思自己是否過度溺愛孩子的口味,要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不僅關乎健康,也關系到孩子的性格養成。

改正母親習慣培養獨立孩子

面對上述母親的一些不良習慣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該如何引導母親改正這些問題,讓孩子健康成長呢?

首先,母親需要樹立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比如,外出購物時,列個清單,隻買必需的物品,不要随意購買不必要的東西;日常生活中也要節約開支,避免浪費。

這些小習慣不僅能節省開支,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培養他們簡樸儉省的美德。

其次,母親應該适當給孩子一些獨立做事的機會,鍛煉他們的自理能力。例如,孩子上學可以自己整理書包,做家務可以配置設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過程中如果做得不好,不要急着接手,而要耐心指導孩子自己完成。

再者,母親要以身作則,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告訴孩子,錢不是萬能的,精神富足比物質富足更重要。可以通過講故事等形式,引導孩子建立正确認知,而不是以物質滿足為人生目标。

驚人的拿鐵效應:長大後貧窮的孩子,跟母親的三個關系很大

最後,當孩子逐漸長大,母親也要适當給孩子獨立空間,讓他們嘗試自己解決問題,減少依賴性。在家庭教育方面,母親更應該充當引導者,而不是隻提供解決方法。

隻有做一個有遠見和智慧的母親,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我們才能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和資源浪費,也才能培養孩子成為内心富足、仗義勤儉的人。

這需要我們所有家長深刻反思,并在日常點滴中踐行。